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耳熟能详的古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说:学习了之后经常实践,不是很愉快的吗?而职场人士体会更多的也许是“习而时学之,不亦说乎?”,工作之外充充电,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应该是很快乐的事情,是我们所有快乐的基础,不进则退,不悦也。
培训不仅是个人的事情,也是企业的事情,拥有比竞争对手更为优秀的人才是企业的目标之一,企业培训的目的是通过培训改善员工行为、提高员工能力和业绩,因此企业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体现了企业对员工发展的重视程度,其实最终是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样一件双赢的好事情,企业重视了吗?
1、 培训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
培训,首先是花钱的。培训经费的投入大小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企业对培训的重视程度。
根据第二届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数据显示(见图1),培训经费占企业销售收入1‰以下的企业有51.8%,占销售收入1-5‰的企业有36.5%,占销售收入5‰以上的企业有11.6%。
单从培训经费投入比例分布来看,对比2003年第一届调查(见图2),培训经费占企业销售收入5‰以上的企业仅4.1%,而占销售收入1‰以下的企业有74.7%的数据表明,我国企业培训经费投入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从企业性质来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培训经费占销售收入5‰以上的比例远高于其他性质企业培训经费投入;而集体企业中培训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超过5‰,为最低。
进一步分析我们发现:
1) 企业培训经费投入确有大幅度增加。
如果2003年第一届调查和2005年第二届调查的总体对比不能充分说明问题的话,通过对比不同销售规模企业的培训经费投入比例,进一步分析,我们会得出同样的结论:
无论销售规模大小,
① 培训经费占销售收入1‰以下的企业比例都有大幅度降低;
② 培训经费占销售收入1‰-5‰的企业比例都有大幅度增加;
③ 培训经费占销售收入5‰以上的企业比例都有大幅度增加。
2)培训经费“培训”了谁?
其实再仔细看看图3,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以具有良好培训机会倍受人青睐的外企的培训经费投入比例并非特别突出,甚至相对总体水平还略低,而国有企业在1‰以下培训投入的企业比例方面远远低于外企,而在5‰以上高培训投入的企业比例方面则又远远高于外企,如此看来国企似乎更重视培训。也许有人提出挑战:培训经费占销售收入比例高不一定培训经费总额高,与销售额有关系;再者,外企培训机制已经成熟,很多培训设施已经固定了。其实这两个问题都在说培训经费的流向问题。我们知道,国企的培训设施也相当不错,丝毫不比外企逊色;另外无论培训总额高低,又是否用在了刀刃上?
我们在跟中人网会员、客户交流的过程中,也了解到,有很多企业并未把培训经费用于培训员工上,挪用、占用培训经费现象并不少见,领导出国考察参观、管理干部外出进修、国内参观考察是较多的表现形式,不过这好在与培训有关系;但象用于招待客户、购置材料等方面则不由不令人感到气愤。
3)培训投资确有回报。
由于培训是先投入,后生效的投资形式,而且这种“后”更多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效果,且这个长期的效果究竟是不是培训带来的更难说,没法计算。这就使得企业在员工身上的投资热情没有象投资在硬件设备上面那样高涨。虽然2005年企业培训经费投入比例相对过去有大幅增加,但仅看这一年的投入情况并非很高,有超过50%的企业培训投入在1‰以下。
培训经费投入少,究其原因,无非效益不好,没有经费投入;怀疑培训经费投入的产出能力;没做过年度培训预算;为了追求利润,不愿意提取培训经费等等,但追根究底,都落在一个企业经济效益上。根据本届调查数据显示,培训经费投入比率大小与企业盈利能力、销售收入增长之间均存在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盈利能力的Kendall's tau_b相关系数为0.096,相应的P值为0.001,在α=0.01水平下通过统计检验;与业务收入增长的相关系数为0.092,相应的P值为0.002,在α=0.01水平下通过统计检验)。从等级相关系数来看,存在培训经费投入越大,企业经济效益越好的现象。
因此,可以说,培训经费投入和企业经济效益之间是相互促进的,企业经济效益好,投入培训经费高,而培训经费的增加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