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
为什么谷歌说OKR不是绩效管理
2024-02-23 14:45  浏览:743

包政教授在《对未来管理的的几个思考》中提到:当今社会,人的工作不是标准化的“工序式工作”,而是运用知识创新的工作;人与人之间不是工序与工序之间的关系,而是协同创新的关系。工作性质的改变、工作复杂程度和协作需求的提高,决定了:很难事先把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得到什么,规定得太清楚,规定得太清楚反而妨碍人们干好工作。

 新的分工组织形式下,以KPI为核心的传统绩效管理逾显僵化,OKR应运而兴,这种诞生于高科技、互联网企业的管理方法,逐渐被更多组织采纳。OKR将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分开,鼓励员工自主设定有挑战的目标,从而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以人的自主性应对不确定性;考核不是基于事先约定目标的达成度,而是在工作完成之后,基于员工的实际贡献,综合评价、论功行赏。

 然而,在学习先行者的OKR实践经验时,我们总会被一些“酷炫”的说辞所困扰。谷歌说:OKR在绩效管理中的权重只占40%;小米在高速成长期曾说:没有KPI、不做考核,运营只靠OKR;更有激进的企业宣称:应用OKR,必须取消考核,否则其挑战、创新、敏捷等优势将无法发挥……

 OKR与绩效管理的本意,都是组织与员工的共创、共享,二者并不冲突。应用OKR的企业,也并未抛弃绩效管理,而是出于保护员工内驱力、激发员工挑战极限、避免员工对考核的抵触情绪等原因,有意在说法上将OKR与绩效管理相区隔。

 学习OKR实践经验,不能单纯听信标杆企业的表面说辞,更应探究实际做法、适用情境。本文从OKR第一标杆企业——谷歌的实践,探讨OKR与绩效管理的关系。

一、谷歌的OKR如何运行

下图是谷歌OKR运行时间轴——

 

 从各时间节点的动作来看,谷歌的OKR与传统的PDCA循环并无不同;让谷歌保持高速增长与创新动力的,是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强化的“谷歌特色”——

 1. 愿景型OKR,让团队从头开始思考。

 Think Big(往大处想)是谷歌的基因。在制定公司目标时,谷歌会思考:如果能摆脱大多数限制条件,几年以后,我们(或我们的客户)的最理想处境是什么样的?答案即是公司级愿景型OKR,这在谷歌有两个专有名词:10x goal(10倍速目标)、moonshot(登月计划)。

因为是“摆脱大多数限制条件的最理想状态”,公司级愿景型OKR会设定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值——

客户最想要的电子邮箱是什么样的?基于最理想的答案,2004年,在其它邮箱免费容量不到100MB的时候,Gmail一推出就是1G,并且持续增加。

最好的视频网站应该是什么样的?YouTube的答案是:将用户从电视屏幕前拉到电脑前。基于此,2012年底,YouTube制定了“在三年内达到每日观看总量10亿小时”的目标,当时YouTube的每日观看总量是1亿小时,已经在全球视频网站中高居榜首,“10亿小时目标”超越了与其它同类网站的竞争,对标的是全球电视每日观看总量的10%

 谷歌的愿景型OKR不是竞争导向(如:成为行业第一),更不是财务导向(如:以销售额或利润为目标),而是用户导向,即“完全满足、甚至超越用户需求的最理想状态”。“用户导向”是愿景型OKR落地的前提,因为其中包含了对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进而对“如何满足用户需求”给出了明确指引。

 如:YouTube对用户需求的洞察是“有趣、而不仅是有用的内容”;如何证明YouTube提供了让用户感觉有趣的内容?观看时长是比点击量/用户量更有力的证明指标。因此,整个团队都须追求“提供更有趣的内容”、“获取更多的观看时长”。

YouTube首次提出以“更多观看时长”为目标时,遭遇了很多谷歌人的质疑。首先是来自搜索团队的工程师,因为这一目标似乎与谷歌搜索的目标完全相反,搜索产品追求的是帮助用户高效获得所需信息,用户在搜索页面停留时间越短,说明页面提供的信息越准确;对于那些从搜索团队加入YouTube团队的工程师,必须首先让他们理解:与搜索产品的工具属性不同,YouTube是一款娱乐产品,这样,工程师们才会开发出符合YouTube用户需求的推荐算法——优先推荐更有趣的、娱乐性的视频(哪怕这些视频时间更长),而不是推荐时间短、有用、但枯燥的视频。广告团队也面临新挑战,因为YouTube早期的广告只在视频开始前播放,追求“更多观看时长”在一开始可能会导致点击量和广告播放次数下降,广告团队不能再以播放次数计费,必须重新思考广告主的需求:不是更多的点击量,而是让更多真正的潜在客户将广告看完、乃至直接点击购买。基于这一洞察,YouTube推出了颠覆性的广告产品,TrueView,用户可以在广告播放5秒后自主点击跳过,YouTube以完整观看次数或者购买链接点击次数向广告主收费,同时提高每次收费标准;为提高完整观看次数,TrueView不断提高广告推荐精准度,最终达到用户自主性更高、广告效果更好、广告收入更高,实现了用户需求、广告主需求、平台收益之间的平衡。

