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铸就百年辉煌
2009-07-21 10:20  浏览:205

  21世纪,带给人类的不仅仅是时间上的惊喜,更是一个巨大飞跃的开端,这个飞跃包含着思维、生产、教育、生活、文化、社会活动等方面。它将是有史以来最深刻的社会巨变和创造性的重建,虽然我们还没有完全清楚地认识它,但我们正从头开始建立一个崭新的文明。

  身处变革的时代,你惟有正视变革,欢迎变革,投入变革,并全力扫除变革中的各种障碍,才有可能获得新生,享受变革带来的新的文明。除此之外,别无它途。否则,你终将被变革的车轮“碾碎”,并被时代所抛弃。这就是我们的选择——变革,惟一的!

  共进并存的两大趋势 —— 彻底的技术变革(信息化为核心)和开放的社会格局(主要是全球化)—— 将改革我们的世界,使之进入全球文明的新阶段,并且必将在本世纪呈现繁荣,而这个蓝图必须由所有的变革者来共同描绘。

  它包括:无休止的进程,前所未有的组合,强大的进步力量,不可逆转的趋势,密不可分的联系,开放共享的平台,惊人的增长,源源不断的技术浪潮,空前规模的全球化,全新的工作乃至生活方式,等等。

  一、管理革命

  自邓小平拉开“春天的故事”序幕起,中国日渐引人注目,并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与此相对应的另一幕则是,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7.3年,本土企业的生命周期之短,令人不胜唏嘘。

  同世界500强相比,中国企业“成名也忽,其败也速”。同样是面对风险难测的危机,世界著名公司可以一次次死里逃生:可口可乐在其发展史上曾经经历了7次生死存亡的考验,但每一次都转危为安;中国企业却往往难逃灭顶之灾(如巨人、爱多等)。由此可见,中国企业的生命力显得特别脆弱。

  西方有一句谚语: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中国企业似乎缺乏成为品牌贵族(百年老店)的蓝色基因。

  纵观20世纪的全球企业发展史,跨国公司对如何加强自身修炼,获得竞争优势,确保基业长青也有一个渐次认识的过程。

  20世纪最初十年间,是工业化大生产激增的时代,企业主要通过扩大规模效益获得竞争优势;1920~1930年代,被尊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罗发表《科学管理原理》,开创了强调科学管理的时代;1930~1940年代,人际关系管理引起重视;1940~1950年代,强调组织功能结构;1950~1960年代,美国大企业开始重视战略规划;1960~1970年代,业界强调经济预测;1970~1980年代,重视市场战略和组织设计;20世纪末至今,企业对文化战略及其建设、人力资源战略、学习型组织等日益重视。

  原始积累的成功与创业初期的快速成长,使企业的领导者们意识到了奖金的力量;市场营销的4P理论传人中国,本土企业家最迷恋的却是价格杠杆的魔力,以致于中国内地市场竞争最生动也最惨烈的场面竟是价格战;WTO及《财富论坛》告诉我们企业竞争的焦点是技术与人才,而技术与人才的背后却是品牌与文化。

  二、企业文化的意义

  1、定义

  企业文化系指企业全体员工素质意识的总和,是在企业总体发展目标的指引下,依据企业的内在构成,结合外部市场环境,所形成的指导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基本哲理和观念,是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思想、作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一种具有企业个性的信念和行为方式。它包括价值标准、经营哲学、管理制度、思想教育、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典礼仪式以及企业形象等,不单是思想和精神方面的内容,也包括社会心理、技能、方法和企业自我成长的特殊方式等因素。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从广义上说,是指企业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说,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传统和气氛构成了一个企业的文化。

  2、内容

  从外延看,有经营文化、管理文化、教育文化、科技文化、精神文化、娱乐文化及企业与文化单位、文化团体联名开展的“互利”文化活动等。从内涵看,包括企业精神、企业文化行为、企业文化素质和企业文化外壳等,核心是观念、思维。即“观念先行,机制保障,技术推动”。

  企业文化的观念层:即企业确定思维模式、行为规范的标准,是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由企业领导人积极倡导,并由全体员工所认同的意识,是企业观念、宗旨、目标和行动纲领的集中反映,具有历史继承性和时代必然性。好比是水流的方向与原动力。

