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总务
儒法道墨看中国企业管理思想—法家思想
2013-08-14 16:57  浏览:421
&nbsp;<br /> &nbsp;&nbsp; 前几年对中国企业中的一些管理现象感到迷茫,这种迷茫来自于实践和理论的一种矛盾,后来随着接触企业逐渐增多慢慢开始理解,因为本土企业发展就处在对立与协调环境中,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在传统管理思想中本身就有儒法思想的对立与协调,二是西方管理理念和中国企业环境也存在对立与协调。三是我们正好处于一个从封闭走向开放的环境,这三点方面决定了中国的管理必然会出现明显的矛盾。<br /> &nbsp;&nbsp; 由此作者想重点阐述传统管理思想体系,便于理解传统管理思想对目前中国式企业管理的产生的影响。下面推出的系列将详细介绍儒、法、道、墨四种管理思想,由于其逻辑严谨有助于理解传统管理思想的核心理念,同时也能够看出这些思想在如今的管理中留下的痕迹。这一篇,我们重点介绍法家思想。<br /> &nbsp;<br /> &nbsp;<br /> <strong>安份守法的法家思想</strong><br /> <br /> &nbsp;&nbsp; 这是效率最高管理思想。<br /> &nbsp;&nbsp; 法家之所以被称为法家,乃是其强调治国之道是以&ldquo;法&rdquo;治国,而这点正是与儒家所强调之以&ldquo;礼&rdquo;治国的最大不同之处。到了战国时期,由于传统儒家所提倡的&ldquo;礼&rdquo;欠缺约束力,也就无法实现公平客观的社会秩序,导致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而加速封建制度的瓦解,集权专制的萌芽顺势产生,而这时法家的目标放在&ldquo;富国强兵&rdquo;之上,这种理念和当时各国生死存亡的形势一致。因此法家思想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规律而产生的管理之道,其中依&ldquo;法&rdquo;治国的思想对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也是法家作为一种思想系统的优秀方面的体现。<br /> &nbsp;<br /> <strong>管理思想一:组织愿景&mdash;&mdash;天下大治</strong><br /> &nbsp;&nbsp; 法家思想走向成熟的过程也是社会环境更加恶化的过程,肯定是孔子想不到,因此法家的管理思想中提出的组织愿景是&ldquo;大治&rdquo;,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就曾说过:&ldquo;夫利天下之民者,莫大于治;而治莫康于立君,立君之道莫广于胜法。&ldquo;天下大治&rdquo;是针对&ldquo;天下大乱&rdquo;而言,法家认为&ldquo;仁政&rdquo;无法实现国家治理目标,因为人性本恶,即便&ldquo;先王兼爱天下&rdquo;,但是人们仍然相互残杀,社会仍然无法安定,内部管理仍然非常混乱,可见&ldquo;仁政&rdquo;根本解决不了社会问题,在《韩非子&middot;显学》中就明确说到&ldquo;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rdquo;。因此法家提出了&ldquo;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rdquo;。法家的&ldquo;天下大治&rdquo;也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ldquo;国泰民安&rdquo;,泰是太平之意,也就是国家太平,人民安定的意思。在国家建立法治,把国家变成一个高效运作的机器,所谓&ldquo;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rdquo;,从君主到平民都是这个机器上的部件,最终实现社会的有效管理。<br /> &nbsp;&nbsp; 法家实现天下大治的政治路径是建立强大的诸侯国,并使之并诸夏、灭封地、擅其号,最终天下一统而大治。法家思想在秦国进行了实践,并由秦始皇发挥到了极致,终于在中国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国家&mdash;&mdash;秦国,但&ldquo;大治&rdquo;就相去甚远,始皇一死,&ldquo;大治&rdquo;导致了&ldquo;大乱&rdquo;,可见单纯的依&ldquo;法&rdquo;治国并不能解决问题。<br /> &nbsp;<br /> <strong>管理思想二:管理模式&mdash;&mdash;集权控制</strong><br /> &nbsp;&nbsp; 在管理模式上,法家提出了建立中央集权的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是封闭型组织管理模式最典型的特点。