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新员工培训教材

   日期:2007-12-14     浏览:224    评论:0    
核心提示:3、各部门应安排人员负责考勤检查,每天检查迟到、早退、旷工人员,将员工出勤情况报告单位主管,每月将员工出勤情况汇总后报人

  广东省中山市力高电动工具制造有限公司

  目 录

  1、 公司简介………………………………………………………………………1

  2、 质量目标………………………………………………………………………1

  3、 质量方针………………………………………………………………………1

  4、 公司组织架构图………………………………………………………………2

  5、 员工管理守则…………………………………………………………………3

  6、 员工的聘(雇)用……………………………………………………………3

  7、 工资、待遇……………………………………………………………………4

  8、 假期……………………………………………………………………………4

  9、 辞职、辞退……………………………………………………………………4

  10、考勤……………………………………………………………………………5

  11、晋升……………………………………………………………………………5

  12、奖励……………………………………………………………………………6

  13、处罚……………………………………………………………………………6

  14、保密……………………………………………………………………………7

  15、宿舍……………………………………………………………………………7

  16、事故原因及防治………………………………………………………………8

  17、避免火灾………………………………………………………………………8

  18、环境卫生………………………………………………………………………9

  19、危险能源控制…………………………………………………………………9

  20、工具设备………………………………………………………………………10

  21、个人安全防护…………………………………………………………………11

  22、ISO9001;2000基础知识………………………………………………………13

  公司简介(略)

  质 量 方 针

  突出专业 科学管理 持续改进 令顾客满意

  质 量 目 标

  成品提交QA一次抽样合格率不低于97%;客户对产品质量投诉率不高于1%(以合同单号统计,不含产品样品)。

  员工管理守则

  1、禁止任何组织、个人利用任何手段侵占或破坏公司财产。

  2、禁止损害公司的形象、声誉。

  3、禁止个人为小集体、个人利益而损害公司利益或破坏公司发展。

  4、公司通过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提高全体员工的技术、管理、经营水平,不断完善公司的经营、管理体系,实行多种形式的责任制,不断壮大公司实力和提高经济效益。

  5、公司提倡全体员工刻苦学习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公司为员工提供学习、深造的条件和机会,努力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水平,造就一支思想和业务过硬的员工队伍。

  6、公司鼓励员工发挥才能,多作贡献。对有突出贡献者,公司予以奖励、表彰。

  7、公司为员工提供平等的竞争环境和晋升机会,鼓励员工积极向上。

  8、公司倡导员工团结互助,同舟共济,发扬集体合作和集体创造精神。

  9、公司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公司的决策和管理,欢迎员工就公司事务及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对作出贡献者公司予以奖励、表彰。

  10、公司尊重知识分子的辛勤劳动,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提供应有的待遇,充分发挥其知识为公司多作贡献。

  11、公司为员工提供收入、住房和福利保证,并随着经济效益的提高而提高员工各方面的待遇。

  12、公司实行“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分配制度。

  13、公司推行岗位责任制,实行考勤、考核制度,端正工作作风和提高工作效率,反对办事拖拉和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

  14、公司提倡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降低消耗,增加收入,提高效益。

  15、维护公司纪律,对任何人违反公司章程和各项制度的行为,都要予以追究。

  员工的聘(雇)用

  1、各部门对聘(雇)用员工应本着精简原则,可聘可不聘的坚决不聘,无才无德的坚决不聘,有才无德的坚决不聘,真正做到按需录用,择才录用,任人唯贤。

  2、公司聘用的员工,一律与公司签订聘用合同。

  3、各级员工的聘任程序如下:

  (1)总经理,由董事长提名董事会聘任;

  (2)副总经理、总理经助理、部门经理等高级职员,由总经理提请董事会聘任;

  (3)部门副经理、车间主任等职员由部门经理提名,由总经理聘任;

  (4)其它职员由部门经理决定是否聘任。

  上述程序也适用于各级员工的解聘及续聘。

  4、各部门确需增加员工的,先在本部门、公司内部调整,无法调配的,由用人单位提出招聘申请,报部门经理批准后,交人力资源部进行招聘。

  5、新聘(雇)员工,用人单位和受聘人必须填写《员工登记表》,由用人单位、部门经理签署意见,拟定工作岗位,经人力资源部审查考核,符合聘雇条件者,经培训后试用1-3个月。

  6、新员工正式上岗前,必须先接受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学习公司章程及规章制度,了解公司情况,学习岗位业务知识等,培训由人力资源部和用人单位共同负责。员工试用期间,由人力资源部会同用人单位考察其现实表现和工作能力。

  7、员工试用期满30天前,由用人单位作出鉴定,提出是否录用的意见,经部门经理、人力资源部审核后,报公司审批。批准录用者与公司签订聘(雇)用合同;决定不录者到人力资源部办理离职手续。

  工资、待遇

  1、公司全权决定所属员工的工资、待遇。

  2、公司按照“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根据员工的岗位、职责、能力、贡献、表现、工作年限、文化高低等情况综合考虑决定其工资。

  3、员工的工资,由决定聘用者依照前条规定确定,由人力资源部行文通知财务部门发放。

  4、公司鼓励员工积极向上,多做贡献。员工表现好或贡献大者,所在单位可将材料报部门经理、人力资源部审核,经总经理批准后予提级及奖励。

  5、公司按照国家规定为员工办理保险、福利待遇等。

  6、公司执行国家劳动保护法规,员工享有相应的劳保待遇。

  7、员工的奖金由公司根据年度经营的实际效益按有关规定提取、发放。

  假 期

  1、员工请假探亲必须由所在单位统筹安排,经部门经理、人力资源部核准;未经核准的按旷工处理。生产单位员工探亲尽可能安排在春节统一放假。

  2、事假:必须是由员工本人亲自料理的事项,可按实际情况需要给予事假。

  3、婚假:婚假3天,异地结婚可适当另给路程假。

  4、产育假、节育假:按国家的有关规定和公司的规定给予假期。

  5、员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和子女)死亡时,丧假3天;异地奔丧的适当另给路程假。

