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发展
从富人家庭教育看好的家庭教育—BBC纪录片《56UP》感悟
2017-08-07 11:04  浏览:685
 
14岁的约翰,被问及渴望什么样的权利,一脸娇羞

1964年,导演在英国选了14个来自不同的阶层的孩子,都是7岁,每隔7年,导演会追拍现状,一直到2012年他们56岁。

看着他们童年时天真的眼神,稚气的面庞;青春期脸上的绒毛,粉刺,青涩;中年或发福,或褪去了年少轻狂,安于岁月静好,温文尔雅;或夹在现实与渴望之间不甘地挣扎,迷茫;晚年,岁月无情地夺走了曾经的鲜活面孔和清澈眼神,他们安于天命,承儿孙膝下之欢,静静地享受着曾经努力奋斗后内心充实,满足。

看完片子,脑海里回荡着他们对于人生的感悟,交替闪影着他们或害羞或苦涩或挣扎的面孔,突然感到了生命的厚重。人只有这一辈子,谁都不想过得一塌糊涂。

别人没有资格去指指点点他们的人生。唯一能做的,就是把他们当长者,本来他们也是父母那一辈的年纪,听着他们讲述怎么样过完自己的一生,有哪些是后悔的,哪些是骄傲的。

从教育角度来看,家庭教育效果显著的是安德鲁和约翰,学校教育效果显著的是尼克,社会大学里受教育效果显著的是托尼。本文以安德鲁和约翰为主,讨论富人的家庭教育,进而探讨什么是好的家庭教育。

在14人中有3人最终实现了阶层流动。尼克和托尼各自上升一个阶层,尼尔下降了一个阶层。值得关注的是第一阶层,长大后,均保持了原有的队形,即使混日子的苏西,也依然雄霸第一。

 

28岁脱胎换骨的苏西和他的高富帅老公

7岁,导演问以后的志向,约翰和安德鲁答剑桥法学院,查尔斯答牛津大学。三人后来上的分别是牛津法律系,剑桥法学院,杜伦大学历史系(英国排名前五)。

难道是有钱人家的孩子都天资聪颖,所以都能考进名校?但其实小时候托尼,尼尔的表现也很抢眼,尤其尼尔,他的锋芒甚至盖过约翰。是什么使得富人成材率看似更高呢?我总结下自己的看法如下。

比如:1.好的经济条件,保证孩子衣食无忧,保证孩子接受到比较好的学校教育。

导演问及大家将来是否会送孩子去私立学校(类似于国内的国际学校或者贵族学校),第一梯队的4个人均回答送。苏西和安德鲁的理由是自己经历过这种教育,熟悉它。

除了好的师资,私立学校的另一个特征是有更多的富家孩子。导演采访第一梯队的孩子,每一个都性格鲜明,具有独立思考的雏形,听他们谈论问题,无异于头脑风暴。即使是没有太多职业建树的苏西,也敢给导演白眼,在被问到本片的意义时,讥讽“不认识的人,跑到人家家里问东问西,我看不出有什么意义”。


7岁的三人,从左到右依次是约翰,安德鲁,查尔斯,下同

比如,14岁导演谈到谈到大罢工,约翰主张要立法禁止工人罢工,理由是:不干活还想拿高工资,这种手段可耻。

查尔斯:“我认为这损害了他们的民主权利”。

约翰:“他们可以去申请提高工资”。

查尔斯:“即使这样,也剥夺了他们想罢工的自由”。

约翰抢白:“杀人犯,小偷关监狱也剥夺了他们想杀人想偷东西的自由呢”。

一直不吭声的安德鲁说:“立法禁止罢工,人民不会投票给你,这样做不划算”。

约翰说:“你可以在上台以后再搞立法禁止”。

这段对话里,三人性格鲜明:约翰强势,有主见,野心家;安德鲁冷静,理智;查尔斯重民主,能够跳出自己的阶层,对民众有悲悯心

我相信,私立学校他们的同学,会有更多有性格的人。进入这种学校,如鱼入大海,汇聚了同阶层的很多牛人。近朱者赤,学校里同龄人的榜样,影响力具有很大的意义。

21岁的沙发三人组

2.父母榜样的力量,能够提供强有力的路径依赖。

富人不是天生有钱。只有少数人能够异军突起,获得财富,说明他们有普通人不具备的特质。我们很多时候,仅限于被他们的财富刺痛,从他们的成功中看到自己的无能,进而转向仇富,却没有想过,自己贫穷平庸的原因。

比如王思聪现在身价也40亿,创业的本金来自于父亲。我们就会想当然,如果我有这样的父亲,我也一样能。

再往深处想下,他父亲的钱难道不是苦苦奋斗得来的?而且虎父无犬子。王思聪的路径你走不了,那就像他爹学习,练就一身好本领也是赚到。

从沙发三人组从小到大的路径能看出一些成功的路数。不过毕竟他们不是富一代,更有借鉴价值的,是纪录片《谁建造了美国》,讲了洛克菲勒,钢铁大王卡内基,摩根财团的摩根,发明大王爱迪生等白手起家,影响现代美国历史的人物的发家史。

