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个人如何在职场中绽放?
职场法则:“解决问题,创造价值。”
无论在哪个领域、从事什么职业,每个人都需要给所在企业、所在团队创造价值,要努力成为企业中的“变革推动者”。
每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要经历几个不同的坎,可以用双S曲线模型概括,如下图:
双S曲线模型
我们应该重点关注的蓝色的曲线,它象征着企业创新转型的规律。
根据模型我们可以看到:业务启动后,企业会经历初创期破局点,走上成长之路,到达第一曲线的顶点,也就是极限点。而到达极限点之后,唯有通过孕化出新业务才能继续增长,产生第二曲线。
2019年,中国很多企业都面临着转型的问题,其中包括大大小小的传统行业和互联网公司。事实上,在2018年,智能手机行业、汽车行业都已经开始负增长,从2019年第一季度各互联网公司发布的财报也可以看到,互联网公司的增长普遍放缓。
在这样的增长压力下,中国企业普遍进入密集的变革期。在座各位如果希望自己的职场价值真正绽放的话,那么应该成为企业变革的推动者,无论你的企业是在第一曲线的增长,还是第二曲线的转型创新,你都应该在变革中为企业贡献真正的价值。
——一句话概括就是:运用专业特长,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推动企业可持续成长。
二、如何解决问题、创造价值?
解决问题的基本套路:“定义问题、分析问题、制定方案、落地实施。”
要真正解决问题,关键你能不能在每个点上都做得特别棒,超出行业平均水平?
1. 定义问题
定义问题就是:对问题的准确把握与深入理解。
定义问题的水平决定了解决问题的水平。
举个例子:
如果现在是2012年,美团身处惨烈的团购大战中。假如你当时正在美团工作,你能否和王兴同频共振地想到开展第二曲线业务——外卖业务?
通过研究后发现:外卖市场已经有饿了么,你能否提出问题说已经有一家竞争对手占据了12个城市,我要不要选择不一样的市场定位?
假如你参加了美团的战略研讨会,研讨是否要进入酒旅市场时,你能否提出这样的问题:携程占据的是异地商旅市场,美团在本地商旅市场是否有机会?
如果美团把战略想清楚了,在启动战略之前,你能否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的组织能力、人才队伍是否足以支持战略的达成?”
如果你能提出以上问题,说明你是一个具有良好商业思维的人。一个人定义问题的水平决定了解决问题的水平。
如何才能提出一个好问题?我总结了几种:从单点到系统、从表层到深层、从散乱到聚焦。
- 刚入职场时,往往提出的问题都是点状的,随着功力加深,能否提出一些系统性的问题?
- 刚入职场时,往往提出的问题都是关于现象的,随着功力加深,能否抓住一些根源性的问题?
- 刚入职场时,往往想问啥问啥,随着功力加深,能否聚焦式提问?
举个关于单点到系统的例子:
比如你是产品总监,当一个产品失败了,你会分析为什么这次产品砸了。但如果连续做三个产品都做失败了,很明显,连续几个产品失败不是偶然事件,那你就要开始有一个系统性的问题:我们的产品为何会屡屡失败?
举个关于表面到根源的例子:
如果你是一名创业公司CEO,你觉得公司状态不好,你决定要加强一下公司的文化建设。问题在于,除了搞搞团建,开开会议,企业文化根本性的东西在哪里?如何能让价值观真正的落地?有什么立竿见影的好招?如果你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你的管理段位提高了。
再举一个关于聚焦的例子:
有时候,一家人在年初的时候,会给自己制定方方面许多计划,给自己安排好多活儿,但是任务多真的好吗?你换个角度思考一下,如果你2019年你只做一件事,或者只做三件事的话,你会选择做什么?
我帮助很多企业做过战略解码或者战略落地,每次我们都要开很长时间的战略研讨会,制订比较深入、完备的战略方案。但往往会议开到最后的时候,我会问所有的高管和所有的部门经理:你写了那么多计划,如果你只做三件事,你做什么?
2. 分析问题
以上聊完了定义问题,接下来就是分析问题。
所谓分析问题,就是:对问题现象、影响、成因、对策的深入剖析。
对商业问题的分析,我送给大家三个工具:一个望远镜、一个放大镜和一个透视镜。
2.1 望远镜
通过望远镜,能更好理解一个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如果你要向了解一个行业的创新焦点在哪里。一种可行的方法是:在相关专业网站上找到某行业近一年所有的投融资事件,然后看这些投融资事件发生在上图所示的框架中的哪个位置上。这样我才能判别出真正的创新焦点,这些是用真金白银用脚投票的创新焦点。
我们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常常思考的都是具体的事务,随着职业的成长,我们要越来越抽象地来理解我们面对的行业和我们面对的事情,积累越来越多的规律和本质,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也就越来越强。
要通过不断远离具象,来洞见整个行业。
2.2 放大镜
使用望远镜是远离的看,但是有的事情需要贴近了去看。
通过放大镜,能更好理解企业为何突破乏力。
破局点三角形模型是我开发的一个模型,就是一个“放大镜”。用它去思考一个产品的破局点:
- 用户痛点是否真实、普遍和高频?