  企业文化的制度层:就是设计个体和团体的工作职责,从而有效地激励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再通过协作提高经营绩效,不仅作为一名高效率的管理者努力工作,力争成为公司机器上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还要承担一种企业文化与精神推动者的职能,肩负着企业发展的责任与义务。好比是河床与大堤。

  企业文化的技术层:就是依据企业的总体目标,对企业文化的发展目标方向所指定的基本谋划与活动纲领,是企业文化建设在较长时期内应遵循的依据。其目的就是在充分了解企业文化的现状基础上,用建立共同价值观和精神激励的方法调动成员积极性,规范企业成员的行为,并形成一种自觉遵守的作风和氛围,从而获得企业长远发展的动力。好比是奔腾的河水及其强大的势能。

  先进的观念推动机制的健康发展,健全的机制促进技术发挥最大效能。

  企业文化是以物质文化为载体的精神文化,以精英文化为核心的大众文化,以理论文化为指导的应用文化。

  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之一是文化网络(平台),是组织内部的重要、非正式联系手段,以人际关系为基础,以部门机构为补充,对各种文化起传播作用。

  传统的思考文化是被“争论”和“批判”的习惯所支配的,但这些传统思考系统缺乏建设性能量、设计能量和创意能量。因此,要释放企业文化的能量并铸就百年辉煌,就必须解放经营者的思维,使这些思维更富有建设性和更强有力的实操性。

  三、思维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决定性作用

  查尔斯·谢林顿爵士被公认为神经生理学的鼻祖,正是在研究了脑细胞之后,他才感怀至深,文思泉涌:“人脑乃是一台施了魔法的织布机,千百万织梭往复翻飞于斯,织就花纹转瞬即逝,图案寓意何其深远,几曾又有过驻留的时刻。小小图案似合若离,此消彼长,宛如银河舞于九天。”

  1、辨别自身的思维障碍

  ①、纵向思维与横向思维

  纵向思维着眼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或者个体自身的发展变化,侧重于时间的跨度去考察事物。

  横向思维以整个系统内的不同群体作为对象,侧重于空间的跨度去考察事物。

  纵横并举的思维方法在于,尽可能获取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相关信息资料,发掘潜力,分析纵横之间的联系,取得比较优势,提高活动成效。

  ②、思维的发散与收敛

  思维的发散就是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时,保持思维的活跃和开放状态,充分发挥想像力。

  思维的收敛是指思维不能漫无边际,在无拘无束的遐想之后,还要回到解决问题的根本上来。

  思维发散与收敛的技巧在于,保持最新的信息流的畅通,注意大自然、科学、经验的启示和来自系统外部的启示,由思维的主体跳跃状态回归到思维的出发点,围绕问题的焦点,综合概括,系统提炼,做出准确、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③、逆向思维与惯性思维

  就是在遇到一些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时,对传统思维惯性的反向思维,或者说把问题倒过来考虑,“从死胡同”里走出来,常常有“柳暗花明”的效果。

  逆向思维从新的角度审视同一个对象,有助于改变长期的思维定势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模式。

  ④、对立思维与共赢思维

  领导人经常要面对和处理矛盾冲突(部门之间或主管与员工之间等),而这往往又涉及具体利益、人际关系和实际工作。当矛盾的双方难以调和时,应该寻求创造既稳定又能为大家接受的方案,这便是追求共赢的思维。共赢思维的技巧有两个方面,一是在考虑自身利益的问题兼顾对方的利益;二是着眼于创造新的资源,通过合作把蛋糕做大,而不是绞尽脑汁只从目前较小的蛋糕中多拿一些。

  2、掌握建设性思考的诀窍

  ①、思路决定出路

  思想是原因,行为是表现,现实是结果。掌握思想就能掌握行为,掌握行为就能掌握未来。

  ②、智慧影响未来

  人类的未来不取决于空间,能源和耕地,而取决于人类智慧的开发,取决

  于其智能的挖掘。地球上最丰富的矿藏是在人的脑子里,影响人类前途的不是

  石油,也不是其它矿藏,而是通过人类智慧的开发来更好地利用这些矿藏。

  ③、检视心智模式

  我们总是透过自己的心智模式来看这个世界,但这种心智模式总是不完全的,心智模式的问题不在于它的对或错,而在于了解它是一种简化了的假设,以及它常隐藏在人们的心中不易被察觉与检视。

