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把营业额的5%用于培训

   日期:2007-12-17     作者:黄炫熹    浏览:134    评论:0    
核心提示:Andrew曾经是一名羽毛球运动员,11岁就到加拿大读书,大学课程学的是理工科。他指出,目前国内的培训市场鱼龙混杂,一些刚学到些

  Andrew曾经是一名羽毛球运动员,11岁就到加拿大读书,大学课程学的是理工科。自评“崇尚自由、乐天知命、热爱社交”。Andrew目前也帮助国内的一些企业做培训。近期Andrew应一些企业之邀来到中山,在与本报记者初次的交流当中,自然而然就谈到了培训的话题。他指出,目前国内的培训市场鱼龙混杂,一些刚学到些皮毛的学员一转眼就变成了培训导师;而不少企业急功近利,这样就容易产生为培训而培训的问题。

  误区 1 急功近利  

  企业经常会问:做完这个培训之后,我的业绩可以提升多少?其实没有一个教练能够保障他的球员能成为世界冠军,培训的关键是:学到东西没有?

  培训其实是一种累积的过程。国外有些培训可以很快见效,是因为企业员工接受的培训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日积月累,有基础,高效培训就可以达到效果。为什么我们从幼儿园就开始接受教育?如果没有事先拓展视野、调整心态的话,很多东西摆在面前你都不能把它化为自己的知识。国内的企业家太强调结果,很多客户只问培训会出来什么效果?但他没有先考虑培训的内容是不是就是企业需要的,企业准备好了没有。 现在国内企业家接触到的国外资讯很多,会认为自己的步伐应该跟上最高级的培训。例如有的酒店很舍得花钱做高级销售培训,但很多学员学到的只是其中技巧,心态没有跟进。在国内一些餐厅,当你投诉某项服务的时候,他们的回应会让你很气愤;又如一些时装店的售货员,很殷勤,紧随客人并介绍很多产品,结果却把客人赶走了,这就是只学到“形”而未学到“神”。

  所以做培训的关键,不是对方要求做什么就做什么,而要看是否适合。比如当企业业务员对自身定位都不是特别熟悉时,建议做最基本的销售培训。

  误区 2 培训=接受理论

  培训目的是让员工学会实践,而不是看书。目前国内不少培训听完就象看了几本书,但实践性不强。国内很多培训师应该叫讲师,而不是培训导师,所进行的培训是单方面的,你坐在这里听我讲就行;而真正意义上的培训导师,与学员是有交流、有讨论的。

  国内很多培训导师的通病是:离开战场太久或者没进过战场。他可能以前是普通的销售员,因为学了很多理论,就去教人销售,但他未必是优秀的销售员,这就好比你没有成为国家级运动员,就去培训国家级运动员,效果可想而知。 另外,目前国内培训业翻版非常厉害,有一些人只是上了一些培训课程,学到一些皮毛后就去为他人做培训,这样做出来的培训,不仅没有实际效果,而且还可能有反效果,因为他没有学到精髓,跟进不到企业真正的需要。

  误区 3 培训可有可无

  国内很多企业都没有培训的意识。在国外,企业每年将营业额5%拿出来做培训费用,而国内的企业通常只把每年盈利的1%-2%用于培训。其实很多外国公司,员工一进来就要先参加培训,因为没有经过练习就要他参加比赛,容易输在起跑线上。

  “从管理的角度看,如果你招聘的是销售人员,最好是选目的性强、重视成就、热爱工作、爱好竞争的人员,把任务交给他们,不用担心他们完成不了。同样在营销方面,如果你能够判断出对方的类型,就可以快速运用适合的沟通方式,抓住他们的需求。假如对方喜欢尝试新鲜的东西,你向他推销的时候,最好说这是一件最新款的产品,那么他就会感兴趣。而这些都需要通过培训来获得。”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把营业额的5%用于培训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招聘
推荐图文
推荐管理技术
点击排行
最新管理技术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