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跳槽、内部控制、59岁现象 谁解国企经营者之忧
2009-07-21 09:30  浏览:211

  你在追求财富方面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把这个问题交给普通人,得到的回答肯定是千姿百态乃至千奇百怪。交给企业家,得到的回答又会如何呢?一般人的猜想可能是“多多益善”,因为企业的主要目标就是创造利润,作为创利机器的发动机的企业家,对财富的追求不应该小胃口。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把这个问题交给3192位企业家,得到的答案相当集中:40%的人选择“能让此生没有后顾之忧”,高居榜首;28.1%的人选择“能在平均水平以上就可以”;22.2%的人选择“能过富裕的生活”。而选择想进入“中国500富豪榜”的只有3.5%。看来,中国的企业家们对财富较少有不切实际的极端追求。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把企业家们按年龄和所有制分类,选择“能让此生没有后顾之忧”比例最高的是两种类型的企业家:年龄在55岁以上的企业家和国有企业经营者,选择率分别为46.5%和46.4%,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其他所有制。

  55岁以上的企业家关心个人的后顾之忧,这容易理解。国有企业的企业家有那么大比例关注后顾之忧,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他们认为自己的未来是缺乏保障的,他们希望自己财富的积累在未来能够提供或者足以购买这种保障。

  显然,至少近半数的国企经营者目前的收入水平不具备这样的积累财富的能力。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的调查报告提供了这方面的数据。56.4%的国有企业经营者2002年度的年收入在4万元以下,这个比例在各种所有制企业中遥遥领先,比私营企业高出近30个百分点,比外资及港澳台资企业高出38个百分点;年收入在4—10万元的占34.1%,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差别不明显;年收入在10—50万元的只有9.3%,比其他所有制企业低13至29个百分点;年收入在50万元以上的只占0.2%,比例之低,与其他类型企业无法相提并论。也就是说,90%的国有企业经营者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下;更有56.4%的国企经营者年收入在4万元以下,换算成月收入,只有3000来块钱。

  3000来块钱是个什么概念?大概相当于或略高于一个普通大学本科毕业生的起薪。

  与普通城市居民相比,国有企业经营者的这个收入水平不算低,维持生计没有问题。但放在企业家群体中,他们无疑是低收入阶层。

  他们的收入该这么低么?他们该成为企业家中的穷人吗?

  这是个老问题,一个已经喊了十几年的老问题。我想起了当年红塔集团的褚时健出事,许多专家、企业家曾经就国企经营者的约束与激励问题发出过呼吁。我还想到,每年4月的企业家日,人们都会发出类似的呼吁。正因为如此,当我研读2004年度的《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时,我感到有些无奈:虽然呼吁了很长时间,这个问题仍远未解决。

  前不久和一位中字头集团公司的老总闲谈,这位年薪20多万的老总正为如何确定公司中层管理人员的薪酬犯愁:想定50万,不仅怕违反有关规定,连自己心里也不平衡:他是我的下属,年薪却比我高一两倍!不这么定吧,周围同类型公司年薪百万的位置就等着他手下这些干将。真是左右为难!

  如果我们现在的国企只从事非竞争性产业,其经营者视同公务员,按行政级别领工资,也就谈不上什么后顾之忧。难就难在我们的国企仍大量存在于竞争性领域,他们要和其他企业真刀真枪地竞争,他们的老总和干部承受着与其他所有制企业的同行们一样大的压力。这些国企经营者的收入明显低于其他企业的经营者,日子一长,什么事情不会出?

  跳槽。

  内部人控制。

  59岁现象。

  人们已经看惯了发生在国企经营者身上的种种变故,而这些变故还在每天上演。值得特别提出的是,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国企改制高峰期,大多数国有企业将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有的干脆会卖给私人资本。从长期说,国企经营者的后顾之忧终将成为历史;但就近期说,这种后顾之忧反而可能加剧。而国企经营者对自己未来存有某种担心,这对国企的健康改制又意味着什么?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