  对自己的心智模式,进行经常的梳理和检视,将会有助于经营者克服自我的心智障碍。

  ④、多元化思考

  未来的环境要求企业不仅能识别到实际情况与计划水平或者预期水平之间的差异,而且还能对计划本身提出质疑,并考虑到实际环境的变化做出调整。

  时间、过程、目标等不再是一成不变的,都是组织整体战略的一部分。必须经由决策者并包括所有参与者对这些因素做出解释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做出变动,以便适应当时当地的知识和重要的环境变化。

  统合以上四方面,在现实的基础上前瞻未来,在经验的基础上综观科学,在自我的基础上放眼系统(企业、社会等),贯穿时空要素,突破自我设限,大胆规划前景,以新颖、独特、奇妙、开放之组合,形成突破性(创造)思维。

  3、创新与创造

  不论是爱迪生的电灯,还是贝尔的电话,从莱特兄弟的飞机到盖茨的视窗,所有这些创举,并没有什么先天的继承或遗产,无一不显示出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孜孜求索的兴趣与进取向上的精神及不断挑战的人生目标。这种精神来自于勇敢的冒险与探索,才奠定了财富与文明的基础。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点,绝对不能回避,这是我们获得财富、地位的唯一源泉,那就是不断地创新并创造,除此之外,别无它途。

  首先是观念、思维层面的突破、创新。突破就是要冲出传统、惯性的包围圈,因为不良习惯是强有力的束缚。人们承诺要打破因循苟且的习惯,回复早该回的信件,进行重要但不紧急的计划,却一再食言,一再自我欺骗。人们甚至开始怀疑,承诺是否值得。旧习惯的力量非常惊人。要突破根深蒂固的因循苟且、好批评、贪睡懒散、守旧等不良习性,需要的不只是意志力而已。我们面临的是基本个性的问题,需要彻底的重新调整或转变。通常自己的决心和意志力并不够,我们需要与那些有类似承诺的人,形成联合力量。但刚开始时,改变非常不易。一旦决心要改变、要起飞,就要牺牲为所欲为的自由,直到新习惯基础稳固,对旧习惯的欲望已减退为止。我们会经历退缩的阶段,必须和渴望、习性、倾向抗衡。

  创新指看到了别人未看到的重大意义的能力,是看到机会的能力。拙于创新的人只看到眼前的、摸得着的、手边的东西。相反,善于创新的人能看出别人未看出的事物包含想出难以想象的事物,来探测和创造未来。创新带来巨大的利益,打开不可思议的机会之门。人越能觉察,就越有潜能,智慧也就越丰富。我们的行为和感觉经常是由一种“内心的对话”所营造,即使我们自己并未觉察,尤其是在压力颇多的状况,负面的想法就会浮现,诸如“这一定成不了的”之类,只有打破传统的桎梏,才能突破惯性的制约并释放巨大的智慧能量。

  创造就是释放每个人身上蕴藏着的巨大行动能量,能改变企业活动的每一个层面,时刻带来新的选择,新的行动,乃至于新的结果。创新是创造的源泉,

  创造产生价值。

  四、领导(决策层)的方向因素与团队建设

  美国经济学家乔治·吉尔德说:“资本家并不仅仅是资本、劳动力和土地的因变量;他们确定并且创造资本,使土地具有价值,他们自己辛勤地劳动,同时把别人分散杂乱的劳动组织起来。企业家并非主要地是市场的工具,而是市场的创造者;表示窥测机会的人,而是发展机会的人;不是资源的享用者,而是资源的发展者;不是对现有需求的消极反应者,而是促进需求的革新者;并非主要是技术的使用者,而是技术的创造者。”

  1、正确的方向

  即做对的事情。领导与管理的差异就仿佛思想与行为。管理是有效地把事情做好,领导则是决定所做的事是否正确;管理是在成功的阶梯上努力向上爬;领导则是指出所爬的阶梯是否靠在正确的墙上。领导人的职责就是“做对的事”,其远比“把事情做对”来得重要。领导人要控制一个现代企业组织,并使它朝着最大利润目标迈进,而这个企业组织又是由成百上千的人组成的。领导人要在这日新月异的世界中,做出许多困难而又必须是正确的决策,就必须突破思考智障,树立方向标作用。就如同航行在大海上的巨轮,虽然航向只偏了一点点,一时也很难注意,可是几个小时或几天过后,便会发现船将抵达完全不同的目的地。

