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精英招聘上演大撤退 折戟内地网聘市场

   日期:2007-12-17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王立伟    浏览:196    评论:0    
核心提示:12月13日16点,大宁国际广场某层的精英招聘办公地点,偌大的办公区域只有一个位置上摆放着电脑和办公用具,一名员工正在忙碌着。

  精英招聘(1010job)最近突然宣布解散了绝大部分公司团队。

  12月13日16点,大宁国际广场某层的精英招聘办公地点,偌大的办公区域只有一个位置上摆放着电脑和办公用具,一名员工正在忙碌着。其他的位置干干净净地空着,临近门口堆放着大摞的纸篓,前台附近堆放着大捆的印刷品。

  员工小曾(化名)已经在家休息了整整一个月,突如其来的解散让他有点措手不及。他回忆说,11月19日上午上班后不久,80名左右员工突然接到开会的通知,在这次会议上,来自香港才库媒体集团的董事会主席刘竹坚通报了公司决定停止在中国内地的报纸招聘业务,以及保留部分网络招聘业务的决定。

  当日,大概有80~90名员工接到了解散的通知,他们同时获得一份正规的补偿方案,在这份方案中,小曾获得了当月工资加上一个月通知金,以及上一年总收入除以12(个月)再乘以在公司工作年限的总补偿,一些资深的员工还获得了老板额外赠与的一个月的红包。

  这个补偿方案令不少员工感到“人性化”,“比较满意”,随后,成立2年半的精英招聘人去楼空,只剩下少数留守的员工。

  网络+报纸招聘是条不归路?

  2005年1月,总部位于香港的才库媒体集团在内地发力招聘业务,其采取的“报纸招聘+网络招聘”的招聘模式,与内地唯一一个上市的网络招聘公司前程无忧颇为相似。

  精英招聘借助《沿海时报》的平台,于2005年3月正式开始发行报纸招聘广告,这张力主围绕精英求职者的报纸,最初每周发行16版,后来逐渐增加到24版,其发行量也从开始的每周12万份增加至每周15万份。

  与此同时,精英招聘开始加大了网站的投入力度,始于2005年下半年的网站推广一度让不少目标用户锁定了这个新兴的网站。

  事实上,精英招聘的母公司香港才库媒体集团在香港本地就是以报纸起家的,其所发行的免费招聘报纸在香港的覆盖面极大,影响力颇深,但这家公司在香港的网络招聘媒体中却并不是数一数二的。

  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分析说,精英招聘之所以加大了网络招聘的投入力度,就是基于内地网络招聘市场的现状作出的决策。智联招聘网CEO刘浩说,网络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纸质媒体,这种情况正在一线城市发生。

  不过更为激进的说法是,网络代替纸质媒体的趋势已经快速向二线甚至三线城市蔓延。

  毫无疑问,才库的决策正是注意到了上述趋势,于是加大了网络招聘的投入力度。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2年多的时间里,香港才库集团向其在上海的精英招聘前后共计投入近5000万元人民币,其中一半的投入给了网络招聘。

  考虑到内外资源的状况,精英招聘将网站定义为以求职者为中心、聚合求职信息精华的全方位求职网站。简单来说,这个网站在职位搜索引擎的打造上有独特之处。

  去年10月,精英招聘与国内最大的门户网站之一的网易合作,当时对外宣称的是前者投资1500万元人民币,不过这场合作持续了大半年后无果而终,来自台湾的104人力银行后来接下网易招聘的外包承建任务。

  尽管才库一直在寻找一条能够让精英招聘通向盈利的道路,但最终才库发现,这条道路很难走通。

  解散是无奈之举?