  6、员工按国家规定享有年休假的,由人力资源部会同各单位统筹安排员工休假。

  辞职、辞退

  1、公司有权辞退不合格的员工,员工有辞职的自由。但均须按公司的规定履行手续。

  2、试用人员在试用期内辞职的应向试用单位提出辞职申请,试用单位批准后到人力资源部办理辞职手续。用人单位辞退试用期人员,须填报“辞退员工审批表”,经批准后到人力资源部办理辞退手续。

  3、员工与公司签订聘(雇)用合同后,双方都必须严格履行合同。员工不得随便辞职,用人单位不准无故辞退员工。

  4、合同期内员工辞职的,必须提前1个月向公司提出辞职申请,由用人单位签署意见,经部门经理、人力资源部经理签核,车间主任以上人员须报总经理批准后,交人力资源部经予办理辞职手续。

  5、员工未经批准而自行离职的,公司不予办理任何手续;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负赔偿责任。

  6、员工或用人单位认为其现工种不适合的,可申请在公司内部调换另一种工作。在调换新工作半年后仍不能胜任工作的,公司有权予以解聘、辞退。

  7、员工必须服从组织安排,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凡有违反并经教育不改者,公司有权予以解聘、辞退。

  8、公司对辞退员工持慎重态度。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不得辞退合同期未满的员工。确需辞退的,必须填报“辞退员工审批表”,提出辞退理由,经部门经理、人力资源部核实,垫子公司批准后,通知被辞退的员工到人力资源部办理辞退手续。未经人力资源部核实和公司领导批准的,不得辞退。

  9、聘(雇)用期满,合同即告终止。员工或公司不续签聘(雇)用合同的,到人力资源部办理终止合同手续。

  10、员工严重违反规章制度、后果严重或者违法犯罪的,公司有权予以开除。

  11、员工辞职、被辞退、被开除或终止聘(雇)用,在离开公司以前,必须交还公司的一切财物、文件及业务资料,并移交业务渠道。否则,人力资源部不予办理任何手续,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负赔偿责任。

  考 勤

  1、公司员工必须自觉遵守劳动纪律,上下班按规定实行登记、打卡或其他考勤方法。

  2、员工必须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上班时间不得擅自离开作岗位,外出办事须经本部门负责人同意。

  3、各部门应安排人员负责考勤检查,每天检查迟到、早退、旷工人员,将员工出勤情况报告单位主管,每月将员工出勤情况汇总后报人力资源部。

  4、员工因私事请假3天以内的(含3天),由主管部门的领导批准,4天以上的,报上一级领导批准,公司部门经理(含主持全面工作的副职)请假,一律由总经理批准,请病假必须持有医院证明,并经领导批准,未经批准而擅离工作岗位的按旷工处理。

  5、连续旷工15天经上或年累计旷工30天以上的,按规定予以除名等处分。

  6、上班时间禁止对外出私事、饮茶、或未经批准接待亲友,违反者当天按旷工处理。

  7、迟到、早退按月累计,每达3次按旷工1天处理。

  8、员工按国家规定享受公休假、探产假、婚假、产育假、节育手术假时,必须凭有关证明资料报主管领导批准,未经批准者按旷工处理。

  9、 员工的考勤情况,由各部门负责人进行监督、检查。

  晋 升

  1、晋升是指公司对符合晋升条件的员工给予工资的晋级或职务的升迁。

  2、公司员工工作努力、业绩突出者,均可成为被晋升的对象。对员工的晋升应当严格要求,公平对待。

  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都予晋升工资一级;

  (1)忠于公司,在公司效力5年以上且表现良好者;

  (2)积极做好本职工作,连续3年成绩突出受到公司表彰者;

  (3)业务有突出专长,个人年创利100万元以上者;

  (4)连续数次对公司发展提出重大建议为公司采纳,并产生重大经济效益者;

  (5)非本人责任而为公司拘回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者;

  (6)领导有方,所领导的单位连续2年创利200万元以上或成绩显著者;

  (7)领导亏损单位扭亏为盈,经营管理有方者;

  (8)有其他突出贡献,董事会或总经理认为该给予晋级嘉奖者。

  对成绩特别突出或贡献特别重大者,可给予晋升二级;同时具备领导才能者,可给予提升行政职务一级。

  3、晋升程序如下:

  (1)员工推荐、本人自荐或单位提名;

  (2)由部门经理会同人力资源部审核;

  (3)总经理批准。

  (4)晋升名单由董事会或总经理发布,公开表彰。

  4、晋升手续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办理。

  奖 励

  1、对员工的奖惩实行以精神鼓励和思想教育为主、经济奖惩为辅的原则。

  2、本公司设立好下奖励方法:

  (1)公开表扬;

  (2)奖金奖励;

  (3)晋升提级。

  对下列表现之一的员工,应当给予奖励:

  (1)遵纪守法,执行公司规章制度,思想进步,文明礼貌,团结互助,事迹突出;

  (2)一贯忠于职守、积极负责,廉洁奉公,全年无出现事故;

  (3)按时完成工作,经济效益良好;

  (4)积极向公司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公司采纳;

  (5)全年无缺勤,积极做好本职工作;

  (6)维护公司利益,为公司争得荣誉,防止或挽救事故与经济损失有功;

  (7)维护财经纪律,抵制歪风邪气,事迹突出;

  (8)节约资金,节俭费用,事突出;

  (9)领导有方,带领员工良好完成各项任务;

  (10)坚持自学,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任职期内取得中专以上文凭或获得其他专业证书;

  (11)其他对公司作出贡献,总经理变为应当给予奖励的。

  3、奖励程序如下:

  (1)员工推荐、本人自荐或单位提名;

  (2)部门经理同人力资源部审核;

  (3)总经理批准。

  处 罚

  1、员工有下列行为之一,经批评教育不改的,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扣除一定时期的奖金、扣除部分工资、警告、记过、降级、辞退、开除等处分:

  (1)违反国家法规、法律、政策和公司规章制度,造成经济损失或不良影响的;

  (2)违反劳动法规,经常迟到、早退、旷工、消极怠工,没完成生产任务或工作任务的;

  (3)不服从工作安排和调动、指挥,或无理取闹,影响生产秩序、工作秩序的;

  (4)拒不执行董事会决议及总经理、部门经理或单位主管决定的,干扰工作的;

