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孟凡驰认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行者来说,企业文化测评工作已经形成水到渠成之势。那些主动实施文化管理多年的企业,现在应该说效果很显著。但是到底怎样准确、科学地做出分析,给予定量的评价,企业拿不出来。如果这一步再往后拖,对企业文化的科学性评价进行得不规范,企业要上第二个台阶,难度就比较大了。因此,这项工作是迫在眉睫,必须要做的。
八大难点不容忽视
在目前,孟凡驰认为企业文化评估主要有八大难点。
第一个难点,是定性和定量的结合。
一种观点认为,企业文化不能定量,只能定性,因为文化包含人的观念、背景、传统,还有道德要素,这种潜在的东西不能量化。再有一个相反意见认为:只有定量的才是科学的;如果不能量化测量,其科学性就值得怀疑。我认为:两者任务不同、职能不同,但目的都是寻求事物的本质。所以定性和定量二者必须要结合起来。定性是一种预期,即评价出一家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效怎样、员工素质、社会信誉度等的提高情况。然后再在定量的基础上,把数据进行分类、筛选和综合,最后又在数量的基础上再进行定性分析。二者的结合不是平行结合,而是一种纵向过程中的结合。
第二个难点,是文化贡献率的分离评估。
文化不像技术,比如说今天我们的流水线能用10个人,只要我把这技术改造一下,就只需两个人了,人力成本降低80%,这个贡献率很容易分离。而效果评估中文化贡献率的分离就很难了。
第三个难点,是评估指标设定的科学性。
比如说评价职工积极性,你可以设定迟到、早退的次数,或者一个职工提合理化建议的次数,但积极性就是指这些,而不是其他的?
第四个难点,是权重比例问题。
到目前来讲,企业文化的指标权重没有统一的标准。
第五个难点,是对文化现象与自然现象的区分。
自然现象是物理的、机械的现象和过程。所有的数学、物理、工程的,都具有可重复性。文化是社会科学,不具有可重复性,一个单位一个样,一个文化一个样,偶然性比较强。因此对文化现象和自然现象的特征要特别注意明确。
第六个难点,是如何做到价值中立,避免主观随意性。
拿出一个事实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受每个人的主观看法、道德标准、哲学头脑、思维方式和心理感的任何影响,这叫价值中立。与它相对立就是主观随意性,应该避免。
第七个难点,是怎么破除评估中的非此即彼。
所有二值逻辑强调的是非此即彼,所以核心在于精确性。但文化现象是社会现象中最复杂的现象,管理也是一种变形重复的关系,这就要建立一种多值逻辑,才能解释文化现象。文化有的能量化,有的不能量化;或者是半定性、半定量,这个区域划分要特别注意。
第八个难点,是如何把握好调查对象的文化背景等因素。
比如说,我今天调查员工对领导班子有没有意见,都是哪些意见。大家填问卷时,单位领导在场,那谁还敢有意见?被调查者的心理因素、当下的心态、社会背景、教育水平等等,都是影响你测评指标科学性的,所以这其中隐藏着许多扭曲的事实。被调查者、被研究者与研究者的互动,到底起多大作用?动态东西如果搞不准的话,指标就会受影响。
未来的突破口
孟凡驰建议:对于企业文化的测评与考核,未来的探索要做出一些重点突破。
第一,是定性定量的研究,二者相结合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点。
第二,定性定量的领域划分,是实践的重点。哪些可量化,哪些可定性分析,哪些是半定性、半定量,这个领域的划分,如果谁能够做得好,将来是很有价值的。
第三,是研究内容的划分。测评的内容有组织测评、过程测评、要素测评和效果测评四大块。在组织测评上,主要对人员、内容、工具几个方面能进行测评;过程测评主要是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节奏,还有它与管理战略融合的方法、程度,以及具体建设的手段等这些内容的测评。
第四,是要素测评。重点在于看企业文化的认同度,看表达是否精炼,还要注意要素的转换。我们看8000对社会责任的评价,它评价以人为本,看你这工作场所的采光和通风面积与工作面积是否成正比;是不是用极低的工资取得企业的高利润,比例多大。类似这些指标出来了,一看就可知是不是以人为本了。这就叫要素转换。
第五,是效果评估。这重在以下几个方面:经济指标;管理自主性程度、社会公信度、队伍素质、凝聚力、能力资源的导流和跳槽程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