由于愿景型OKR会设定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值,在设定之初,通常整个团队都没有明确的实现路径,即:KR能否支持O的实现,是不确定的。仍以YouTube为例,下图是“10亿小时目标”的第一组KR——


儿童用户、游戏爱好者,属于“新用户群体”,新用户群体能带来多少增长?不确定。VR视频,属于“新产品”,能否跑赢其它同类产品?也不确定。儿童用户、游戏爱好者、VR视频,是否是最有潜力的增长方向?更不确定。这些不确定只能在实践中检验,引导团队全力应对不确定性,正是愿景型OKR的最大价值,如果没有愿景牵引,YouTube团队可能不会去主动开发新用户和新产品;或者即使开发,对时限和效果也不会有很强的紧迫感;试错后,也可能不会尽快探索新的方向……毕竟,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没有明确目标的创新往往不了了之。

愿景型OKR迫使团队从头思考,如Google X负责人阿斯特罗·泰勒所说:如果你想造一款省油10%的汽车,只需对现行设计做些改动;但如果你想造一款每加仑油可以跑500英里的汽车,就需要重新设计了。仅仅通过思考“我该如何从头开始”这个问题,就可以刺激你萌生从未有过的想法。

“从头思考”不仅体现于公司级愿景型OKR,而是渗透到整个OKR体系。团队、小组、个人,每个层级都会被挑战:如果有更强的技术、更多的资源、更好的运气,你会设定怎样的OKR?谷歌所说的“并不期望全部达成、达成70%是最佳状态”,特指这些高挑战的愿景型OKR;但谷歌人不会在执行中会自动给目标打七折,谷歌的OKR体系是完全透明的,设定不够挑战的OKR等于公开承认自己能力不足,达成高挑战OKR则是非常酷的战绩!不管是为了加薪升职股票等实际利益、还是为了争取更多资源、或仅仅是为了捍卫职业高手的尊严,谷歌人都会全力以赴。

2. 承诺型OKR,是达成愿景的“里程碑”或“探路石”

How Google Works(中译本:《重新定义公司》),是第一本谷歌人系统介绍运营管理方法的著作,作者是时任CEO埃里克·施密特、高级副总裁及产品主管乔纳森·罗森博格,出版于20149月;20173月,两位作者为这本书增加了一章新内容:How Alphabet Works(全文见How Google Workskindle电子书),其中提到一位谷歌工程师对10倍速目标和登月计划的异议:过度强调10倍速目标,会使人看轻那些微小但持续改进的工作。这位工程师提出了“屋顶宣言”(Roofshot manifesto):我们选择以屋顶为目标,这不够激动人心,但屋顶就在那儿!(We choose to go to the roof not because it is glamorous, but because it is right there! )

屋顶宣言迅速在谷歌赢得广泛认同,因为谷歌人意识到:那些已经达成的10倍速目标,正是通过无数微小的改进逐步实现的;持续达成的屋顶目标是一系列里程碑,在产出即时成果的同时,最终实现登月计划。

屋顶目标在谷歌有另一个名称:承诺型OKR。一道简单的算术题:如果每季度实现1.3倍增长,3年内将实现10倍增长。仍以YouTube为例,在设定“3年内增长10”的目标之后,每一年的增长目标设定在2倍左右,团队只需要考虑“本年度的KR,能否支撑本年度增长目标”即可。

公司级年度OKR的分解,谷歌的做法是:在确保各团队理解公司级愿景OKR和年度OKR的前提下,由各团队自主思考“本团队能贡献哪些价值,来支撑公司OKR的实现”,然后自主制定团队OKR。这是“自下而上制定OKR”的真正含义,并不是完全自由发挥;即使是公认高素质、高内驱力的谷歌员工,在制定OKR时也必须遵循严格的规程(详见《谷歌内部OKR手册》),偏离公司目标、或不够挑战的OKR将不予通过。

