文化是一系列习俗、规范和准则的总和,起着规范、导向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南齐王融《曲水诗序》称:“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它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个社会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社会政治与经济。
美国历史学家戴维·兰德斯在《国家的穷与富》一书中断言:“如果经济发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那就是文化乃举足轻重的因素。”文化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而经济发展的过程可以说是一个文化发展过程。就像不同的自然资源会形成不同的市场一样,不同的文化资源也会形成不同的市场。如在美国、日本等海外华人圈,资本和积累方式有很大的差别,原因在于它们的文化差异很大。西方培养孩子的方式是培养他们成年以后的冒险精神,这是企业家必备的素质;儒家思想注重长远规划,这可能是一些亚洲国家储蓄率较高的原因之一;非洲部落的血缘关系提供了一张关系网,商人可以通过它获得培训和启动资金。
企业文化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管理现象。它是企业在运作过程中所形成的经营思想、经营作风、价值标准、行为规范、规章制度、传统习惯的综合反映。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社会观、价值观、人生观的综合体现,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导向、凝聚、激励、控制约束的功能。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一词是美国人提出来的,它的最早实践者却是日本人。二战中日本国内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世人都以为它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不久便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当日本产品相继敲开世界各国国门,特别是电视、汽车等占领了美国大部分市场时,美国研究起日本经济发展的奥秘。八十年代,美国学者纷纷发表文章,指出日本企业发展迅猛的原因在于日本企业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于是企业文化成了日本企业高速发展的首要原因。本文尝试从宗教信仰这个角度对日本企业文化进行新的诠释,以便把握日本企业文化的实质。与各国的企业文化相比,日本企业文化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这就是日本企业文化最大的特点。
受日本企业界启发,美国企业界和管理学界认识到,美国企业尽管讲效率、重科学,但却过多地依赖制度、数理方法和奖金刺激等,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及其作用忽视了人的精神力量,忽视了员工共同价值观和信念的培养。因此,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管理学界先后发表了大量论著,以创建美国的企业文化,其中《日本企业管理艺术》(帕斯卡、阿索斯合著)《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威廉.大内著)、《企业文化》(特雷斯.迪尔、阿伦.肯尼迪合著)、《追求卓越--美国管理最佳公司的经验》(彼得斯、沃特曼合著)等4本著作影响最大。这些著作从理论和实践上总结了企业文化的特征,被称为美国企业文化的四重奏,在国际具有广泛的影响。通过这些著作的阐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国企业文化的主要特征。
许多媒体在对世界500强企业采访中,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这 些企业出类拔萃的关键是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它们令人注目的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无不根植于其优秀而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它们位列500强而闻名于世的根本原因。
国内企业界对于企业文化的探索也经历了一个“浴火重生”的艰难过程。曾几何时,三株风光一时,却毁于一旦,秦池踌躇满志,却风光不在……这些企业的昙花一现原因有许许多多:缺乏有效的组织构建,没有建立职业化的管理队伍……而从概括性的角度上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们缺乏现代化的企业文化理念和相适应的企业文化氛围,没有培育出能够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适合的企业文化。可喜的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都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都在做企业文化建设,也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效果。联想、华为,这些企业对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对于中国企业建立适合自己的企业文化有着特别的意义和借鉴作用。他们是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行者。
大道无形,企业文化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不少人都感觉“虚”,不知道文化建设从哪入手,重点在哪,所以也导致了很多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与CIS混为一谈,口号标语满天飞,但企业的文化建设却总是不入门,在门外徘徊,根本无法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无法提升管理水平。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经营活动中共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它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以企业的价值观为核心的理念层面;二是制度和行为层面。企业文化建设和培育的关键在于要让文化经历从理念到行动、从抽象到具体、从口头到书面的过程,要得到员工的理解和认同,转化为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文化没有最正确的,只有最适合的。这里我们无法对所有的企业如何建立适合自己的文化给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能法则,但是至少,无论是从联想、华为成功的经验概括还是从三株、秦池失败的教训总结,下面的一些做法对企业来说还是有着丰富的借鉴意义的。
企业是全体员工的企业,是全体员工生活的大家庭和实现并创造价值的共同舞台,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创造的核心载体与焦点,企业全体人员包含企业主与员工在内,大家都有共同的企业远景,拥有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价值观——从个人人格到企业理念,再到事业追求等方面均志同道合,能求大同存小异。大家在一起,除了必要的老板与雇员的关系以外更有一种筹划与共、梦想共享的关系——这是一种梦想的“乌托邦”吗?不是——答案是很坚定的。如若企业拥有建立实效、落地的企业文化体系,包括物质文化体系和价值文化体系;那么,全体员工就会形成团队的心理契约,每个人就能有效协同协作起来,从而积极、有效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源源不断的创造力,那么我们所追求向往的百年企业就将不再是梦想!
附: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含有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蕴藏着许多哲学思想和道理,对我国管理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在现代管理中加以灵活体现和运用,深挖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宝库,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有机契合,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定能够促进我国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企业管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