  2、效率与效益

  即把事情做对。企业无论大小,其战略目标抑或市场计划,部门协调抑或管理绩效,销售通路抑或资源开发,沟通渠道抑或人际关系,等等,均是由相对独立的某个人、某件事再经由独特的程序组合而成的一个系统化的运作体系。公司,也就是把社会上一些不同的人放在一块儿,形成一个小群体,从事合作的秩序或合作的扩展秩序。要把事情做对或产生高效率与优效益,团队的协作与协调缺一不可,也即组织既能广为分配责任,又能保持全面的协调与控制,它是企业战略的出发点,决定着它的实现速度与难度。

  人是社会的一分子,每做一件事,每完成一个目标,必须靠群体(一定数量的人)的通力协作才能达到目的。独行侠只手打天下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开放的社会不仅需要勇敢、智慧、先行者,更需要团队的广泛协作,才能有所作为。一花独放不是春,群星灿烂才能构筑美丽的夜空。

  3、企业家素养与员工素质

  企业家素养是企业战略的制高点,决定着它的方向和水平;员工素质是企业战略的立足点,决定着它的基础与可能实现的程度。

  4、双赢

  优秀的领导者在与下层打交道时,一方面要行使他的控制权,另一方面又要给予他们自主权。他所造成的这一局面是一种上下协调的双赢局面,双方不仅仅是紧张或对立,而是双赢。这一局面的逻辑不是“是或不是”、“对与错”,而是“都是”。双赢协议让员工更容易掌握技能、愿望和机会,更能自主,而原来花费在监督上的时间和金钱,可用于培养领导与管理能力。如果相互猜忌,是不可能达成真正的双赢协议的。因为虚伪、欺诈、不负责任或只顾自身利益而产生的问题,就算再花一百个钟头协商也无法解决。优秀的领导人总是常常自省道:“作为一名领导人,我的决策能否给大家有什么帮助和启发?能给公司的营业收入带来些什么?”如果他认为,在处理某件事情上,能放手让下属去做,而比自己亲自做效果更好的话,他会放手的。

  五、有效途径 —— 沟通

  戴尔·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15%靠的是专业知识,85%靠的是与人沟通的能力。”

  1、沟通是我们生活、工作的主要部分

  不论是语言或文字、形体或情感、故意或偶然、积极或消极、个体或群体,沟通是我们所做的事情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2、我们每天与各种各样的人进行沟通

  事实上,我们每天有75%以上的时间花在交流和沟通上。通过与他人沟通,可以使我们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信息与支持,直至行动计划顺利完成。

  3、高超的沟通技巧反映我们的能力和自信

  它将使我们的智慧与才能闪耀出夺目的光芒,令我们从他人那里得到赞赏和尊敬;它将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提升、工作效益、社交及日常生活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我们所获得的支持与帮助,同时也表明我们拥有使我们的主张被接受并得以贯彻的能力。

  4、把握沟通技巧是我们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科学家查尔斯·科特林说:“成功的百分之九十是协调人际、和谐共济带来的,只有百分之十才是技术的突破改进带来的。”

  5、沟通的范畴

  沟通是我们运用语言(内容、技巧;姿态、情绪等)从意识领域到行为模式上与自己作有效沟通 (向内)以及与周遭世界沟通(向外)的能力。它能帮助我们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网络,也会使我们成为孤家寡人;它能决定我们获得的力是推动力还是阻力,等等。

  ①、向内沟通能力

  a、与心灵对话

  我们习惯于把注意力焦点放在外部,总是看别人做些什么或说些什么,很少觉察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或潜意识层面的活动规律。而人的行为恰恰是受思维的影响,而思维则更多受制于潜意识。因为大脑神经元网络是通过减弱或增强彼此间的大量连接而保持记忆,以便日后能很容易地重新激活这种模式的情绪和行为。向内沟通可以经常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时刻省察心灵轨迹,不断发掘生命潜能与智慧火花,使自己永葆生命活力。

  b、榜样感召力

  由于经常从内心深处发掘能量,这种修之于内的人格魅力就会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散发出超凡的影响力并时刻感染周围的人,成为公众的榜样,并感召他们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进。