中国管理者从此牢牢的被这种思想主导,虽然法家先哲人生归宿多不尽如人意,但是其思想的光芒始终无法掩盖,也许这就是思想家的历史价值。由于这一点引领中华民族走向过辉煌,也正是由于这一点曾经与世界格局相去甚远。<br /> &nbsp;&nbsp; 秦朝虽然建立中央集权,但法家思想实践却以失败告终后,从汉朝开始使儒家的等级管理思想与法家的集权控制思想相结合,终于确立了中国封闭型组织的雏形,后经历代专制统治者苦心经营,其中又吸收了一些其他管理思想的元素,终于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管理模式。<br /> &nbsp;<br /> <strong>管理思想三:管理体系&mdash;&mdash;&ldquo;法治&rdquo;</strong><br /> &nbsp;&nbsp; 要想实现&ldquo;天下大治&rdquo;的目标,建立&ldquo;六亲相保,终无寇贼&rdquo;的社会秩序,国家就需要&ldquo;不务德而务法&rdquo;,建立一套完善的&ldquo;法治体系&rdquo;。<br /> &nbsp;&nbsp; 法家提出了在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的策略,首先有法可依,二是有法必依,所有人必须守法,三执法必严,不守法必然受到的严厉惩罚,四是违法必究,强调公平性,无论是谁都要都到惩罚。法家的理论构想也是颇具合理性,在整个社会中建议一套法治体系,保证社会的稳定,达到国富兵强。可惜的是在整个管理体系中唯独把&ldquo;法&rdquo;的制定者如何守法的问题没有解决,&ldquo;法&rdquo;由君主制定,要求所有人都遵守,如果君有不&ldquo;法&rdquo;行为怎么办?法家思想建立在人性恶的基础上,但是却认为统治者人性善,在这一点上和儒家走到了一起。这个致命伤韩非比谁都清楚:&ldquo;法之不行,自上犯之&rdquo;,但是没有找到解决方法,如果做不到&ldquo;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rdquo;,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这就是法家思想在秦国实践的失败原因。<br /> 后人批判法家思想也是因为这点,最后就成了法家的&ldquo;法治&rdquo;不是为社会服务,而是彻头彻尾的为君主专制服务。<br /> &nbsp;<br /> <strong>管理思想四:管理基础&mdash;&mdash;&ldquo;法&rdquo;</strong><br /> &nbsp;&nbsp; 构建&ldquo;法治&rdquo;管理体系的&ldquo;法&rdquo;为何物?<br /> &nbsp;&nbsp; 法家认为&ldquo;法&rdquo;是由君主或官府制定执行的以刑为核心的、所有民众都必须遵守的成文行为规范,&ldquo;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rdquo;。管子曾经对法这样描述过:&ldquo;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rdquo;,意思是&ldquo;法&rdquo;具有公平正直性,如同量长短的尺寸,正曲直的绳墨,称重量的衡石等,如同度量衡一样,作为衡量人们行为是非的客观准则。法家强调法的客观性、平等性,试图据此为社会建立客观、公正的行为规范,要求法&ldquo;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rdquo;。法家认为&ldquo;法&rdquo;是约束人们行为而且是公平的;商鞅也说:&ldquo;法者,国之权衡也&rdquo;。这与儒家的基础&ldquo;礼&rdquo;就构成了鲜明的对比,&ldquo;礼&rdquo;与&ldquo;法&rdquo;一个是来自传统、一个是来自政府,但是约束力量明显不同,法家是通过国家权力保障&ldquo;法&rdquo;在组织系统中的运行。<br /> &nbsp;&nbsp; 在文明程度落后的战国时代,提出以&ldquo;法&rdquo;为管理基础的管理理念,无疑是社会生产力的推动,否则不会有秦国的统一六国的事实。<br /> &nbsp;<br /> <strong>管理思想五:管理方式Ⅰ&mdash;&mdash;二柄</strong><br /> &nbsp;&nbsp; 法家明确了天下大治的组织愿景,建立了以&ldquo;法&rdquo;基础的管理体系之后,就是管理了?<br /> &nbsp;&nbsp; 法家的管理方式之一就是二柄,在《韩非子&bull;二柄》中明确提到&ldquo;明主之所道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杀戮之谓刑,庆赏谓之德&rdquo;。即英明的君主靠什么来引导和控制臣下?无非是两种手段,一个叫&ldquo;刑&rdquo;,一个叫&ldquo;德&rdquo;,也即是通过奖与惩,通过赏与罚这两种手段进行管理。由政府制定法,由君主掌握二柄,从而对组织成员进行有效的管理。法家深深的抓住了人类的畏威趋利的心理:&ldquo;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rdquo;,可以说管理效果非常显著。