- 价值主张是什么?价值主张就是用户和购买用户使用和购买的理由,这个理由够不够强有力?
- 用户是否有价值感知?价值感知等于你给用户带来的优越感是否足够?
- 有没有在用户心目中形成独有的心智定位?
所以,通过放大镜,我才能知道你的产品是否能够成功地找到破局点,能够有效地进入自增长轨道。
2.3 透视镜
通过透视镜,能更好理解造成问题的问题。你要开始像一个CEO一样去思考。
战略管理领域有一个BLM模型,把战略分为上半身和下半身。它告诉我们在上半身战略制定中,除了要考虑市场洞察、消费红利、产业红利、用户需求等等这些东西外,你还要考虑:战略意图是什么?战略意图是创始人的初心,是战略的最初构想。例如:抖音是中心化的,而快手就是普惠制的,不同的创始人有不同的构想。
而在下半身战略制定中,你的人才队伍、组织架构、氛围与文化这些软实力的方面,常常决定了上半身战略能否成功。特别是企业创新转型的时候,特别需要考虑我现在需要的人才、团队、文化是否足以支持企业的转型。
某种意义上讲,我们职场成长的过程,就是认知不断提升的过程。刚才说的三把镜子,就是帮助我们认知提升的有力方法。
再次重复一下:望远镜讲的是要远离行业看行业和有前瞻意识;放大镜是把一个事儿的细节给看透了;透视睛是提醒你像一个CEO那样去思考。
3. 解决问题
定义完问题,分析完问题,这个时候要开始解决问题,制定高质量的解决方案。
一般来讲,解决商业问题也分成三重境界:见招拆招、系统解决、顺瓜摸藤。
第一重境界:见招拆招
见招拆招就是我们靠经验,遇见一个问题就解决一个问题。
第二重境界:系统解决
系统解决,就是你逐渐理解企业的全貌之后,脑子里开始有系统性的框架了,并且运用这种系统性的框架去解决问题。绝大多数职业经理人在这个阶段,这已经相当不错了。
第三重境界:顺藤摸瓜
但是真正的高手,看待一个商业问题时,他能抓住关键问题,解决关键问题,从而快速求解,我把这种能力叫做顺瓜摸藤。什么叫顺瓜摸藤?就是直指核心,对一个问题找到真正有效的、犀利的解法。
4. 落地实施
落地实施就是要推动解决方案切实推行,产生价值。具体有三个关键点:破局点、文化土壤、复盘迭代。
4.1 破局点
关于破局点,举个例子:
大家都知道商鞅变法的故事
——商鞅把一个杆子放在北门附近,说:“谁能把杆子从北门抬到南门,就给10黄金。”刚开始没有人相信,很多人围观但是没有人相信。后来商鞅说这不行,于是把奖励加大到50两黄金,谁搬马上给。结果出来一个小伙子完成了任务。结果商鞅马上兑现,颁发奖金。
这件事情就是一个破局点。
它的本质是什么?
——本质是重建信任感。
4.2 企业文化土壤
关于企业文化土壤,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战略的下半身。企业发展中的很多事情,没有文化土壤的支持,是一定做不好的。
4.3 复盘迭代
一个业务刚开创的时候,要小步快跑,要多复盘,
而复盘要做有效的复盘,做那种深入骨髓的复盘,别做那种浮皮潦草的复盘。
5. 总结
你能否有效的解决问题,定义问题?你跟你的老板、跟你的投资人、跟你的伙伴能不能同频共振地思考问题?你定义问题的水平将决定你解决问题的水平。
“如何分析问题”这个小模块,我送给大家三把镜子——望远镜、透视镜和放大镜。
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有三重境界:见招拆招、系统解决、顺瓜摸藤(而不是顺藤摸瓜)。
最后,落地实施要有破局点,要有文化土壤,要有复盘机制。
三、如何成为卓有成效的变革推动者?