  (5)工作不负责,损坏设备、工具,浪费原材料、能源,造成经济损失的;

  (6)玩忽职守,违章操作或违章指挥,造成事故或经济损失的;

  (7)滥用职权,违反财经纪律,挥霍浪费公司资财,损公肥私,造成经济损失的;

  (8)财务人员不坚持财经制度,丧失原则,造成经济损失的;

  (9)贪污、盗窃、行贿受贿、敲诈勒索、赌博、流氓、斗殴,尚未达到刑事处分的;

  (10)挑动是非,破坏团结,损害他人名誉或领导威信,影响恶劣的;

  (11)泄露公司秘密,把公司客户介绍给他人或向客索取回扣、介绍费的;

  (12)散布谣言,损害公司声誉或影响股价稳定的;

  (13)利用职权对员工打击报复或包庇员工违法乱纪行为的;

  (14)有其他违章违纪行为,总经理应予以处罚的。

  员工有上述行为,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提交司法部门依法处理。

  2、员工有上述行为造成公司经济损失的,责任人除按上条规定承担应负的责任外,按以下规定赔偿公司损失:

  (1)造成经济损失5万元以下(含5万元),责任人赔偿10%-50%;

  (2)造成经济损失5万元以上的,由人力资源部报总经理或董事会决定责任人应赔偿的金额。

  3、员工有权向人力资源部检举、揭发任何人的违纪违章行为,要求处理。

  4、人力资源部接到报告、检举、揭发,应即报经总经理批准后进行调查处理。调查完毕,人力资源部提出《处理意见书》呈报总经理批准,交有关部门执行并通知受处分人。

  4、给予员工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应当慎重决定。必须弄清事实,取得证据,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并允许受处分人进行申辩。

  5、对员工进行处分,应书面通知本人,并记入档案。

  6、员工对处分决定不服的,允许按公司相关的规章制度提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允许向公司上一级主管人员申诉。

  7、受处分的员工,能改正错误,积极工作,在1年内弥补经济损失或完成利润指标的,经所在单位提议或本人要求,部门经理、人力资源部审核后呈报总经理批准,可酌情减轻或免除处分。

  保 密

  1、全体员工都有保守公司秘密的义务。

  2、在对外交往和合作中,须特别注意不泄漏公司秘密,更不准出卖公司的秘密。

  3、公司秘密是关系公司发展和利益,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员工知悉的事项。公司秘密包括下列秘密事项:

  (1)公司经营发展决策中的秘密事项;

  (2)人事决策中的秘密事项;

  (3)专有生产技术及新生产技术;

  (4)重要的合同、客户和贸易渠道;

  (5)公司非向公众公开的财务、证券情况、银行帐户帐号;

  (6)其他董事会或总经理确定应当保守的公司秘密事项。

  (7)公司秘密应根据需要,限于一定范围的员工接触。

  (8)非经批准,不准复印、摘抄秘密文件、资料。

  (9)记载有公司秘密事项的工作笔记,持有人必须妥善保管。如有遗失,必须立即报告并采取补救措施。

  (10)接触公司秘密的员工,未经批准不准向他人泄露。非接触公司秘密的员工,不准打听、刺探公司秘密。

  (11) 对保守公司秘密或防止泄密有功的,予以表扬、奖励。

  违反本规定故意或过失泄露公司秘密的,视情节及危害后果予以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直至予以除名。

  宿舍管理

  1、住集体宿舍的员工应服从管理、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讲究卫生、文明礼貌、注意安全。

  2、住宿员工应爱护宿舍内各项公物及设施,损坏、遗失公物者必须照价赔偿。

  3、住宿员工应向公司交纳住宿费、水电费、卫生费等,在每月工资中扣除。

  4、集体宿舍内不得私自留宿他人,违者视情节轻重处理。特殊情况需留宿的,须先报告人力资源部审批。

  5、不准在宿舍内高声喧哗;宿舍内各项文娱活动应在晚上11点前结束,以免影响他人休息。不准在宿舍内干违法乱纪的事。

  6、员工搬离集体宿舍时,须将所领用的公物交还给公司。

  7、凡离职的员工,必须在办理离职前退还住房,否则公司有权不办理调动手续。

  事故原因及防治

  事故的发生决非偶然,多数事故是由不安全的行为引起,有些则来自不安全的生产条件。

  1、容易导致事故行为:不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不符合劳动安全规定的穿着和打扮、不符合操作规程的工作行为、工作时间精力分散,闲谈打闹

  2、 容易引起事故的条件:工作环境不清洁、材料堆放不符合要求、设备防护装置损坏、高噪音,低照明。

  3、 防治事故的方法:设置安全通道、采用安全的工作方法、消除不安全因素、时刻警惕和注意。

  请记住:没有一套规定能涉及所有领域,还有的可能与某些协议或文件相抵触,但有一点是不变的: 问你的领导。

  4、如果你不知道做某项工作的安全方法应向你的领导请教,注意他是怎么说的。

  5、保持警惕,知道怎样应付紧急情况,记住灭火器、消防栓的位置,记住消防及紧急救援电话。

  6、工作区内及工作时间内严禁喝酒。

  7、发现不安全因素请马上向领导汇报。

  8、帮助新工人或没有经验的工人,告诉他们那些是危险的,如何安全的工作。

  9、通知所有可能因为你的工作而受伤的人。和他人一起工作,卸重物或做可能伤害他的事之前一定要通知他。在确信下面没有人之前不要向下扔任何物品。

  10、公司范围内禁止打闹,嬉戏。

  11、注意遵守任何警告。

  12、穿和体的服装,尤其是在运动的机器周围,不要穿松松垮垮的衣服或戴首饰。

  13、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提升重物:屈膝,保持背部直立,搬过重物品应在别人帮助下进行。

  14、不要跑,注意脚下,保持步幅,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平衡。

  15、缺乏安全常识不能成为违章的借口。

  16、对员工安全健康工作的有效管理,是减轻工作伤害、降低职业病发生率及相关费用至关重要。

  17、领导应建立并保持一套适用于单位的系统的政策规定。帮助工人意识到工作中存在的危险,保护他们不受伤害。

  18、安全工作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自己。执行安全规定与否由你决定—它们是为保护你制定的。任何类型的伤害、危险都应马上汇报。

