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科技生态
从“十四五”规划看企业数字化转型:机遇、挑战与应对
2021-04-28 15:48  浏览:721

近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全文正式发布,数字化转型也再次迎来热议。其实在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发展下,数字化转型一直是企业的关键命题,热度不减。在本次“十四五”规划中,数字化更是独立成篇,重要性不言而喻。接下来,本文便从“十四五”规划切入,解读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机遇、挑战以及应对要点。

独立成篇,数字化魔力带来巨大机遇

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风向标,“十四五”规划对数字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部署,将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规划中,“数字化”一词出现了25次,第五篇更是集中描述了数字化的发展目标:

       第五篇 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

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

……

数字化在“十四五”规划中的独立成篇,进一步表明其已经成为国家建设一个重要且基本的组成部分。从第五篇的内容来看,我国的数字化建设将以数字化转型为驱动,涵盖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方面,并辅以良好的数字生态,从而更加全面、系统和规范。

数字化重要性攀升背后,是其价值增长的体现。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随着信息革命的进一步推进,数据成为生产要素,数字经济成为核心经济形态。信通院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中指出,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由2005年的2.6万亿元扩张到2019年的35.8万亿元,占GDP比重由14.2%提升至36.2%。同时,数字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也在不断提升,从2014年到2019年的六年间,我国数字经济对GDP增长始终保持在50%以上的贡献率,2019年更是达到了67.7%。这表明我国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是驱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关键力量。

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图1 我国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数字经济的飞速发展也让其核心组成部分之一——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进一步彰显。早在“十四五”规划发布之前,数字化转型便是各类政策中的“常客”,国家政府一直在鼓励、扶持、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具体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优化效率。数字化转型推动企业业务流程的自动化以及专业工作的智能化,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业务的运行效率和员工的工作效率,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 优化管理。数字驱动的决策模式为企业管理提供了全面、客观的依据,从而帮助管理者制定更科学的决策,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
  • 优化服务。面对客户需求不确定性的提升,数字化转型让企业能够快速触达并了解客户,提供更个性化和更优质的服务。
  • 创造新价值。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企业可能探索出新的数字业务或项目,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变革,从而为企业带来新的收入点。

正是因为数字化的这些独特魔力,国家政府将其写入“十四五”规划,大力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并在规划的十八章第二节提出“营造规范有序的政策环境”,在政策上最大程度的给予企业支持。除去政策上的利好,近年来我国的产业数字化也有着显著的增长,形成了一定的生态优势。另外,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领域的快速发展也为数字化转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系列条件都为我国企业提供了数字化转型的巨大机遇。

转型不易,三大挑战不容小觑

尽管大部分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和价值都有所了解,但真正实现起来却并不容易。除去落地本身的难度,不少企业更是面临着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等问题。这背后除了成本高和周期长等原因外,还包括认知、数据和人才三大方面的挑战。

认知偏差

对于数字化转型的认知,很多企业只停留在技术层面,认为其只是对数据和技术的简单利用。然而,数字化转型是由数字化和转型两个部分构成,其最终目的是要实现整个企业人员组织流程的转型。可以说,数字化转型的背后是企业战略、组织文化的变革,而不只是技术的应用。因此,忽视企业战略,盲目追求技术,将难以对企业的实际经营赋能,更不要说成功转型了。

数据基础不够稳固

虽说数字化转型的最终目的是转型,但也离不开数字化的支撑,而数字化的关键便是数据。数据是一把双刃剑,既给企业带来业务价值,同时也是最大的风险来源。数据不准确,再智能的技术也无法得出正确的见解。 但目前的情况是不少企业空有海量数据,数据基础却不够稳固,无法和企业的数字化应用匹配起来,存在着数据孤岛、数据不准确、数据质量低等问题。甚至有些传统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远低于平均水平,仍然停留在纸质文档记录数据的阶段。不解决这些问题,数字化技术便无法产出真正的价值。

