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企业需要自己的“宗教”
2009-07-20 15:16  浏览:216

  我们要发挥企业文化的“潜规则”感染力和约束力,把制度所无法管理到位的细枝末节的地方真正管理好

  企业中人,不仅仅是“经济人”,更是“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对每个人顺利成长而言,不仅需要养分和物质激励,同时还需要阳光和理想主义的精神激励,这两个基本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有时候,心力的凝聚、志气的激发,要远远比物质刺激更重要。

  一个富有生命力的组织,一个企业的真正存在,不在于它有多大的实体规模、有多大的经济实力,而在于是否掌控和引领民众心灵中的思想观念,是否具有一种精神存在于民众的头脑和心灵之中。就如《基业长青》中说的,坚持以一种宗教般的热情和信仰来经营企业、完成工作,那么,试看天下谁能敌?!而一个人如果没有信仰,就会怀疑一切,就会失去生活的方向目标,要么颓废消沉,得过且过,要么追求表面的浮华,腐朽堕落。所以,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社会、一个国家,都需要一种主流的健康的信仰,否则精神就会“生病”,这远比身体得病更为可怕。

  但就企业而言,我们的“宗教信仰”是什么?我们肯定不能去创造道教、佛教、基督教等宗教,但是我们可以创造我们的企业文化。一个企业的文化就是该企业的“宗教”,也就是他们员工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共同持有并坚守的理想、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等,只不过两者程度不同罢了。

  一个公司也只有始终不渝地向内和向外宣扬公司的企业文化,宣扬自己的“宗教”,才能收获员工与消费者的信任与忠诚,并且坚持愈久、力度越大、效果就越好。从这个角度去分析,无论是在形式和内容上,企业文化的树立和宗教信仰的虔诚都有异曲同工之处,在客观上也符合企业强化管理、增强活力、提升竞争力的要求。

  从另一方面,我也认为企业如有一种真正“内化于心”的企业文化,她可以变成一种修补机制,来避免市场经济的缺陷,使我们的社会、我们企业能获得健康发展!但是在社会面临转型的今天,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中的关键一点就是国人的心态浮躁、精神缺失。譬如什么是“是与非”,什么是“对与错”,什么是“黑与白”,很多人在这些观念上都很模糊,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从实践中我深深意识到,市场经济能够推动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这是应该肯定的,但是也要看到市场经济本身是有缺陷的。这个缺陷要靠什么修补?靠什么样的“潜规则”来弥补这个缺陷?因为如果没有“是与非”,没有“黑与白”,没有“对与错”之分,这是非常可怕的!试想一下,在我们的身边就会有一些人,在做事时没有正确考虑过自己是否伤害了同事,是否伤害了企业,这不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么?这种市场经济的修复机制在哪里?我认为仍在企业的文化。因为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企业没有制度不行,但是仅仅有制度也是不行的;要说制度至上,这个“上”是上不起来的,尤其是现在这个阶段,我们还要发挥企业文化的“潜规则”感染力和约束力,把制度所无法管理到位的细枝末节的地方真正管理好。我们需要严格执行的制度,但是也不要变成制度至上主义者。

  王效金

  古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从1985年加入古井集团,一下子打拼了20多年,古井集团也从一个只有108万元净资产的小企业发展成为一个拥有40多亿元资产规模的企业集团。喜欢语惊四座的王效金对著书立说情有独钟,出版过6部专著,《我是商人》为其代表作。

  本文曾刊载于《新智囊》杂志,详细了解请访问http://www.thinktank.net.cn,如果您有任何观点或建议,请致电或来函,邮件:hailang@vip.sohu.net,电话:010-51305611/12/13-814。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