富人通常都很有性格,某一个特质上的偏执狂居多。有善于发现机遇的眼睛,遇到问题,最先想的不是退却,不是坐等材料都全了再下锅,而且是主动出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比如洛克菲勒,最开始运石油是采用火车,没有谈拢条件时,干脆绕过当时的铁路巨头,发明管道运石油。

最具代表性的那就是爱迪生了——“天才就是1%的天分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天分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听起来也很宿命论,你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理解,以他的天分,还需要99倍的努力,才可以成功。

天分,汗水,头脑,韧性,这些东西会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让成功变得更容易。

富人的孩子,从小看的就是强悍的父母的榜样,又拥有好的社会地位,特权,人脉。所以他看到的世界,更接近于真相,更懂得运行规律,也知道如何才能成功。看世界,看事情看的透彻清楚,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14岁的沙发三人组

他们从小就具有独立思考能力,有见解,有野心,具有可怕的践行力,他们的字典里不存在逃避,放弃,认命,而这些东西在第三梯队的孩子眼里经常能看到。

主要原因,是父母的言传身教。父母身上的特质在获取财富回报的同时,也给孩子们树立了榜样。他们会像父母学习,遇到障碍,不找借口,不轻易放弃,而是会想尽办法克服,并最终达到目标。

在有限,琐碎的人生里,这种能发现本质的锐利眼光,对于既定目标坚定的执行力,不受任何干扰到达目的地的能力,弥足珍贵。

约翰说自己不擅长弹钢琴,但他看不起半途而废的人,所以一直坚持弹。我听他7岁时候弹得很流畅。在35岁的采访中,他提到在乡间买了别墅,好处之一就是可以弹钢琴(城市里弹会扰民),终于有了些闲暇练习。他媳妇在旁边赞赏他弹得很好,像听CD一样。

首先,他媳妇是前保加利亚大使的女儿,鉴赏力和说话信服力在那里放着;再结合约翰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他应该弹得不赖。他只是习惯于优秀,做就要做到最好。

作为反面的例子,比如保罗,他想做很多事情,比如会计,教练,一听老师或者别人说很难,或者需要考大学,需要努力之类,很轻易就放弃了。

如果有个他信服的人告诉他,这是你人生中唯一的机会可以过上好日子,他是不是不会那么轻易放弃?包括托尼,在导演问道:“如果做骑师失败了怎么办?”他答道:“我不知道,如果我知道会失败的话,就不会去做,我会放弃”。

 

56岁的约翰,谈及没有从政的失败,依旧一脸娇羞

3.父母自身的特质,以及作为回馈带来的金钱,社会地位,会令孩子倾向于慎重考虑父母给的意见,而不是当做耳旁风。

尤其是在孩子迷茫,不知道选择的情况下,正确,强有力的建议弥足珍贵。很多时候,我们愿意听别人的意见,不是信服他说的东西,而是你信服这个人。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苏西,她上的学校都是父母选好的,她21岁叛逆得不行,但她逃离英国去巴黎学秘书专业,依旧是遵循父母的安排。

 

14岁的查尔斯

或者如7岁的沙发三人组,那么小,他们知道什么啊?包括我们高考选专业,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以专业到底干什么的吧?他们选择的学校,专业,很大原因是得益于父母或者父母的朋友,以及同学的榜样力量。

21岁的时候,导演问过一个问题:“关于本纪录片背后的理念——某些人(暗指他们三个有钱人)拥有更多的选择,你们这么看?”

查尔斯首先答:“可能很多人发现或者想象他们机会很多。实际上数量差别没有那么大(跟穷人比)

很多穷人拼命争取的机会,富人不屑去做,客观上这些机会等于不存在。而富人的很多靠人脉靠有钱就能搞定的机会,穷人需要用很厉害的才能,努力,积累才能争取到,大部分资质平庸的穷人根本没机会。

所以这些机会,对于他们来说,要么很费力,很少,要么也不存在。如果不考虑机会质量高低的话是的。所以,总量基本是一样的。

安德鲁接着答:“但是,仅有的知识本身创造了一个选择,所以我觉得我们的确有更多选择。这样的确不好,但很难纠正。

这时,约翰大神跳出来:“我觉得不用不好意思,其实大部分人都没有好好利用手中的机会。那些汽车流水线的技术工人,他们的薪水,是够支付私立学校的学费,但是他们却用来买个时髦的车”。

有没有觉得,尼玛好犀利!好挑战世界观!