<br /> &nbsp;&nbsp; 在二柄中,给我们深刻的印象是徙木立信的的情节,却忽视法家还主张轻罪重刑的另一面。法家刑重,并不是因为受刑者罪行恶劣,而在于重刑下的观众效果&mdash;&mdash;重在威慑,设连坐,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顶、抽肋、镬烹之刑。商鞅曾言&ldquo;重刑连其罪则民不敢试,民不敢试则无刑也&rdquo;。由于法家主张轻罪重罚,所以法前提必须是&ldquo;明王峻其法而严其刑&rdquo;,立法必须缜密,执法要严峻,做到&ldquo;刑罚必于民心&rdquo;,体现&ldquo;法&rdquo;的公平性。通过严刑峻法,重奖重罚的管理手段,实现管理目的,司马迁在《史记&middot;商君列传》中描写到&ldquo;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rdquo;。&ldquo;山无盗贼&rdquo;之说应该没有问题,至于&ldquo;秦民大悦&rdquo;估计是史迁受刑后,伤了大脑的判断。法家思想这些管理手段必然是人性本恶的基础上,这也是当时的社会背景所决定。<br /> &nbsp;<br /> <strong>管理思想五:管理方式Ⅱ&mdash;&mdash;法、术、势</strong><br /> &nbsp;&nbsp; 法家管理思想除手握&ldquo;二柄&rdquo;外,还强调了法、术、势三式合一的综合管理方式。因为法家内部分了三派,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慎到重势,而韩非则是集三派之大成者。&ldquo;法&rdquo;就是法律,更偏重于刑罚,由于&ldquo;法&rdquo;由君主决定,因此君主要善于用&ldquo;法&rdquo;实行有效的管理;&ldquo;势&rdquo;是依附于权力存在的地位、权势,是君主独有的气场,没有气场就体现不出来君主的威严,也更无法驭人治国;&ldquo;术&rdquo;是指君主掌握政权、驾驭群臣,进行管理的权谋和策略,经过韩非的总结就是不相信任何人、不露声色、不择手段、不惜代价这四种术。最终,法家管理思想中提倡法、势、术相结合的手段,成为&ldquo;帝王三宝&rdquo;,虽然说&ldquo;二柄&rdquo;&ldquo;三宝&rdquo;起初是帝王的专利,但是后期普及到了专制统治阶层。这是历代权谋思想的源泉,可谓影响深远。<br /> &nbsp;&nbsp; 法家的管理方式可以用&ldquo;安份守法&rdquo;四个字来来概括,&ldquo;安分&rdquo;是做好份内之事,要无条件服从国家的管理政策,所有不稳定因素都应该消灭,&ldquo;守法&rdquo;就是遵守国家统一制定的&ldquo;法&rdquo;。<br /> &nbsp;<br /> <strong>管理思想六:行为准则&mdash;&mdash;&ldquo;霸道&rdquo;</strong><br /> &nbsp;&nbsp; 在法家眼中,既然仁义行为根本不起作用,甚至有可能亡国,只有把自己变得最强,消灭一切不稳定因素,这就是法家富国强兵的&ldquo;霸道&rdquo;思想。因此一系列的管理政策都要组织及个体行为体现出这种思想。无论是在奖励军功、重农抑商、轻罪重罚,还是废井田,开阡陌、建立郡县、迁都咸阳等这些政策目的只有一个,使国家权力高度集中,成为一个具有攻击力的机器,这些政策都将以法的形式出现,因此所有人的行为必须服从。<br /> &nbsp;&nbsp; 对于君主,法家主张效法当代圣明君王的言行﹑制度,与时俱进、因时制宜。在《韩非子&middot;十遇》中告诫君主不要贪图小利、傲慢无礼、耽于女乐、荒废国政、刚愎自用、不纳忠谏等,在《韩非子&middot;八经》中提到君主要兼听,广纳贤才,集思广益,其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做个遵守&ldquo;法&rdquo;的君主。而对于绝大多数的庶民,法家的观点比较丰富,在《商君书&middot;说民》中有大量详实且生动的描述,目标就是要求行为上绝对服从国家政策的要求。<br /> &nbsp;&nbsp; 法家的管理思想中也能够体现&ldquo;稳&rdquo;,法家的&ldquo;稳&rdquo;来自于强大自己,消灭内忧外患,法家强调管理要效率、效果,认为国家最好只有农民和战士两种人,其他人的存在对国家不利,提倡扁平化、机械化的管理,使国家成为一台有序运作的机器,这样国家就能稳定并且高效运行。但是,这种&ldquo;稳&rdquo;会也导致组织严重缺乏创造力,把人的思想牢牢的禁锢起来,如何能提高生产力水平?<br /> &nbsp;&nbsp; 法家管理思想体系逻辑比较严谨,但都是建立在一个假设条件下&mdash;&mdash;人性本恶,这个假设一旦成立,整个管理体系运作起来的效果立竿见影,在管理实践中马上就可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br /> &nbsp;<br />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