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发展
彼得·圣吉:如何构建系统思维?
2019-07-31 10:13  浏览:299

众所周知,领导者应该帮助员工看到全局。然而,我们对领导者如何获得这方面的技能却不甚了解。
      根据我的经验,成功的领导者经常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系统思考者」。他们较少关注日常事件,更多关注的是潜在趋势和变革动力。

不过,领导者这样做时几乎都是凭借直觉。结果,他们经常无法向他人解释自己的直觉,并且对他人和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不同而感到沮丧。

当今管理科学界最为重要的发展之一,就是「管理系统思维」已经逐渐融合成一个研究领域和一种实践。该领域为未来领导者揭示了一些关键技能。

01 洞察相互联系,而非孤立的事物;洞察过程,而非片断

大部分人都已习惯聚焦于个体事物,并且将世界看成静态的图像。因此,我们只会对系统性的现象给出线性解释。

例如,一场军备竞赛中的各方都认为另一方是问题的起因。它们把每一次最新的行动看成一次孤立事件,而非一个过程中的环节。只要它们继续对这些行动之间的相互联系视而不见,它们就不能摆脱困境。

02 不要相互指责

我们遇到问题时容易指责对方或外部归因。但是,组织的大多数问题都是由系统设计不当,而非个人能力不佳或激励不够所导致的。

系统思维告诉我们,问题当中不存在外部原因,你本人和引起问题的原因都是同一个系统的组成部分。

03 区分细节复杂性和动态复杂性

某些类型的复杂性具有更加重要的战略意义。许多变量出现后便会产生细节复杂性。

当起因和结果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相距甚远,而且干扰行为的结果越来越微妙,难以让系统的参与者看清时,就会产生动态复杂性。

大部分管理情境的杠杆作用源自理解动态复杂性,而不是细节复杂性。

04 聚焦高杠杆作用领域

有些人将系统思维称为“新的悲观科学”,因为它认为大多数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案都是徒劳无功的,它们至多在短期内改善境况,但在长期来看却会让境况恶化。

系统思维也有它的优势。这种思维表明,小的举措只要有的放矢、规划妥当,就能持续取得重大的改进效果。拥有系统思维的人士将这种观念称为“杠杆作用”原理。

要想处理一个棘手的问题,关键在于看清哪里可以发挥高杠杆作用,哪里可以通过最小的努力实现重大和持久的改进。

05 避免头痛医头

组织出现问题时,管理者将面临对管理系统实施干预的巨大压力。

不幸的是,大多数组织都是线性思维占据主导地位,这种干预行为通常以“头痛医头”的方式为中心,而不会聚集于根本起因。

这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今后进一步采取低杠杆干预行为的压力会更大。如果领导者顺从了这种压力,他们将会卷入一个永无休止、不断升级的干预行为循环之中。

有时,最困难的领导行为正是忍住不采取常用的快速解决方案进行干预,同时向每个人施加压力,要求他们找到长效的解决方案。

06 反应型导向VS创造型导向

能够针对问题进行系统思考并给出解释的领导者不在少数,具备这种能力的领导者必定能在组织内部留下自己的烙印……反之,缺乏系统思维技能的领导者则会给组织带来毁灭性打击。

众多魅力型领导者几乎都是围绕个体独立性事件进行管理的。他们能够创建愿景,应对危机,却很少将这两者联系起来处理。在他们的领导下,组织疲于应对一次次危机。

最终,该组织内部成员形成了一种由事件和响应共同主导的价值观。许多员工,尤其是那些非常敬业的员工,变得疲惫不堪。

最后,愤世嫉俗的情绪开始在整个组织蔓延。员工不能控制自己的时间,更不用说掌握自己的命运了。

“高瞻远瞩的战略家”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这种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者能够同时看到变革模式和事件模式。他能很好地推进管理变革。他可以用最新的趋势解释组织的战略,因此能够营造出一种轻度响应的环境。不过,这类领导者为组织注入的是反应型导向,而不是创造型导向。

很多才华横溢的领导者具有高度系统化的丰富直觉,却不能向他人阐释清楚这些直觉。

有点讽刺意味的是,即使并非本意,他们也经常会沦为权威型领导者,因为只有他们自己才能明白需要做出何种决策。他们无法将自己的战略思想转变成概念,然后转变为公共知识,接受质疑,获得改进……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