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招管理
北森云计算:海外校招如何24小时不间断协作?
2017-10-10 16:17  浏览:829

校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想起一场场宣讲会、一摞摞简历和一轮轮面试,有成就感的同时,也很苦恼。尤其是集团型企业,海外人才到底怎么选拔,校招团队怎么协作才能解决大批量的简历筛选呢?今天我们来看看海航集团的海外人才是怎么做的。

相对于国内高校毕业生,海外毕业生有两个比较鲜明的特点:

国外学生不同于国内学生集中在7月毕业入职,他们从1-12月都可以入职;

对比国内一流院校的学生,国外留学生对国内的企业信息了解有限,而且在各高校宣讲会中来回奔波的求职成本也很高。为了降低留学生的求职成本、提升求职体验,海航集团会在全球各大高校安排多场实地宣讲、面试,面试后短时间内即可发offer,这样提升学生体验的同时,也降低了offer的拒签率。

招聘分成境内和境外团队24小时不间断,高效协作

对于海外人才招聘需求比较大的集团化企业来说,直接在海外高校进行校招是非常有必要的,面对面交流和更短的周期都能让企业招到更多更合适的人才。

之前对于海外留学生来说,想要回到国内工作,就必须回国参加双选会,并且需要进行远程面试,周期比较长。

由于海外校招项目的特殊性,我们的招聘团队分为境内团队和境外团队,由于时差原因,境内团队需要更好地支持境外团队的工作。一般来说,境内外团队有明确分工:境外团队白天在美国高校做完宣讲会以后,会把线上线下收集到的简历传送给境内团队。当境外团队休息时,境内团队可以对简历进行处理;境外团队第二天再工作时,简历就已全部处理好,相当于整支团队24小时不间断地推进着整个项目。

10万多名员工的招聘工作招聘官必须经过培训和认证才能面试

对于集团化企业来说,每年的招聘工作量非常大,尤其是需要相当人数的海外留学生人才时,这对于企业的招聘团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我们为了能够支撑起全集团的招聘工作,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招聘团队,团队里有一百多名专职人员,负责境内十万多名员工的招聘,其中具有国际化招聘经验的达到70%以上,所有的面试人员必须得经过考核,包括英文口语和当地文化的了解。

海航有专门的培训体系,只有顺利通过考核拿到资格证以后才能面试,招聘人员必须100%通过。业务部门的面试官,包括分管这块的副总裁也要进行相关培训,才能进行面试。

各招聘总监组成COE团队提前规划人才需求缺口

海航把总部和各产业的全球招聘总监聚到一起成为一个COE团队,这个团队每年负责明确全年度的国际化人才需求缺口,这个缺口一般是和各个分公司一起搜集的,会考虑到未来三年左右的需求量。

如果企业发展过程中,忽然出现了人才断代,不是因为当下没有招到合适的人才,而是因为之前的招聘需求出现偏差。所以会要求大家提前考虑企业编制的问题,在政策上也会给予很多支持,例如高素质的人才不占编制或者弹性编制,可以随时轮岗等。

不同于国内校招每年一个口号国际化校招需要长期统一的雇主品牌

有些企业在国内做校招时,也许每年会有一个新口号或主题,但对于一个国际化集团来说,这并不利于建立长久的雇主品牌形象。高校需要企业能够将校招作为一个长期的项目,并且有一个固定的slogan,能够一年一年沿用下去,这样有利于高校对企业形成雇主品牌认知,并且产生信任感,进行长久合作。

海航会明确统一的宣传口径,在全球的校招中进行宣讲。此外,集团化的企业如何建立雇主品牌的形象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因为产业调整在集团里比较常见,为了避免浪费资源,雇主品牌的重点在于总部集团公司和单体公司。

与高校深度合作让员工在企业里找到自己的圈子

海航集团2016年与全球六十多所高校进行合作,其中有奖学金项目、高管培训项目、实习生项目,以及和MIT合作的机器人项目、和帝国理工合作的AI项目,这些都是跟高校进行产、学、研的联合工作;为了吸引更多高等人才,海航也和11所高校进行了EMBA的合作项目。

此外,海航和高校的就业办,包括基金会,各个院系、学工部和学生社团都有联系,所以形成了的高校信息管理库。和北森招聘管理系统进行对接后,可以通过信息库直接查询到人才信息,包括校友圈里有谁在集团内工作,担任什么职位等,这对于大集团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员工可以在企业里找到自己的圈子。

全球人才库的信息化运营TA的简历有可能被重新激活

海航目前在运营全球的人才库,通过盘点发现49万候选人投了简历以后没有人处理,也可能处理过了但是没有进行维护。所以通过招聘管理系统设计了一个简历自动分类、自动筛选,把简历细化处理,进入人才公海。

参加过面试的候选人的所有信息,包括之前面试官的评价等,都会显示在人才库信息里,也许之前的面试发现不适合,但是两年之后再次看到他的履历和评价时,也也许他更适合集团旗下的另一个公司,那么这份简历就会被激活。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