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碍企业成员间信息和情感沟通的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企业成员间因地位不同而造成的心理隔阂,这种情况被管理学者称为“位差效应”。其意思是指:由于地位的不同使人形成上位心理和下位心理,具有上位心理的人因处在比别人高的层次而有某种优越感,具有下位心理的人因处在比别人低的层次而有某种自卑感。
“位差效应”对企业成员的心理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一面主要表现在它能从心理上维系企业的上下关系和既定秩序,不利的一面是它可能造成企业成员间的沟通障碍和心理隔阂,增加企业的内耗。实践证明,“位差效应”所造成的不利方面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如何避免“位差效应”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呢?
从客观上讲。首先,在沟通和交流过程中,管理者应尽最大努力获取第一手材料,即原始信息。日本管理学家在实践的证实:信息每经过一个层次,其失真率约为10%—15%;上级向他的直接下属所传递的信息平均只有20%—25%被正确理解,而下属向他的直接上级所反映的信息被正确理解的则不超过10%。艾科卡也指出:“若只有一个经过过滤、再过滤、净化、消毒的信息渠道,不利于总裁作出正确的决策。为了避免这种危险,我设法在自己身边保留了一些不同意见者。”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管理者在与下属沟通和交流时,除了要尽力获得原始信息外,还应多了解反面信息,并在沟通和交流中保持信息内容的准确无误。其次,要广开沟通和交流的渠道,尤其是要多注意利用非正式渠道。最后,要提倡与下属间的平行沟通与交流。
从主观上讲。首先,作为较高层次的管理者,应坚持走群众路线,注重实际和调查研究。其次,应增强自己的民主意识,平易近人,谦虚谨慎,不耻下问。最后,要去掉虚荣心,勇于承担责任,使企业内部形成浓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氛围,并且自己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积极的沟通意识,需要上级不懈地坚持与努力;顺畅的沟通渠道,需要上级不断地拓展与疏通。这两方面的工作做好了,“下恒苦上之难达,上恒苦下之难知”的情况在最大程度上也就可以避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