以下是YouTube公司级OKR分解示例——


从上图可以看出,团队级OKR,仍可分为愿景型与承诺型。以APP开发团队为例,获取新用户数量需设定高挑战目标值,即愿景型目标,这样才能促使团队从头思考、探索新的实现路径(即KR);团队KR落实到小组,即是小组的O,到小组这一层,很多工作就比较确定了,比如“在x日之前上线APP”,作为小组的O,当然也需要设定KR(如用户评分、代码质量等),但这些都属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屋顶目标”,即承诺型OKR。

对于承诺型OKR,谷歌要求100%达成,如果感到有难度,必须在设定之初就向上级寻求帮助,上级会认真对待:或减少其它任务以聚焦于最重要的OKR、或提供更多资源支持。未达成的承诺型OKR必须进行复盘,如果复盘结论是方向正确但执行不力,需要制定改进措施,以确保下周期圆满达成;如果复盘结论是方向选择失误,则需重新审视计划,必要时会调整更高层级的目标。

方向选择正确的承诺型OKR是“里程碑”,方向选择失误的承诺型OKR是“探路石”。“探路石”有时比“里程碑”更有价值,前提是:在每一个不确定方向上的探索,都必须穷尽努力。很多组织在分享OKR经验时都会提到“快速假设、快速失败、快速调整”——在实践中被证明无价值的目标应尽快放弃,这也是“敏捷组织”必须具备的能力。但真正做过决策的人都知道要放弃一个目标有多纠结,因为你不确定是这个目标真的没价值、还是你的方法不对、甚至只是你的人没有尽全力。

什么是高价值的探路石?谷歌的定义是:用尽可能少的成本,充分验证某个方向的不可行性。探路石有时是对用户的洞察。如谷歌对自动驾驶汽车的最初设想是:大部分时间自动驾驶,在紧急情况下交给司机操作;这一设想很快被证明是不安全的,因为司机在汽车自动驾驶时很难保持警觉,无法对紧急情况及时反应。所以谷歌重设了自动驾驶汽车的基本模式:没有方向盘和刹车,用户不需要参与任何驾驶工作。这种“完全自动驾驶”汽车已取得了初步成功;谷歌非常庆幸在项目早期就推翻了最初设想,因为这省去了大量对“半自动驾驶模式”的研发测试成本。探路石有时是纯粹的技术探索。在谷歌,技术探索会从最难的问题开始,即:哪些问题最有可能导致项目失败,就首先研究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包括降低成本、扩展应用范围、适应恶劣环境等等,每个问题的研究结论都有可能是“当前无法解决”,此时项目就会暂停,直至发现了新的解决方案后再考虑是否继续。如Google X负责人阿斯特罗·泰勒所说:只有不可能失败的项目才会成功。(Projects at X succeed only when they “fail to fail”. )

谷歌所说的“上一周期未达成的OKR,如无必要,不带入下一周期”,特指探路石。如果能够充分证明未达成的承诺型OKR属于“探路石”,承接该OKR的小组的绩效评价不会受影响;如果能从中提炼更深刻的用户洞察、或减少后续的技术试错成本,还会获得奖励。这不仅是出于公平——由方向选择失误等“完全与当事人无关的因素”导致的失败,当事人不应承担责任;更是为了提供心理安全感——奖励有价值的失败,员工才敢于挑战有难度的目标。

二、谷歌OKR与绩效管理的结合

 1. 谷歌绩效评价的关键点:同行评议、绩效校准

 谷歌的绩效评价每半年一次,流程如下:

 1)自评:回顾上两个季度OKR达成情况,基于实际贡献,给自己打分(1~5)。OKR达成情况不直接作为绩效分数,如果你的OKR达成率不高,但属于高挑战愿景型OKR、或高价值探路石,你仍可以给自己打高分。

 2)同行评议:明确列举自己的工作对哪些同事做出了哪些贡献,邀请相关同事评价(邀请备注不超过512字节,即29个单词)。这一规定的设计思路是:如果你不能在29个单词之内向某位同事说清楚你的贡献,就说明这位同事并不了解你在做什么、或者并没有感受到你的贡献和价值。能够邀请的同事越多,说明你的贡献越大。