  避免火灾

  1、 火的常识

  1)火的燃烧必备三个因素:可燃物、火种和空气(氧气),断其一点即可灭火。

  2) 火灾的类型:

  最常见的火灾。火灾源为木头、纸、橡胶、塑料等。可用水、干粉、泡沫灭火器。

  易燃气体、液体或甘油等。这类物品造成的火灾很难扑灭。需要用特殊的灭火器(干粉、泡沫)由易燃金属引起的火灾,如镁、钛、锆、钠等。由电路引起的火灾,扑救时必须先断电,后扑救。注意:好的工作环境可避免火灾、好的工作经验可避免火灾、好的工作习惯可避免火灾。

  2、防火安全

  每个人都应知道灭火器的确切位置,尤其是本人工作区附近的灭火器材。

  万一发生火灾,不要紧张,首先应考虑人员安全,发出警报,待所有人员安全疏散后再抢救财产。

  不要随意改装灭火器材,非灭火不要随意搬动。灭火器材附近必须保持清洁,不许堆放杂物。

  应设置投放杂物的垃圾桶,碎屑杂物等随手丢进垃圾桶,消除火灾隐患。

  油料搬运或暂时储存时应使用安全的容器盛放。

  不要在易燃易爆物品、化学物品等存放区内吸烟。

  使用气割或电焊工具时应有防护用品。不要用易燃易爆的危险品清洗零件或工具。

  给车辆加油时储油桶应放在地上。而且加油时必须关闭引擎。

  工作区不得有明火,保持工作场所干净整洁,物品存放有序,这样可以消除火灾隐患。

  存放易燃品的容器应有明确标志,并注明其化学成分。使用便携式加热装置时必须远离易燃品。

  所有材料的存储、处理及堆放都必须考虑其化学特性。

  了解你所接触的化学品,在火灾发生时给消防员以适当的提醒。

  三,紧急出口

  所有建筑物应建有紧急出口。出口应直接通往街道等开放的空间。

  在危险地区或烟、火有可能堵塞出口的地方,应设有两个出口且距离较远。

  紧急出口和通往出口的通道必须保持畅通无阻,任何时候都可通过。

  供50 人出入或危险地区的紧急出口应向撤离方向打开。

  出口应有明显标志,紧急出口的标志应与周围环境有明显区别。

  “紧急出口”应高于6 英寸(152 毫米)的印刷体。不是出口但容易被认为是出口的门、通道等处,应标明“不是出口”或类似标志。

  环境卫生

  1、场所

  (1) 所有工作场所、通道、库房和办公室都应保持良好卫生,清洁有序。

  (2)干净整洁的工作环境有助于减少火灾的可能性,降低事故发生率,因此请从自己做起,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

  (3)将材料码放整齐,按正确方法存放。

  (4) 木材上及开启的包装上的钉子应及时拔掉或砸弯。桶周围的钉子应在开盖时拔掉。

  2、 垃圾

  (1)工作后应打扫卫生,将废弃物扔进垃圾桶。

  (2)不用的水杯、废弃物等杂物应及时处理。

  (3)所有的垃圾、固体、液体废料都应尽快清除,以避免危害健康或影响环境整洁。

  (4)不得随意丢弃烟头、果皮、纸屑等生活垃圾等。

  3、地板

  (1)所有地板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并且无地脚螺钉、碎屑、松动板、坑或凸台。

  (2) 潮湿的工作场所,应保持地漏通畅,如有必要应为操作员提供临时地板、脚踏板、垫子或其他干燥的供站立的地方。

  危险能源控制(上锁/加标签)

  1、 定义

  上锁是防止能量从电源流入设备的一种方法,它通过把锁定装置(开关)安装在电源上,让使用该能源的设备无法运转。加标签是将标签放在能源上,标签是警告人们不要使用能源,而其本身不能达到阻止能源泄漏的目的。

  2、 能源动力部门应按标准做到:

  制定书面能量管理文件,详细解释上锁/加标签的重要意义。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包括:如何关闭设备、如何隔绝设备、如何安装和拆除锁定装置、如何将储存的能量安全释放到零状态。对实际操作者的培训应包括:什么是危险能源、鉴别工作区内的能源、进行上锁、关闭、开启操作。

  3、需要上锁的能源:电力装置、机动装置(滑轮、车轮、齿轮、车辆)、气动装置、液汽装置、液压、气压、热力(蒸汽或热水)、重力等。

  4、 能量意外泄漏的危害:意外启动、电冲击、 致残或致死等。

  5、需要上锁/加标签过程:关闭设备、隔绝设备、锁定装置的安装和拆除、将能量安全释放到零状态。

  6、设备关闭和隔绝:通知所有有关人员马上进行上锁程序、找到设备所有电源,包括隐蔽的电源、如果设备有一处以上的电源,你必须确保知道机器及所有电源的位置。

  7、 锁定装置的锁定、开启:按照规定关闭设备、切断总闸、再将设备的开关打开以确保总闸确实已经关闭、试着将设备重新启动以确保能量以隔绝,然后再将开关扳回零位置、用你自己的锁锁定全部有关电源、检查锁定装置以保证设备无法启动。如果几个人共同用一台设备,则每个人都需有一把锁,当另一工人正在使用机器时可防止意外启动。如果所有能源都已锁定,应通知其他人员,通知的方法是在能源处加标签。进行维护保养工作前设备必须处于能量为零状态。打开阀门,放出系统内的气体或储存的高压液体,或用适用于公司设备的具体方法释放设备中的能量。

  检查机器,确保所有能量都已被释放。维修保养结束后,拿走所有工具,把保护装置放回原处。并撤掉标签、接通电源、启动设备。

  工具设备

  1、 压缩气体

  只能使用经有关部门认可的气瓶。气瓶只能按正确的方法搬运或滚动,不能拖、扔或用电磁铁、吊绳等搬运。(除非吊绳附有特为气瓶设计的托板)