14岁的皮特和尼尔

7岁,14个娃一起在公园里玩,有小朋友喂食北极熊,约翰愤怒地抗议,说牌子上写着不让喂食旁边的安德鲁表态,是写了不让喂食,喂点也没有关系啦,一副嫌弃约翰大题小做的老好人样子。从这个细节里可以窥出两人的性格。

约翰出身于贵族世家,家族自豪感很强,所以他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有强烈的秩序洁癖。因为人都是仓廪实才知礼节。

最有效的督促,来源于内心对于优秀的追求。父母教育中,最重要,最有效的一点,就是提供引导,提供榜样的力量,让孩子自身愿意去做好的事情,自身想拥有好的品格。简单来说就是自律,习惯做到优秀。

比如约翰,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家梦,下苦功夫学习,他的努力和实力,配得上他的野心。配不上的时候就是悲剧。比如尼尔(虽然基于他对于人生的很多探求,令我很喜爱他)。

安德鲁的回答,一向温文尔雅,一语中的。安德鲁14岁时候说,他曾经见过贫民窟,感到很难受,有人过的这么不好,他还在浪费。

他能够意识到除了自己光鲜的活法,还有食不果腹的人,而且很多时候,过的不好,错不在于他们,在于属于他们的机会本来就甚少。查尔斯身上这种倾向更明显,俨然第三阶梯代言人,虽然他是第一阶梯的人。

约翰跟他俩的区别就在于,约翰身上个人奋斗的色彩更浓,他靠自己奋斗得来一切,他并不觉得穷人是值得同情的,他认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他这样做,并不是傲慢,或者不知人间疾苦,更多是因为他强悍,习惯了优秀,看到不争气的人,就忍不住要吐槽,恨铁不成钢。

14岁的约翰

而安德鲁家是中产,没有约翰(曾曾祖父是保加利亚首任总理,保加利亚有很多地产)那种家族荣誉和骨子里天生的骄傲,他对名誉,社会形象等东西无感,他的优越生活或许更多是来自他父亲一己之力奋斗。

所以,他父亲生意人的头脑,知识改变命运的成功范例;享受到钱带来的好处,使得他对金钱的态度客观,知道能带来什么和不能买到什么;他对事情的看法没有约翰那么偏激,更变通,富有人情味。

安德鲁21岁时说过:人无法确定能留给下一代什么财产(他爹妈14离婚,估计分给他的东西只能有一半了),但至少可以确定,一旦给了子女良好的教育,他们终生可以受用。

他家世好,并非如尼克那样,只能通过知识才能改变命运。然而,他却认为父母给的最好的是教育。有比较的结论才更令人信服。

35岁,被问及工作中成功的经验,他答道:行业中合法的技能,以及跟客户沟通的技能。很安德鲁风,深刻,实用注重实力的培养,同时注重沟通。这些正是在社会上立足,获得发展空间的关键

而关于约翰,最喜欢导演逼问他问题。最精彩的当属14岁,导演问及对于有色人种的看法,在查尔斯,安德鲁回答反对歧视之后,他一脸淡定地说,他赞同种族歧视,顿了一下后,甩出来一句:“所有的歧视都是一样的”。

我不是赞同他对有色人种的歧视,而是惊叹于他后半句展现出来的归纳总结及洞察力。的确,所有歧视,都是通过人为的区分,显出自己的优越感,并获取到某些利益

14岁的查尔斯

导演问:“你为什么要成功?”

约翰(腼腆一笑):“想要出名,想要权利,政治的权利。”

导演问:“那搞政治你够不够狠?

约翰:“政治不靠斗狠,靠内心的强大。”

约翰在21岁时候抗议,纪录片忽略了他们的努力,把他们的成功当做理所当然的东西。他最有资格说这句话。9岁时候他父亲去世,母亲不得不出去工作,供养他私立学校的高昂花销。考虑到这些,他跳出来批评底层人有钱买车,也不供孩子上私立学校的举动,就不会显得那么不近人情。

老年的他提到,通过做慈善,帮助他人获得的满足感,远远大于运用腐朽枯燥的法律条文打赢官司。他也曾提到学法律很累。只是回报高,可以休假,做自己想做的事,才会用功。

总结他俩的一生,父母良好的言传身教,富裕家庭带来的良好学校教育,使得他们进入社会后依旧过得很好。

 

28岁的皮特

非要说有遗憾的话,与查尔斯,皮特,尼尔相比,他们只是顺着原有阶层的路径走,没有从模式里跳出来反思,质疑,目前做的事,真的有意义吗?真的喜欢吗?

因为少了个人挣扎的痛苦,摸索,质疑,所以看起来一路坦途,理所当然;所以少了些有趣,也就少了些动人。

真正好的家庭教育,除了提供上面提到的这些物质条件,机会,言传身教一些成功的特质,还有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还有引导,陪伴孩子,找到属于他自己的天赋,让他自己去决定,怎么走自己的人生。

就像尼尔,皮特,查尔斯,虽然过程里可能会有障碍,姿势或许会卑微,会有痛苦的挣扎,因为遵循了自己的内心,所以最终实现自己天赋时候,才会从心底扑腾出来真正的喜悦和满足。

就像皮特56岁说的那样:“我觉得自己以前走过很多弯路,如果当时再努力些就好了。可是,人生不是用来后悔的。我唯一欣慰的就是没有做太多的妥协,我走的人生之路是自己想走的方向。”我觉得这种人生,更值得过。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