  2007年7月,香港才库媒体集团从创业板转向香港主板上市,2个月之后,这家公司发布了它的中报,中报中显示,精英招聘在前半年中,销售额提升使得赤字变小,但业务仍在亏损中运营。

  虽然才库承认,其在内地仍然面临最大的招聘媒体经营者的直接竞争,采取了多种策略去获得市场份额以及改善盈利状况,但要取得理想成果,挑战相当艰巨。

  业内人士分析说,作为一家主板上市的公司,才库在内地网络招聘市场的投资不见盈利,给公司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但直到此时,才库仍然没有表露出解散精英招聘的意图。

  11月19日,当绝大多数员工进入上海的办公室时,他们并不知道,几个小时后,这家公司与他们之间将没有任何关系。

  一些员工猜测,才库董事会主席刘竹坚是11月的第三个周末前来到上海的,在他来到上海后,也仅仅有几名级别较高的管理层人士知道了公司即将解散的计划。

  员工小齐事后一直在回忆整个投资策略,他依稀记得,早在2005年公司刚刚创办时,刘竹坚就曾经在发言中表达过,要用2~3年时间,耗资5000万元人民币,在内地获得盈利。

  后来他与几个相熟的老员工一起讨论了这个策略的得失,不少员工感叹,砸钱的进程似乎太快了一些,如果将这个过程变得缓慢一些,或许今年会做到盈亏平衡。

  不过来自香港方面的命令却并不在意是否能够做到盈亏平衡,其定下的销售额指标让员工们一度面临巨大的压力。

  而经过2年多的运营之后,一些员工估计整体的投资已经接近5000万元,才库无法耐心再等下去了。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最后的时间里,才库试图找到一个合适的“接盘者”,但在短短两个礼拜要让一家公司作出“接手”的决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国内一家知名的网络招聘公司最终还是决定放弃接手的机会。

  才库香港方面的一位公关部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问询时表示,根据投资效果和市场发展的现实情况,才库作出了停止内地报纸招聘业务的决定,整个决定并不突然。

  她进一步强调,才库并没有停止在内地的网络招聘业务,“公司仍然存在。”但对于才库是否会恢复或者重新加大在内地网络招聘业务方面的投资,她表示尚不可透露。

  内地网聘市场能赚快钱?

  根据一家知名投行的一份调研报告,到2010年中国内地的招聘市场有100亿元人民币的容量。这个令人兴奋的数字,也成了精英招聘比对的重点,在如此巨大的市场面前,其香港总部认为,做到几千万元人民币的数字并不是难事。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根据艾瑞市场咨询的一项调研,国内招聘市场的用户规模和市场规模仍在增长,但总体规模在2006年时为7.6亿元人民币,当时其预计这个市场2007年时规模为10亿元。

  与此同时,网络招聘市场硝烟四起。主流的三大招聘网络前程无忧、中华英才、智联招聘一直处于明争暗斗的状态,而地方站点也纷纷加入到竞争队伍中去,同时还包括省级人才市场的官方网站、各个行业的专业类招聘网站,数量众多。

  上市融资的前程无忧,最大股东是日本的Recruit,国际资本也在对一些优质的招聘网站进行资源争夺,中华英才网的背后投资者为世界上最大招聘公司之一的Monster,联想投资、宏创、澳大利亚招聘公司Seek与智联招聘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单是看看今年以来招聘网站在广告上的投入就可见一斑,以黄健翔作为主角的智联招聘系列广告随处可见,中华英才网的“超人”广告也遍地开花,数字显示,中华英才网2006年的市场推广费用高达1.2亿元人民币。

  “想赚快钱不容易。”智联招聘网CEO刘浩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指出。在他看来,外资进入中国招聘市场,必须要做长期打算,短期投资赚一票就走的情况很难发生。

  “很多人低估了这个行业的竞争壁垒。”刘浩分析说,中国内地的网络招聘行业由于其先天的发展态势,决定了企业必须增强团队素质,保持高度的耐心才能够得到市场。“不是你花1000万美元就能够打下市场的。”

  “类似精英招聘这样的投资项目,撤出有其必然性。”他进一步指出。刘浩预测说,按照目前的竞争态势,随着网络招聘市场竞争的加剧,相对晚进入中国内地网络招聘市场的公司,仍然会面临撤出的危机。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精英招聘上演大撤退 折戟内地网聘市场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招聘
推荐图文
推荐管理技术
点击排行
最新管理技术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