  所有气瓶都应被当作满的气瓶妥善处理。气瓶应在通风处存放,远离热源。如果存放在楼内,则应远离各种炉子、加热器,及油、锯屑、刨花等易燃物。

  气瓶应稳妥的放在指定位置,远离电梯或过道,因为在这些地方气瓶容易被撞倒或被倒下的东西砸坏。在楼内不要将氧气瓶和乙炔或其他类的气瓶放的过近。如果气瓶存放于户外,应远离冰或积雪,如果周围气温较高,应避免阳光直射。

  2、叉车

  (1)叉车的使用规定

  经过培训并经认可的人员方可驾驶叉车(驾驶证)。

  不得使用带故障的叉车,无论何时出现故障都应停止工作直到修好为止。

  除非工作条件不允许,否则高举的叉车都应有过头保护。

  叉车装载的货物威胁到操作员时,应在叉车上安装过头保护装置。给卡车装货时,卡车不仅要制动,还应在后轮塞上楔子以避免其转动。

  (2)叉车安全行驶规则:

  右侧行驶、不超速行驶、与其他车辆保持三个车长距离、路口减速、人在车右侧。

  不要在车上做危险动作、不要骑在车上、座位上或车背上、手臂不要伸出车外、面对叉车前进方向、任何时候都应知道你的车在何处。

  注意头顶上的东西,在立体仓库作业必须戴安全帽、注意清理油污、注意光线变化、不要拖、拉货物、小心货物的边缘、往车上装卸货物时,用东西楔住车轮避免车子移动。

  升降货物前,将车子停稳后再升降、确保叉车完全伸入货盘、不载超高货物。

  确保货物平衡且稳定后再启动、不能搬动货盘已经损坏的货物,不要运送超过叉车的承载能力或不稳定货物。

  (3)叉车的维修和保养,由于一个公司有不同厂家生产的不同型号的叉车,在驾驶前亲自检查一下是必要而且重要的。应进行检修后检修工应向操作者报告修理情况。不要使用不安全设备,是否为操作者安装安全防护装置,许多事故是由于操作者被装置绊倒或弹起造成给装置补充能量至关重要。

  (4)安全检查应做如下工作:

  检查叉车制动装置、车盖及零件、轮子及轮胎、损坏或松动的零件、燃料、曲轴箱油位、散热器水位、空气滤清器、风扇皮带、液压油、电池和特殊型号的叉车要求的其他方面。

  (5)操作者应在座位上检查:刹车、油压表、水温表、安培表

  (6)启动后检查操纵,车轮转动应轻松自如,在停止前不能发出尖叫声、小时计、前灯、尾灯、警灯及其他灯、离合器、液压和其他控制。

  (7)运货时让操作者将货物运到目的地,让工人进入车内并注意他们是否在启动叉车时进行必要的检查。

  (8)如果工厂内有斜坡,操作者在上岗前应进行载货上下坡,让他们练习在拥挤的地段运货,帮助他们熟悉驾车环境。

  (9)要提高操作者安全意识,应该引起操作者的重视从而减少由于他们疏忽而造成的材料浪费。

  3、机器保护装置

  (1)工人在操作机器时有可能被扎伤、夹伤或被旋转、飞溅出的零件伤害,则应在机器上安装保护装置,保护装置本身不得有造成人身伤害的可能。

  (2)操作者的保护装置的作用是保护工人在操作进行过程中,身体任何部分都不会进入危险区域。

  (3)移动材料用的工具应有保护装置,以防工人把手放在危险位置。

  4、 电动工具

  (1)使用电动工具时你必须做到:穿上合适的个人保护装置、按规程保养工具。使用工具所带的安全装置,这包括机器保险、手动开关、安全锁。正确的使用工具,配件应配套。

  (2)电动工具伤害的两个来源:来自设备内部,例如电、叶片和其他运动部件。来自设备外部,例如飞溅物和火花。

  3、一般安全规程:

  (1)保持工作场地清洁。穿适当的工作服,摘下首饰。

  (2)保持工具尖利、润滑(或其他保养)放在安全干燥处。

  (3) 定期检查你的工具,但不能使用你没有获得使用资格的工具。

  (4)使用工具附带的安全装置,包括:支架(三脚架)、双倍绝缘和安全保险功能。

  (5)确保机器的防护罩还在,使用安全眼镜,耳朵保护装置和适当的保护面罩。

  (6)携带工具应握手柄,保持线路清楚松弛。选择大小适当的工具,包括所有附件。

  个人安全防护

  1、个人安全防护

  对于一些有可能飞溅碎屑或液体,或可能产生强光的的特殊工作岗位,如电焊、磨削等,请戴上防护眼镜。

  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佩戴不同的防护手套和应穿安全鞋。

  在距地面1.5 米或更高的地方工作应系安全带或其他类型的保护装置。

  应按规定着装工作服,不得穿松松垮垮或不整齐的衣服上班。不得将锋利的工具放在衣兜内。

  电动设备一定要有防护罩。如果设备维修需要取下防护罩,那么维修后设备启动前应将防护罩安装回正确位置。

  2、眼的保护

  (1)对于出现在下列场所的人必须进行适当的眼睛保护:

  灰尘、粉末、烟、油雾(空气中非常小的颗粒);飞溅物,也包括各类型的液体;强光,例如;电焊的电弧;辐射(热和光,光中包括一种新的危害—激光);机械的刺激剂;多种危害的混合

  这适合于管理者、负责人、来访者包括管理者和职员。

  (2)保护的类型

  每一种眼睛保护针对一种特殊的伤害。典型的眼睛保护包括:安全眼镜、防尘、面罩

  (3)选择适当的眼镜

  防尘镜、安全眼镜和面罩的选择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应买合适的眼睛保护器具。

  (3)检验和保养

  如果镜片脏的使你看不见东西,那么它对眼睛也不会有好的保护效果。通过脏镜片看东西不仅会引起眼睛紧张,而且工人经常会以此为原因不进行眼睛保护。保护眼睛最重要的一点是消除工作场所的危害。

  (4)焊接、切割操作必须进行眼睛保护

  3、脚的保护

  (1)对脚有危害的情况包括:

  利物或重物落在脚趾上或脚面上。挤压—脚或脚趾被两件物品挤压或被物体碾过。戳刺—锋利的物品划破脚底。触电—与输电线或其他设备接触使脚遭受电击。滑倒—在水、油或化学品表面打滑或跌倒。化学品—化学品或溶剂将一般的鞋腐蚀并对脚造成伤害。温度—绝热或通风造成的太热或太冷对脚造成的伤害。长期潮湿还会使脚感到不适和感染。

  4、手的保护

  (1)对手较为常见的伤害来源于:机械,包括:切割、冲压、碾或擦伤。过冷或过热。电击或烧伤。化学品或病菌对皮肤的刺激,常称为“接触性皮炎”。

  (2)错误保护的危险

  使用错误的保护装置可能比不用更糟,因为在没有保护时你至少会更注意些。

  (3)保护器材类型

  手套是最常见的保护品。但使用任何一种手套工作或接近机械时都应特别注意,因为手套本身并不能消除危险。工程控制是最好的保护。先进的工艺、科学的防护装置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五, 防止打滑、磕绊、摔倒

  (4)打滑、磕绊、摔倒的原因

  摩擦力—阻止两个相对运动物体之间的一种阻碍。例如两脚与路面之间的力。

  动量—速度与质量的速度,也就是说相同质量的物体以较高的速度运动比以较低的速度运动有更大的能量。

  引力—当你摔倒时,这是一个推动力,因此很重要的一点是保持力的平衡以使你不致摔倒。

  (5)减少打滑、磕绊、摔倒的方法

  安全行走的技巧,如果你必须要走在一个潮湿的表面,甚至只是通过停车场到工作间,也应小步轻轻的走。清除地面水迹。别让车间地板上或靠近机械的地方有油脂。

  (6)减少打滑、磕绊、摔倒的工作规程

  预先查看你将搬运的重物。确信光线适当。

  保持工作场地的工件摆放有序,无杂物。做出明显的分界线将工作区与通道分开

  通道和其他通过区的通畅。不从任何高台上跳下,如叉车、站台或升降机

  报告所有这些问题,包括:地毯不平、楼梯或栏杆有裂纹。在任何时候保持平衡

  六,梯子使用

  使用真正的梯子,决不能用箱子、椅子或工作台代替梯子,使用前检查梯子,不能用没有梯级或有其他问题的梯子。当你登梯子时,应面对梯子使用两手,用升降机为你输送材料和工具

  保持重心靠近梯子,调整梯子的位置,不要过高、不能多人同时用一台梯子和站在伸展性梯子的顶部。如果你不用梯子,不要离梯子太近,以免物体落下或梯子不平衡

  ISO9001:2000基础知识

  一、ISO9000的由来

  任何标准都是为了适应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等客观因素发展变化的需要而产生,ISO9000亦是如此。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使顾客需要把自己的安全、健康、日常生活置于“质量大堤的保护之下”;企业为了避免因产品质量问题而巨额赔款,要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来提高信誉和市场竞争力;世界贸易的发展迅速,不同国家、企业之间在技术合作、经验交流和贸易往来上要求有共同的语言、统一的认识和共同遵守的规范。现代企业内部协作的规模日益庞大,使程序化管理成为生产力发展本身的要求。这些原因共同使ISO9000标准的产生成为必然。

  1979年ISO组织成立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TC176,专门负责制定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

  1979年英国标准协会BSI向ISO组织提交了一份建议,倡议研究质量保证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国际标准化问题。同年ISO批准成立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TC176,专门负责制定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TC176主要参照了英国BS5750标准和加拿大CASZ299标准,从一开始就注意使其制定的标准与许多国家的标准相衔接。

  ISO9000的诞生

  人们并未等太长时间,在各国专家努力的基础上,国际标准化组织在1987年正式颁布了ISO9000系列标准(9000~9004)的第一版。ISO9000标准很快在工业界得到广泛的承认,被各国标准化机构所采用并成为ISO标准中在国际上销路最好的一个。截止1994年底已被70多个国家一字不漏地采用,其中包括所有的欧洲联盟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国家、日本和美国。有50多个国家建立了国家质量体系认证/注册机构,开展了第三方认证和注册工作。有些国家,等待注册的公司队伍如此之长,要等上几个月甚至1年才能得到认证。ISO9000标准被欧洲测试与认证组织EOTC作为开展本组织工作的基本模式。欧洲联盟在某些领域如医疗器械的立法中引用ISO9000标准,供应商在某些领域必须取得ISO9000注册。许多公司得出的结论是,要想与统一起来的欧洲市场做生意,取得ISO9000注册是绝对有好处的。许多国家级和国际级产品认证体系如英国标准化协会BSI的风筝标志、日本JIS标志都把ISO9000作为取得产品认证的首要要求,把ISO9000结合到产品认证计划中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Idt ISO 9001:2000

  代替GB/T 19001-94

  前 言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的联合会。制定国际标准工作通常由IS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各成员团体若对某技术委员会确定的项目感兴趣,均有权参加该委员会的工作。与ISO保持联系的各国际组织(官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可参加有关工作。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电工技术标准化方面保持密切合作的关系。

  国际标准是根据ISO/IEC导则第3部分的规则起草的。

  由技术委员会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提交各成员团体投票表决,需取得了至少3/4参加表决的成员团体的同意,国际标准草案才能作为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本标准中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一些专利权问题,这一点应引起注意,ISO不负责识别任何这样的专利权问题。

  国际标准ISO9001是由ISO/TC176/SC2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质量体系分技术委员会制定的。

  由于ISO9001已作了技术性修订,ISO9001第三版取代第二版(ISO9001:1994)。ISO9002:1994和ISO9003:1994的内容已反映在本标准中,故本标准发布时,这两项标准将作废。原已使用ISO9002:1994和ISO9003:1994的组织只需按第1.2条的规定删减某些要求,仍可以使用本标准。

  本标准的名称发生了变化,不再有“质量保证”一词。这反映了本标准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包括了产品质量保证和顾客满意。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都是提示的附录。

  0 .1引言

  总则

  采用质量管理体系应该是组织的一项战略性决策。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实施受各种需求、具体的目标、所提供的产品、所采用的过程以及组织的规模和结构的影响。本标准无意统一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构或文件。

  本标准所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是对产品要求的补充。“注”是理解和澄清有关要求的指南。