要成为卓有成效的变革推动者,要有以下三点:专业功力、思维模式、自我认知。
1. 专业功力篇
关于商业领域的专业功力,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基础技能、工作方法、专业模型、理论知识、领导力。
基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分析、人际部分。这些东西一定要扎实。
工作方法要专业,这里我讲一个小例子:
有一次给一个互联网公司开战略研讨会的时候,我们就特别担心研讨深度不够。后来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所有参与研讨的人在会前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匹配一个竞争对手,研究透竞争对手。后来这个会议的质量就上来了,这就是一个方法——标杆研究。
但我在此基础上,需要补充三点:商业模型的利用、注重理论功底积累、领导力的形成。
模型化思维
我们要善于利用商业模型。商业领域有很多思维模型,一定人面对商业问题,做过理论研究,已经将解决方案抽象提炼,然后再以模型的形式传递给我们。有了这些商业思维模型,我们的工作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比如:我自己开发设计的重生战略矩阵模型,以市场竞争程度为横轴,不确定性和开放性为纵轴,就形成了一个2×2的矩阵。
如果我们把市面上所有的企业扔进去套用,会发现不同的企业就得到了不同的定位。
——王国统治者里有电信行业的中国移动、中国电信,零售行业的苏宁,PC行业的联想;丛林猎人一般是什么?是行业的追随者和挑战者;创新先锋,往往是用新模式、新技术改写原有行业游戏规则的企业,比如:大疆无人机、八年前的小米、十年前的苹果,那时候都是创新先锋。生态平台盟主是什么?也是行业的领导者,但它们倾向于通过生态化平台化的思维来运作企业,比如像腾讯、阿里巴巴等等。
理论功底
要注重理论功底的积累,它的好处是承袭前人的智慧,引导思考方向。
与商业模型一样,你现在思考的任何问题,永远不要认为你是第一个问出这个问题的,大概率是早就有聪明的脑袋琢磨过这个事,甚至琢磨得更加深入。所以,理论的学习能帮你缩短思维路径,直抵本质规律。
我们现在是在商业范畴内聊,我们聊产品、聊增长、聊运营、聊营销。但如果把我们商业的基座往下打,像物理学、生物学、美学、哲学思维的方法论,往往会给我们更大的启发。
人这一生永远是自己认知边界的囚徒,所以我们要不断打开自己的认知边界。
推荐几本书 :《创新者的窘境》、《战略创新者的十大法则》、《谁说大象不能跳舞》、《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极客与怪杰》、《世界观》。
领导力
领导力的形成是说需要树立自己的领导力风格,包括共启愿景、使众人行、激励人心、以身作则、挑战现状等。领导力,也是现代职场人的专业基本功。
共启愿景:就是你跟能让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方向,愿意跟着你走,你的影响力由此形成。
使众人行:强调的是领导者一定不要单打独斗。管5人团队时的事必躬亲、亲力亲为可能是优点,管理50人时,优点可能就变成缺点。
以身作则:你要求团队拼搏勤奋,自己却经常迟到早退,没有创新精神,任人唯亲,底下人怎么会服你?关于挑战现状,好的管理者,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应该是一个时时的要发起挑战的不满意者。
2. 思维模式篇
2.1 学会举一反三
如果一个人很勤奋,但是不善于总结,再勤奋也没用。高手总是试图总结事情背后的规律,举一反三的能力特别强。
例如,很多企业在转型中开启了第二曲线,但特别容易失败,那么到底第二曲线失败的方式有哪几种?如果你经历过公司的第二曲线你不妨总结一下。
举一反三、总结规律的好处是什么吗?当有一天老你重新领导第二曲业务的时候,不是说你一定能成功,但你至少能避开几个坑。
2.2 懂得舍九取一
无论是对待商业模式还是对待自己的职业规划,都要找到核心点,精于一点,这才是舍九取一的正解。
对待自己的职业规划,人总认为自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而没有核心竞争力。
对待商业模式,不是九个烂的模式里选出最好的那一个,而是舍掉九个一般的,找到真正好的模式。
好的战略往往是简单的,例如:网飞公司、快手、抖音等等,一家公司有一两项是核心闪光点就够了,关键是把它反复运用到极致。
很多失败的公司的特点是,模式、战略极其复杂,但事实上根本做不到的。
2.3 理解人事并重
许多专业人士在成长过程中,常常重事,但不重人。
但事实上,你要成就事情,是离不开团队,离不开人的,所以我们要人事并重。
3. 自我认知篇
回顾一下前文提到的,要成为卓有成效的变革推动者,最后一点是什么?
——就是你的认知水平决定你能走多远。
如上图所示,自我认知的阶梯有三层:
第一层境界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也就是无知者无畏!
第二层境界是:“知道自己不知道”,随着我们知识和技能水平的增长,自信心爆棚,但殊不知其实我们正在攀爬愚昧之山。
但总会有一个拐点,往往就是你职场里的一次重大挫折,它会使得你第二个阶段自信心迅速下滑,跌落到绝望之谷。我曾经写过一本书叫《熔炉:重生领导力》,这是我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失败会把你推到熔炉之中,但是你不要怕,你只有经历了绝望之谷,才能走向开悟之坡。
所以,还有第三层境界:“知道自己知道”,也就是当你走上“开悟之坡”的时候。
四、全篇总结
第一部分:职场的价值,在于要成为变革推动者。
第二部分:要如何解决问题?其中包括定义问题、分析问题、制定方案和落地实施。
第三部分:成长,归根结底取决于你的专业功力、思维模式和认知水平。
最后,我想强调一句: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进入熔炉,再走出熔炉的过程,我们要找机会攀爬过愚昧之山和绝望之谷,走上自己的开悟之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