 3)上级评价:上级结合你的自评和同行评议结果,根据你的OKR难度和达成情况、外部环境的“好运气”或“坏运气”,初步打分(1~5)。

 4)绩效校准:工作内容相似的团队共同进行绩效校准,如:510个相似团队的主管,将这些团队中全部501000位员工的OKR达成情况、同行评议结果、上级评价分数汇总对比,统一各档级绩效分数的标准,并确立标杆(公认的5分/4.5分/4分是什么标准?符合每档标准的典型成果有哪些?);然后根据统一后的标准和标杆,将全部员工排序到相应档级。绩效校准不仅解决了主管们打分标准宽严不一的问题(即:有些主管打分普遍偏高,有些则普遍偏低),更能避免某些员工因主管的偏见而遭受不公平对待(如:某位优秀员工因直接上级的偏见,得到了3.5的评分,宽严修正只能让他的得分上下微调0.25,通过确立标杆并统一排序,他的得分可能被调整至4.5)。校准后的分数即为最终绩效评价结果。

 谷歌人不喜欢绩效校准会议,因为繁琐耗时,并且有些主管不得不在会上承认自己的偏见,这让人尴尬。但谷歌坚持推行这个会议,因为这是确保员工得到公正评价的最有效方法。A员工圆满达成承诺型OKR,B员工的愿景型OKR达成70%C员工未达成承诺型OKR但降低了未来试错成本,谁的贡献更大?即使是谷歌的顶尖工程师,也不能开发出一个“算法”来综合考量全部因素;对工作价值的评价,必然也必须包含人的主观判断,绩效校准的目的,就是通过严格的议事规则,让人的主观判断更准确。

 2. 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重点:高差异化薪酬、绩效改进

 杰克·韦尔奇提出的“271活力曲线,将员工分为表现好的20%、中间的70%、表现差的10%。谷歌认为,这种正态分布不适用于知识型组织。一是,如果在聘用环节严格把关,表现差的员工不会有10%那么多;二是,在表现好的20%中,最顶尖的员工应得到更特殊的优待。在知识型组织,员工贡献符合幂律分布,前1%员工贡献了10%的价值,是平均产出的10倍;前5%的员工献了26%的价值,是平均产出的4倍;最顶尖高手,其贡献无法用百分比衡量,而是“有或无”、“成或败”的问题。


 谷歌前首席人才官拉兹洛·博克总结了四条谷歌薪酬原则:差异化薪酬;以成就为荣,不以报酬为荣;创造易于传播爱的环境;奖励精心筹划的失败。这四条原则可以浓缩成两条——

 1)以人才价值付薪,不受当前岗位或暂时失败的影响。具体做法包括——

 奖金和股票分配,取决于贡献的价值,不受既定岗位档级和基本薪资限制。如果几位员工的贡献价值相当,但岗位档级、基本薪资不同,有些企业的做法是:将每位员工的基本薪资作为奖金基数;谷歌的做法是:取这几位员工基本薪资的中位数作为奖金基数。这基于谷歌的两个观点:一是,优秀的知识型员工,成长速度远远高于岗位既定薪酬涨幅,根据传统的岗位价值体系,即使拿到最上限薪酬,也不足以匹配其贡献;二是,基本薪资受很多与员工实际价值无关的因素影响(如:有些员工更擅长谈判,在入职时就争取到较高起薪;再如:男性普遍比女性更主动申请加薪,也更容易得到加薪)。奖金作为价值分配的二次调节机制,应确保每个人都得到与贡献相匹配的回报。股票分配也是如此。这样做的结果是:相同岗级的薪酬差异达到3~5倍,高岗级不必然等于高收入,低岗级员工收入超过高岗级的情况很常见。

 对承接高挑战愿景型OKR却未成功的员工,补偿机会成本。高挑战愿景型OKR,本质是相当于内部创业的开拓性项目,需要极其优秀的人才付出长时间的艰苦努力,即使失败,员工也会得到不低于其时间机会成本的奖励。(即:如果参与更稳妥的项目,员工可以获得多少回报?谷歌会将这部分回报补偿给员工)。发起和参与这些项目的人多为“高风险&高收益”偏好,“失败奖励”当然没有他们梦想成功后能获得的那么多,但考虑到内部创业的风险也远远小于“野生创业”,谷歌给出的“失败奖励”相当公平。

 “失败奖励”和“以价值付薪”并不矛盾,因为这是对高价值探路石的奖励,是对未来成功的投资,关键在于组织能否从失败中学习。如何提高失败奖励的投资收益?答:在聘用环节严格把关,将高挑战任务交给成长型人才。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将人的思维模式分为两类:固定型思维模式,认为成功由天生能力造就,这样的人害怕失败,认为失败是对自己能力的否定;成长型思维模式,认为成功由努力工作和坚强意志造就,这样的人拥抱失败,把失败当成学习成长的机会。