  本标准能用于内部和外部(包括认证机构)评价组织满足顾客、法律法规和组织自身要求的能力。

  本标准的制定已经考虑了GB/T 19004-2000中所阐明的质量管理原则。

  0.2过程方法

  本标准鼓励在制定、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以及改进其有效性时采用过程方法,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

  为使组织有效运行,必须识别和管理众多相互关联的活动。通过利用资源和管理,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项活动,可以视为一个过程。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可直接形成下一过程的输入。

  组织内过程系统的应用,连同这些过程的识别和相互作用及其管理,可称之为“过程方法”。

  过程方法的优点是对过程系统中单个过程之间的联系以及过程的组合和相互作用进行连续的控制。

  过程方法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应用时强调以下方面的重要性:

  a)理解和满足要求;

  b)需要从增值的角度考虑过程;

  c)获得过程业绩和有效性的结果;

  d)基于客观的测量,持续改进过程。

  图1所反映的基于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模式展示了4-8章中所提出的过程联系。这种展示反映了在规定输入要求时,顾客起着重要的作用。顾客满意的监视需评价顾客对组织是否满足其要求的感知的相关信息。该模式虽覆盖了本标准的所有要求,但却未详细地反映各过程。

  注:此外,称之为“PDCA”的方法可适用于所有过程。PDCA模式可简述如下:

  P-策划:根据顾客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建立提供结果所必要的目标和过程;

  D-做:实施过程;

  C-检查:根据方针、目标和产品要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结果;

  A-行动: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业绩。

  与GB/T 19004的关系

  GB/T19001-2000和GB/T19004-2000已制定为一对协调一致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这两项标准相互补充,但也可单独使用。虽然两项标准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但具有相似的结构,以有助于他们作为协调一致的一对标准的应用。

  GB/T19001-2000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可供组织内部使用,也可用于认证或合同目的。在满足顾客要求方面,GB/T 19001-2000所关注的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与GB/T19001-2000相比,GB/T 19004-2000对质量管理体系更宽范围的目标提供了指南。除了有效性,该标准还特别关注持续改进一个组织的总体业绩与效率。为最高管理者希望通过追求业绩持续改进而超越GB/T19001-2000要求的那些组织,GB/T19004-2000推荐了指南。然而,GB/T19004-2000无意用于认证或合同目的。

  0.3 与其他管理体系的相容性

  为了使用者的利益,本标准与GB/T24001-1996相互趋近,以增强两类标准的相容性。

  本标准不包括针对其他管理体系的特定要求,例如环境管理、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财务管理或风险管理有关的特定要求。然而本标准使组织能够将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与相关的管理体系要求结合或一体化。组织为了建立符合本标准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可能会改变现行的管理体系。 图1 过程方法模式

  1范围

  1.1 总则

  本标准为同时有下列需求的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a) 需要证实其有能力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

  b) 通过体系的有效应用,包括持续改进体系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与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注:在本标准中,术语”产品”仅适用于提供的预期产品,不适用于非预期的副产品。

  1.2 应用

  本标准规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意在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

  当本标准的任何要求由于组织及其产品的特点而不适用时,可以考虑进行删减。

  除非删减仅限于第7章中那些不影响组织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的能力或责任的要求, 否则不能声称符合本标准。

  2 引用标准

  通过在本标准中的引用,下列标准包含了构成本标准规定的内容。对版本明确的引用标准,该标准的增补或修订不适用。但是,鼓励使用本标准的各方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dt ISO9000:2000)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GB/T19000-2000给出的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描述供应链所使用的以下术语经过了更改,以反映当前的使用情况:

  供方 组织 顾客

  本标准中的术语“组织”用以取代GB/T19001-1994所使用的术语“供方”,术语“供方”用以取代术语“分承包方”。

  本标准中所出现的术语“产品”,也可指“服务”。

  4. 质量管理体系

  4.1 总要求

  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

  组织应:

  a) 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组织中的应用(见1.2);

  b) 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c) 确定为确保这些过程的有效运作和控制所需的准则和方法;

  d) 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作和监视;

  e) 测量、监视和分析这些过程;

  f) 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对这些过程所策划的结果和对这些过程的持续改进。

  组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管理这些过程。

  注:上述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应当包括与管理活动、资源提供、产品实现和测量

  有关的过程。

  针对组织所外包的任何影响产品符合性的过程,组织应确保对其实施控制。对此类外包过程的控制应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加以识别。

  4.2 文件要求

  4.2.1 总则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包括:

  a) 形成文件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声明;

  b) 质量手册;

  c)本标准所要求的形成文件的程序;

  d) 组织为确保其过程有效策划、运作和控制所需的文件;

  e)本标准所要求的质量记录(见4.2.4)。

  注: 1.本标准出现 “形成文件的程序”之处,即要求建立该程序,形成文件,并加以实施和保持。

  2.不同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详略程度取决于:

  a) 组织的规模和活动的类型;

  b) 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复杂程度;

  c) 人员的能力。

  3.文件可采用任何形式或类型的媒体。

  4.2.2 质量手册

  组织应编制和保持质量手册,质量手册包括:

  a) 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包括任何删减的细节与合理性(见1.2);

  b) 为质量管理体系编制的形成文件的程序或对其引用;

  c) 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相互作用的表述。

  4.2.3 文件控制

  质量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应予以控制。质量记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应依据条款4.2.4的要求进行控制。

  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所需的控制:

  a)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以确保文件是充分的;

  b)必要时对文件进行评审、更新并再次批准;

  c)确保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得到识别;

  d)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有关版本的适用文件;

  e)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

  f)确保外来文件得到识别,并控制其分发;

  g)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若因任何原因而保留作废文件时,对这些文件进行适当的标识。

  4.2.4 质量记录的控制

  应制定并保持质量记录,以提供质量管理体系符合要求和有效运行的证据。质量记录应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质量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所需的控制。

  5 管理职责

  5.1 管理承诺

  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活动,对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所作出的承诺提供证据:

  a) 向组织传达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

  b) 制定质量方针;

  c) 确保质量目标的制定;

  d) 进行管理评审;

  e) 确保资源的获得。

  5.2 以顾客为中心

  最高管理者应以增强顾客满意为目标,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确定并予以满足(见7.2.1和8.2.1)。

