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咨询公司难做,却有近80%的世界500强企业接受着美世的“指点江山,激昂文字”,吃着美世给开的药丸。 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美国,管理咨询已经是一个年收入300亿美元、从业顾问超10万人的成熟行业,而此时的中国咨询业却依然处于“点子”时代,很难适应企业“寻找智囊”的需求,介于此,众多外资咨询公司抢滩中国咨询业市场。1970年底,美世开始通过香港向中国内地提供服务,95年开始在北京拥有办事处,开始为中国大陆的企业客户提供更多、更直接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与薪酬数据。
9年的风雨兼程,美世突破了“水土不服”的瓶颈,能够越来越适应本地企业的需要,这势必对国内的咨询机构构成巨大的威胁。在危机感的同时,中国本土的咨询公司更应注重向国际性咨询机构学习,把他们的成功经验同自身对本土企业的熟悉、了解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
要说美世,确有值得中国咨询公司值得借鉴的地方,试分析以下几点:
信息资源
国际咨询公司的最大优势就是拥有全球共享的信息资源。美世在中国的薪酬福利数据库是最完整的,拥有众多独创的管理模型、流程和工具,包括全球享誉的3P人力资源管理模型在内。本土咨询公司没有强大的数据库资源,收集信息手段较落后,主要停留在上门调查、电话访问、表格统计等传统的方法上;收集的信息准确率不高,时效性不强。
当然,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期,光有资源是不够的,因此,国内的咨询公司在积累信息数据的同时,更需要持续不断地提升自身能力,创新咨询服务产品,实现整体竞争力的升级换代;通过自身不断的实践与积累获得发展;通过重组带来智慧和能力的聚合。
服务方式
咨询决不是花钱便可买来的灵丹妙药,再完美的咨询方案也只是一张地图,怎么多快好省地到达目的地还得仰仗实践者的智慧和能力。中国本土的咨询公司的发展还不是很健全,往往只能提供一到两个方面的服务,服务内容相对单一,在面对同样的一个问题时,国内的咨询公司经常是只找到问题的一个点。美世为客户提供的是一体化、全方位的服务模式,包括战略开发组织结构和经营运作,指导企业可以自己去发现问题。
市场定位
美世在中国的合作企业主要有三大类:第一类是像可口可乐、IBM、英特尔、微软等知名的跨国公司;第二类是大型的中国本地企业,这些企业包括传统的国有企业,也有新兴的上市公司、民营企业等,如宝钢集团、中国移动、用友软件(相关,行情)、沪宁高速、交大昂立(相关,行情)、中国电信、中石化、中海油等;这个群体在中国增长很快,也有能力聘请咨询公司,是美世看好的最具潜力的主要客户群体。
中国目前的管理咨询业还缺乏准确的核心业务定位,并且资金实力有限,公司的客户大多为中小企业,业务主要集中在营销培训、品牌培育、产品代理等初级咨询业务方面,极少涉及企业战略、信息决策、远景解决方案等较高层次的咨询业务,更没有像洋咨询巨头那样整体介入企业的经营运作。
中国的咨询业市场才刚刚打开,市场空间十分巨大,对于正在成长阶段的本土管理咨询公司来说,明确定位、培育自己的企业文化非常关键。
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咨询业是高智能产业,高智能的人才是咨询业发展的关键。西方发达国家对咨询机构的从业人员要求十分严格,从业人员必须有学士学位,并且需要参加资格考试,通过考试后获得资格证书,并登记注册。政府有关部门在登记注册和发放资格证书时,严格限制其咨询业务领域,以杜绝跨领域咨询的现象。而国内咨询公司中的人才资源参差不齐,其中不乏大学教授、专家、学者等人才,但也包括一些素质低下的闲散人员。再有,国内公司对人力资源的策略常是一种掠夺式的收入,只重使用、不重培养,既造成咨询师的知识与能力难以创新与提升,对公司也缺乏认同感与忠诚度。美世对人才的重视是一种长期决策,他们有内部劳动力市场,员工可以有序流动,这样有利于对本地员工的提升与培养。
随着我国加入WTO,外企进入中国,本土企业成长,国企转轨改制都迫切需要外脑,市场发展空间广大。目前,国内咨询业年营业额已超过100亿元,并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看来,无论是国际咨询公司还是本土的咨询业,对于企业,无论是“西药”还是“中药”,能治病的“药”就是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