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有生命力、是否有发展前景,到底看什么?是看这个企业的理念有多么先进呢,还是看这个企业资金有多么的雄厚呢?是看这个企业的科技含量有多高呢?还是看这个企业拥有多少知识分子、拥有多少高科技人员呢?笔者认为这些都不是决定因素,关键还要找出企业内部的决定因素。而这个决定因素实际就是企业是否有"团队精神",企业的员工是否具有"团队意识"。
没有“团队精神”的企业一切美好的想法和愿望,都将成为"零";没有团队意识的员工,无论学识有多高、技术有多精、学历有多深,都将不会得到朝着其组织有利的方向发展的,一切才华、学识对于这个企业来讲或许都是零。我们强调“团队精神”的重要,并非否定那些先进的企业理念、雄厚的资金基础、高科技的含量和知识的重要。但是必须要清楚的认识到,先进的理念固然重要,如果贯彻不下去,没有会接受的员工,那不就等于零嘛!雄厚的资金固然需要,如果落到贪官、或者私心太重的领导、员工手中,得不到合理的运用,像养了一群硕鼠,则会把企业掏空的啊,那不也等于零嘛!科技含量再高、知识分子再多,如果十个人,十个心,你做你的我想我的,才能不去发挥,知识不去运用,只练不做,整天的心思都用在整人,制造谣言、矛盾上,你说这不又等于零嘛!只有具备“团队精神”的企业,才会形成有一种无形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塑造力。即便思想理念暂时偏于落后、企业资金状况偏于紧缺、技术含量偏于过低,但是俗言讲得好啊“三个臭皮匠,超过一个诸葛亮”。只要大家心往一起想,劲往一块使,有困难就可以靠集体的力量克服,没有的东西也就会创造出来,缺少的东西也会心甘情愿的去补上,这样的企业就会战无不胜,这样的企业就会显示出无穷的魅力啊。
中国革命胜利的实践也证明,树立一种具有凝聚力和革命目标的“团队精神”的人民军队,才会战无不胜。毛泽东同志曾经强调:“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革命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这些发人深省的箴言,告诉人们,团结、互助、友爱才能增强革命军队的凝聚力,这不正是倡导的一种“团队精神”吗?相反,几百万武装精锐的国民党军队的垮台,不也正是他们缺少一种团结向上的"团队精神"的结果吗?
在日本企业界,无论是像"松下、丰田"这些有名的大企业的起家,还是一些小型作坊的经营,都在倡导一种团队精神,并用在其企业经营上,成效显著。在足球场上,世界任何的大牌教练、大牌俱乐部,在注重发挥球星作用的同时,都在极力倡导一种“团队精神”,并总把“团队精神”放在首位,因为他们知道,只有树立起球员的团队意识,才能更好的发挥球星的作用。足球场就像一个企业,最能体现的就是“团队精神”。记得神奇教练米卢在分析中国媒体吹捧自家的某一“球星”时,一语道破天机:“按照他的个人素质,理应成为世界级的球员,可惜他还欠缺与队友配合的意识,他不大能融入到整个队伍中,也就是说他不是一个能为团队做出最大贡献的球员!”而米卢认为对世界级球员的标准首先就是"团队精神",这或许正是他的用人之道和神奇所在。米卢的思想不仅对足球需要,而且对任何企业用人都有可借鉴之处,寓意深刻。
“团队精神”说到底,是体现在人的身上。倡导“团队精神”,就需要有团队意识的“人才”。专家、学者可以学出来,可"人才"不是学出来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有思想品质的成分。所说人才,其除了要具有某方面的特长外,还需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即具有一种为团队付出的精神。片面将专家、学者等同于"人才",是机械的,笼统的,是不利于一个倡导“团队精神”的企业发展的。记得几年前,我的一位朋友在谈起他的企业要录用几位大学毕业生时说:他宁愿要一位学历偏低一些、品质好、有全局意识的、有可塑性的毕业生,也不会要一位思想品质差的专业尖子。老师用人之道,现在想想,其的确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具有团队意识的员工不是喊出来的、不是后期发展、树立起来的,很大程度上是从小培养起来的。一棵小树要成为材,如果从小树干弯了,长大后就很难做栋梁之材了。对于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也一样,如果你所用的是从小就缺少组织团队意识的员工,当他走进你的单位后,就很难融入这个组织之中,也很难在他身上体现出你的“团队精神”。即便他的学识很高、业务水平很强,但他的傲气、他的恶习,很难发挥出他应有的光亮,即便出了点成绩,也会因他给你带来企业管理上的弊端,久而久之影响了你的企业的长远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弊大于利。在一个企业规章制度比较健全的单位里,用人必须全方位的考察,如果只看点、不看面,只注重局部、不考虑整体,只看现象、不管本质,只看其业务、忽略了修养,都将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
聪明的企业家无不懂得:最能体现其管理思想的正是那些具有团队意识的员工。一个有生命力的企业,正是具备了一种具有凝聚力的“团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