  ①、向外沟通能力

  a、工作关系

  作为一名领导人或高层主管,经常要下达执行计划或协调部门关系,这些其实都离不开沟通。如何让工作伙伴对你产生信任并支持你的意图,不仅和你沟通的语言内容、技巧有关,更和你的情感特征、姿态等潜意识层面的影响有关。因此为了提高你的工作质量,改善你和工作伙伴的关系氛围,你就必须从潜意识层面着手,不断提升自己的沟通艺术,以建立超凡影响力,最终把你的事业推向高峰。

  b、社交活动

  人是社会的一份子。特别是当今高度开放的社会格局,我们的每一层面活动都离不开与公众群体的接触,甚至每一个对象都能对你的事业产生巨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如何提高你的沟通能力,在公众心目中建立超凡影响力,不断增强社会关系资本总量,将决定你的事业品质。

  c、商务谈判

  企业围绕着市场进行一系列活动,每一个企业都是市场链条中的一个链节,包括上下游关系,等等。如何引导合作对象朝着你所想象的目标发展,你的谈判技巧也就凸显了。它包括语言内容、技巧以及情绪同步、焦点引导等法则。

  六、企业文化战略的七大原则

  1、针对性

  根据企业经营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以及员工的文化心理障碍,选择适当的价值标准。

  2、目标原则

  让每个员工都明确他们的工作是与企业目标联系在一起的。

  3、整体性原则

  主要是从系统观念出发,建立起上下贯通、纵横连锁的企业文化。

  4、激励原则

  通过机制的转换,振奋起拼搏进取的精神与创造行动。

  5、追求卓越的原则

  要打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知足常乐的传统观念,追求卓越与鼓励创新。

  6、内聚性原则

  就是指企业成员之间,包括领导与员工之间的相互吸引程度,只有在合作、信任、友爱、团结奋进的条件下才能强化内聚力。

  7、承载性原则

  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理解能力和接受、支持程度在每个时期都是不同的,从实际出发,保证目标和措施的可行、可确定性和可实现性。

  自然界有春、夏、秋、冬,企业也有鲜花掌声与四面楚歌。冬眠并不意味着终极,而是春生的开始,是为春生积淀能量;春鸟鸣叫并不是昙花一现,而是奏鸣着夏长的进行曲;夏日当锄并不意味着艰辛付出,而是耕耘着秋果;秋熟并不意味着谢幕,恰恰是一轮总结,启迪冬眠的复苏。企业经营,西霞东朝,日落日出,黑暗不是尽头,恰恰喻示着旭日东升;兴衰存亡,十常八九,低落并不意味着消失,恰恰是积蓄能量,推波助澜,再创新高。

  无论是人类初始的自然生活状态,还是进步到群聚的生活方式,抑或当今社会空间的生存,信息传递方式的渐变一次又一次地推动着生活方式的进步与社会文明的进化。从古老的烽火传递,到中世纪的驿站,再到现代的电报、电话,直至当今的互联网技术,每一次信息技术的进步,都意味着一次革命,并由此呈涌式地推动着人类的文明。

  正是信息技术从微小的到巨量的变化,不仅构建了新的经济模式,更引发组织结构的重大变化。于是人类的产业由渔猎来的原始方式起,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的两次巨变,由此触发了商品经济以及市场的勃兴,并引来了第三次浪潮——信息革命;社会结构也经由氏族部落到中央集权再到民主与法制的演变,更催生了开放的社会——全球化格局。这就是新经济时代所隐含的两大趋势,一是信息化,二是全球化。信息化是相对于生产力而言的,全球化是相对于生产关系而言的。

  我们不能停顿,更不能依恋过去。信息就是时间生命,全球化就是生存空见,而两者的并存、共进将构建出一个全新的时空,也意味着人类将全面进入新经济时代。如果我们还以传统的观念,传统的方式来应对这场革命,那我们就将成为马太效应中的弱者一方 —— 弱者更弱,直至消亡。如果我们建立了强大的企业文化及卓越品牌,那我们就将成为马太效应中的强者一方 —— 赢家通吃一切。

  (作者邱靖国,民众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深圳彩讯企业成长之家。欢迎您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信箱:qjg411@sina.com)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