人才困境

人才困境也是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一个巨大挑战。作为企业运作过程中的关键资源,人才对于数字化转型的推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除了对数量的需求,企业对人才的质量也有着较高的要求。具体来说,企业需要的是精技术、懂业务、懂运营的高质量T型人才。而巨大的人才缺口加上弱于互联网行业的吸引力,使得传统行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着“找不到、招不起、留不住”的人才困境。

应对要点,转什么、怎么转

对于数字化转型转什么的问题,“十四五”规划的内容中也给出了部分回答。依旧是第五篇,规划在第十五章第三节中,对作为数字经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产业数字化转型做了详细的描述。

        第十五章 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

第三节 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在重点行业和区域建设若干国际水准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深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环节的数字化应用,培育发展个性定制、柔性制造等新模式,加快产业园区数字化改造。深入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培育众包设计、智慧物流、新零售等新增长点。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

产业数字化是指传统产业应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生产数量和效率提升,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从“十四五”规划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产业数字化转型是全产业链协同转型,涉及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完整的企业运作环节。中国信通院在《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指出,“数字经济,不是数字的经济,是融合的经济,实体经济是落脚点,高质量发展是总要求。产业数字化包括但不限于工业互联网、两化融合、智能制造、车联网、平台经济等融合型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结合这些,我们可以明确,数字化转型是实体经济与数字化技术相融合,主阵地是制造、服务、交通、能源、农业水利等行业,而具体到企业,数字化转型转的就是企业从研发设计到最终推向市场并提供服务的完整运作闭环。对于不同行业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十四五”规划在专栏9中也给出了对应的介绍。以智能制造和智慧文旅场景为例,专栏9提到要“促进设备联网、生产环节数字化连接和供应链协同响应,推进生产数据贯通化、制造柔性化、产品个性化、管理智能化。” “推动景区、博物馆等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建设景区监测设施和大数据平台,发展沉浸式体验、虚拟展厅、高清直播等新型文旅服务。” 图2和图3分别是某制造企业的数字化生产车间运行监大屏和某景区的智慧景区大屏。

图2 某公司数字化生产车间运行监控大屏(引自帆软客户)

图3 某景区的智慧景区大屏(引自帆软客户)

不同行业的企业,其性质和场景都有所不同,因此数字化转型怎么转也需要因企业而异。但从宏观层面来看,企业要实现全产业链协同转型,有几条共性的要素可以参考。

信息化基础:打通壁垒,保障质量

前面也提到了数据基础给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挑战,因此,企业在开展数字化转型时,需要有良好的信息化基础提供数据保障。简单来说,就是首先要有数据,有连通的数据,有高质量的数据。这就要求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相对完善,该有的系统和数据都得有。同时,在产生数据的基础上,还要打通各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孤岛,让数据灵活可用。当然,最后也少不了数据治理。数据要达到较高的质量,才能在数字化过程中得以顺畅的流动,并产生正向的反馈。

数字化布局:全盘谋划,局部切入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战略和组织文化的变革,所以企业需要有明确的数字化布局。具体来说,可以分为全盘谋划和局部切入两个方面。全盘的谋划既包括战略的设计,也包括组织的协同,这是落地的首要保障,也为后续的局部切入提供大方向。局部切入则是引用了MVP的原则,避免“憋大招”带来的转型周期长、成本高等负面反馈,从而抓住企业的主要痛点,快速实现部分业务的数字化运营,产出可见成果的同时保证全产业链协同转型的顺畅。

数据化管理:融合业务,注重思维

简单的利用数据和技术并不能实现数字化转型,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也就是说,在数字化转型的推进过程中,数据化管理的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这对人的挑战也是巨大的,既要懂技术,又要懂业务,而且思维的形成也需要长期的浸染。要做到这一点,企业需要站在业务的角度,用数据和技术讲出业务背后的故事,逐渐形成数据驱动的文化,让数据化管理思维模式在企业内部深入人心,最终实现组织文化的转型与变革。

最后,笔者想说的是,企业都在谈数字化转型,但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做好数字化转型。那是否做不好就可以不去做了吗,答案我想是否定的。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不进则退,企业要实现新的飞跃,必须明确方向,抓住机遇,克服挑战。这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数字化时代所赋予的必然要求。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