 以下是谷歌的聘用标准——


失败奖励是授予创意精英中的精英,也就是决定“成或败”、“有或无”的顶尖高手。这是对顶尖高手的风险投资,只要高手们留在谷歌继续创新,几位高手的几项成就,就能带来极大收益。

 2)在员工心理认知上,将工作成就与金钱奖励尽可能分开。

 具体做法包括:公开庆祝奖励,私下发钱,同时提供丰富的精神激励和福利政策。(精神激励如:内部点赞系统,荣誉称号,团队旅行等各种体验式奖励;福利政策如:额外产假和生育补贴,员工去世后对其配偶和子女的持续支持。)这些做法背后有两个“残酷”现实——

 不同人才的市场价格本就不一样,并且跟所有商品一样有价格波动。薪酬的三大决定因素——外部因素:岗位所需人才的市场薪酬水平;内部因素:岗位所承接目标在企业中的战略价值;个体因素:任职者的绩效表现。三大因素都是动态变化的,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不同企业、不同岗位会有不同“估值”。 即使是高度追求平等、乐于与员工共享收益的谷歌,也不可能违背市场规律。

员工主观满意度不等于员工敬业度、更不等于员工产出。对于已经基本生活无忧的谷歌员工,一大笔“横财”可能会消磨意志,精神激励和福利政策则可以激发职业自尊、提高生活效率、免除后顾之忧,有助于持续保持创新动力。尽管在谷歌的问卷调查中,多数员工选择了“更多现金”而不是“精神激励和福利”,但谷歌的追踪分析结论显示:后者更有助于保持员工敬业度,所以谷歌选择做正确的事。

 谷歌很少坦陈以上理念,因为不够“政治正确”且颇有争议。在员工心理认知上,将工作成就与金钱奖励尽可能分开,是非常“谷歌特色”的做法,其它企业未必需要效仿。谷歌这些做法的前提条件:业务多元;在招聘环节严格把关,进入的都是有潜力与公司共同成长的精英;有钱,养得起;有实力吸引人才长期留在谷歌;

奈飞(Netflix)的薪酬理念

为顶级高手提供顶级薪酬,哪怕TA还没有做出贡献。谷歌对顶级高手的招募是掠夺式的。一次,谷歌副总裁&产品主管乔纳森·罗森伯格要与一批罗德奖学者交流,并打算从中选择一部分人招进谷歌,谷歌创始人之一谢尔盖·布林得知此事后说:不必选择,都招进来。

哪些人属于高手?TA们的收入到底多高?谷歌从未透露具体的“薪酬算法”。

这是谷歌说OKR不是绩效管理的原因之一:

在员工心理认知上,将工作成就与外部奖励尽可能地分开。一方面,让创意精英能够心无旁骛地享受创造的乐趣;另一方面,让创意精英“偶尔想起”外部回报时,感到自己得到了公平的对待。

谷歌没有公开的绩效排名,对当前欠佳员工的帮助、对顶尖员工的奖励,都是一对一进行。

识别哪些是顶尖员工,奖励他们,哪些员工当前表现欠佳,帮助他们。

5%的顶尖员工应得到更特殊的优待;如谷歌首席人才官拉兹洛·博克所说:“你最优秀的员工比你想象中更为优秀,值得你支付更高的薪酬”

薪酬保密的原因:保护内驱力、避免主观不公平感、保护员工的自我效能感(即:不妄自菲薄、不被高智商高能力的人打击得太厉害)

承诺型OKR在设定之初,并不确定是“里程碑”还是“探路石”,必须在原有假设基础上全力以赴,无论是否达成,都需给出明确结果

为什么说“探路石”属于承诺型而非愿景型OKR?因为所有承诺型OKR在设定之初,并不确定是“里程碑”还是“探路石”,必须在原有假设基础上全力以赴,无论是否达成,都需给出明确结果。

这一类OKR在设定之初的假设是:相信原有假设是成立的,承接此类OKR的小组必须在原有假设的基础上全力以赴。

无论是否达成,都需给出明确结果。假设自动驾驶汽车团队某个小组承接的目标是“将半自动驾驶模式汽车的紧急刹车及时率提高至99%”,最终因半自动价值模式必然缺陷没有达成目标

Astro Teller 的名言:换个思考角度,有时比“being smarter”更有价值(出处:TED演讲)

「我们不会说『首先去做什么最有趣的或者最容易的』,我们要说的是『这个项目最不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Discovering a major flaw in a project, does not always mean that it ends the project. Sometimes it actually gets us onto a more productive path.  Sometimes shifting your perspective is more powerful than being smarter.

“好的失败”(fail well)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