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间,中国的国有企业有一项师傅制度。一个新员工刚进企业,领导会给你安排一名师傅。如果纯粹是工人,本身是有学徒期的。两年期或者三年期,师傅会很耐心教你技术,教你怎样与人相处。即便是安排进科室做职员,也会在这个科室里找一个资深人士当你的师傅。
师傅制度是古时候传承下来的。老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讲的就是古代师徒关系。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也有师傅,是一位年近半百的女同志。当时,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只知道有事情要向师傅说。日子久了,觉得师傅真好。她关心你,手把手教你,这使得你少走了很多弯路。师傅还会帮你介绍女朋友,还教你怎么与女孩子相处。那时候人的思想很传统。师傅会叮嘱你,恋爱可以,不能乱来。所以我和太太在结婚之前,除了拉手,其他事情一概没有。有师傅在,长本事快,犯错误少。
而今天,大部分企业没有师傅制度了。感觉上似乎没有必要了。不知道是现在的企业没有技术,因而不需要传帮带了呢,还是因为现在的人特别聪明,因而可以无师自通。而更加令人费解的是,很多企业在期待成为学习型组织,在请人到企业讲课,但是曾经亲历和受益的师傅制度却被遗忘了。
我们真的成了一个高浪费的民族,我不愿意用高消费这个词。什么叫高浪费呢?本来自己手里有宝贝,因为拥有而不知其价值。然后非去买别人的东西,以为人家那是宝贝。自己的宝贝废了,别人的宝贝首先未见宝贝。是宝贝咱也不会玩。这就叫高浪费。
中国企业的师傅问题有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企业要给自己找一个师傅,咨询公司去挣客户的钱时,会告诉客户标杆企业法。其实企业自己要有标杆。标杆企业不会教你,这是肯定的。那就留心留意去偷。信息社会偷东西不易,偷信息不难。又有俗语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关键是用心。何况学先进本就光明正大,连通用电气公司前董事长兼CEO杰克·韦尔奇都大大方方承认六西格玛是从摩托罗拉偷来的,我们还扭捏什么呢?
第二层面是在企业内部设立师傅或者教练制度。制度制订本身并不困难。需要重视的是师傅选择、师傅要求和执行的坚决与连续。切忌轰轰烈烈开场,不了了之收场。这里面的具体问题是,现在企业人员流动较大思想活跃。因此,谁来做师傅就很重要。选人不对,徒弟都带歪了。
第三层面是员工个人对师傅要求的建立。这很关键。员工没有要求,你指定师傅也没用。老话说“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但是现在的很多新员工,人一进企业,他自己就觉得进门了。他不认为要有人指引。这就很麻烦。其实,优秀的人才不需要指定,他自己就会找一个学习榜样,然后进步到从每一位同事身上去学习有用的东西。企业要鼓励员工之间的互相学习和经验分享。
总之,中国企业有必要恢复师傅制度。甚至,它远比去学习外国搞什么学习型组织还要实在与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