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管理
对话 “十连跳”引发的叩问—— 企业关怀员工非不能也
2010-06-19 14:37  浏览:1745

  ●精细化、标准化、数量化是“泰罗制”之所以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以及劳动者效率的精髓,但在这套体系中,劳动者作为“人”的这一维度从未受到任何重视!它从来就忽略了,人除了物质需求,还有层次非常丰富的内在心理需求。

  ●主持人:本报记者 柳 森

  ●嘉宾:苏勇 (复旦大学企业管理系主任、教授、博导)

  柳森: 5月21日清晨,知名企业富士康又有一名员工坠楼身亡,这是今年以来该公司第十个坠楼的员工,这些坠楼者8死2伤。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企业管理领域的学者,看到相关报道后,您有何感触?

  苏勇:这一系列跳楼事件发生后,触动了很多国人的心。这不仅是因为,如此惨痛的生命代价引起了大家心灵上的共振,还可能由于,大家或多或少都感到,类似富士康这样的用工方式、管理方式在当下的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并不鲜见。虽然 “十连跳”的发生属于极端事例,且集中发生在了一个企业,但它所引发的叩问值得引起太多企业的警醒。所有企业的管理者都不妨拿起富士康这面镜子来照一照,反省一下自身的用工方式、管理方式、人力资源管理的态度和理念。

  柳森: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您认为这背后的一个最本质的问题是什么?

  苏勇:说得直白点,就是作为一个企业,你是否把自己的员工当做 “人”来看。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在反思富士康的用工方式时,都会不由联想到卓别林的“拧螺丝”?其实这很鲜明地点出了一个问题:类似富士康目前的用工方式,实际上,就跟把员工当做流水线上的 “零件”没啥两样。

  泰罗曾因在20世纪初创建了科学管理理论体系,被后人尊称为 “科学管理之父”。但后来,随着现代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以及劳动者个体意识的日趋凸显,人们对 “泰罗制”背后那个 “黑洞”恍然大悟:精细化、标准化、数量化是 “泰罗制”之所以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以及劳动者效率的精髓,但在这套体系中,劳动者作为 “人”的这一维度从未受到任何重视! “泰罗制”的理论前提是把作为管理对象的“人”看作 “经济人”,把利益驱动作为该制度用以提高劳动效率的法宝。但它从来就忽略了,人除了物质需求,还有层次非常丰富的内在心理需求。即便是在努力工作的8小时期间,人也是有感情的。除了需要与他人交流,还需要获得他者对自己的认可。

  柳森:警钟敲响之后,毕竟生产方式决定用工方式,对于类似富士康这样以代工为主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言,要改变其固有的用工方式和管理方式并非易事。

  苏勇:我个人认为,富士康这样的企业已经到了对自我革新有所要求的时刻了。 1998年,我正在美国。当时就从报纸上看到,包括行业协会、专家学者、消费者代表都出来谴责耐克当时在越南的工厂是 “血汗工厂”。现在,我们也经常会看到一些跨国企业总部过一段时间就会前往其代工企业所在地进行检查,以确保其没有使用童工等。这表明,如今在全球知名企业层面,所谓 “企业社会责任”、“商业伦理”已经受到日益明显的重视。

  在1998年那次耐克风波中,后来果不其然,耐克的领导人出来向社会公众发表了正式的道歉,并承诺往后会加强对相关方面的检查与管理。那么,到了今天,这种类似的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已发展为一些下游企业检验、考核其上游企业的 “门槛”。近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世界知名企业在选择其海外代工商时会提出要求,诸如,是否通过了类似SA8000这样在世界范围获得认可的、面向企业的道德规范标准。

  柳森:由于在此次的 “十连跳”中,基本上都是一些被称为80后、 90后的年轻人,人们对于这些新一代劳动群体的工作心态变化,已经做了很多深入的剖析。这种心态的变化,又会对企业提出怎样的要求?

  苏勇:今年春节过后的 “招工难”或者说 “民工荒”,让人不由联想到著名的理论 “刘易斯拐点”。根据该理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要经历一个 “二元经济”的发展过程,其突出特征是:农村劳动力的剩余为工业化提供低廉的劳动力供给,工资增长缓慢,雇佣关系不利于劳动者。但当劳动力从无限供给渐渐走向短缺时,经济增长方式就将出现一个质的飞跃,进入现代经济增长阶段,即所谓的 “刘易斯拐点”。虽然,我们现在还很难确凿地说,中国经济已面临 “刘易斯拐点”,但企业劳动力,尤其是普通劳动力的日益短缺,已是正在日益显现的事实。

  所以,回到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如果一个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一直停留在很浅的层次,而你面对的劳动者群体本身的需求又正日益丰富、具体、多元,类似 “招工难”、 “用工难”的情况一定会经常发生,并将给企业的正常运营带来负面影响。

  事实上, “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这一人力资源管理箴言,适用于处于任何一个发展阶段的任何企业。尤其对于类似富士康这样的知名企业而言,用心关怀员工,并非一件难事。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很多员工关怀方面的成熟做法的确需要一定的经济投入和社会文化土壤,以及法律制度上的保障,但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并非一个从ABC开始学、再慢慢往XYZ努力的过程。对于前人的文明成果,企业不妨结合自身实际,做一些积极的学习和借鉴。一个企业连续在短时间内发生这么多起跳楼事件,这里还有一个群体中的心理暗示问题,所以企业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防止同样事情发生。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