  5.3 质量方针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质量方针:

  a) 与组织的宗旨相适应;

  b) 包括对满足要求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承诺;

  c) 提供制定和评审质量目标的框架;

  d) 在组织内得到沟通和理解;

  e) 在持续适宜性方面得到评审。

  5.1策划

  5.1.1质量目标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的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包括满足产品要求所需的内容(见7.1)

  a)质量目标应是可测量的,并与质量方针保持一致。

  5.1.2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

  a) 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以满足质量目标以及条款4.1的要求。

  b) 在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更改进行策划和实施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整性。

  5.5 职责、权限和沟通

  5.5.1 职责和权限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组织内的职责、权限及其相互关系得到规定和沟通。

  5.5.2管理者代表

  最高管理者应指定一名管理人员,无论该成员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应具有以下方面的职责和权限:

  a)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

  b)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和任何改进的需求;

  c)确保在整个组织内提高对顾客要求的意识。

  注: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可包括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的外部联络。

  5.5.2 内部沟通

  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在组织内建立适当的沟通过程,并确保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沟通。

  5.6 管理评审

  5.6.1 总则

  最高管理者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评审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评审应包括评价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要,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应保持管理评审的记录(见4.2.4)。

  5.6.2 评审输入

  管理评审的输入应包括以下方面的信息:

  a)审核结果;

  b)顾客反馈;

  c)过程的业绩和产品的符合性;

  d)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

  f)以往管理评审的跟踪措施;

  g)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的变更;

  改进的建议。

  5.6.3 评审输出

  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与以下方面有关的任何决定和措施:

  a)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

  b)与顾客要求有关的产品的改进;

  c)资源需求。

  6 资源管理

  6.1 资源的提供

  组织应确定并提供所需的资源,以

  a)实施、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b)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

  6.2 人力资源

  6.2.1 总则

  基于适当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历,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应是能够胜任的。

  6.2.2 能力、意识和培训

  组织应:

  a)确定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所必要的能力;

  b)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以满足这些需求;

  c)评价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d)确保员工意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质量目标作出贡献;

  e)保持教育、培训、技能和经历的适当记录(见4.2.4)。

  6.3 基础设施

  组织应确定、提供并维护为实现产品的符合性所需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包括,如:

  a)建筑物、工作场所和相关的设施;

  b)过程设备,包括硬件和软件;

  c)支持性服务,如运输或通讯。

  6.4 工作环境

  组织应确定和管理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

  7 产品实现

  7.1 产品实现的策划

  组织应策划和开发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产品实现的策划应与质量管理体系其他过程的要求相一致(见4.1)。

  在对产品进行策划时,组织应在适当时确定以下方面的内容:

  a)产品的质量目标和要求;

  b)针对产品确定过程、文件和资源的需求;

  c)产品所要求的验证、确认、监视、检验和试验活动,以及产品接收准则;

  d)为实现过程及其产品满足要求提供证据所需的记录。

  策划的输出形式应适于组织的运作方式。

  注 1:对应用于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包括产品实现过程) 和资源作出规定的文件可称之为质量计划。

  2:组织也可将条款7.3的要求应用于产品实现过程的开发。

  7.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7.2.1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组织应确定:

  a)顾客规定的要求,包括对交付及交付后活动的要求;

  b)顾客虽然没有规定,但规定的用途或已知的预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

  c)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

  d)组织确定的任何附加要求。 7.2.2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

  组织应评审与产品有关的要求。

  评审应在组织向顾客作出提供产品的承诺之前进行(如:提交标书、接受合同或订单及接收合同或订单的更改),并应确保:

  a)产品要求得到规定;

  b)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订单的要求已予解决;

  c)组织有能力满足规定的要求。

  评审结果及评审所引发的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

  若顾客提供的要求没有形成文件,组织在接收顾客要求前应对顾客要求进行确认。

  若产品要求发生变更,组织应确保相关文件得到修改,并确保相关人员知道已变更的要求。

  注:在某些情况中,如网上销售,对每一个订单进行正式的评审可能是不实际的,而 代之评审有关的产品信息,如产品目录、产品广告内容等。

  7.2.3 顾客沟通

  组织应对以下有关方面确定并实施与顾客沟通的有效安排:

  a)产品信息;

  b)问询、合同或订单的处理,包括对其的修改;

  c)顾客反馈,包括顾客投诉。

  7.3 设计和开发

  7.3.1 设计和开发策划

  组织应对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进行策划和控制。

  在进行设计和开发策划时,组织应确定:

  a)设计和开发阶段;

  b)适合每个设计和开发阶段的评审、验证和确认活动;

  c)设计和开发的职责和权限。

  组织应对参与设计和开发的不同小组之间的接口实施管理,以确保有效的沟通,并明确职责分工。

  策划的输出应随设计和开发的进展,在适当时予以更新。

  7.3.2 设计和开发输入

  应确定与产品要求有关的输入,并保持记录(见4.2.4)。这些输入应包括:

  a)功能和性能要求;

  b)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

  c)适用时,以前类似设计提供的信息;

  d)设计和开发所必需的其他要求。

  对这些输入的充分性应进行评审。要求应完整、清楚,并且不能自相矛盾。

  7.3.3 设计和开发输出

  设计和开发的输出应以能够针对设计和开发的输入进行验证的方式提出, 并应在放行前得到批准。

  设计和开发输出应:

  a)满足设计和开发输入的要求;

  b)为采购、生产和服务提供适当的信息;

  c)包含或引用产品接收准则;

  d)规定对产品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必需的产品特性。

  7.3.4 设计和开发评审

  在适宜的阶段,应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系统的评审,以便:

  a)评价设计和开发的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

  b)识别任何问题并提出必要的措施。

  评审的参加者应包括与所评审的设计和开发阶段有关的职能的代表。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

  7.3.5 设计和开发验证

  为确保设计和开发输出以满足输入的要求,应对设计和开发进行验证。验证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

  7.3.6 设计和开发确认

  为确保产品能够满足规定的或已知预期使用或应用的要求,应按所策划的安排(见7.3.1)对设计和开发进行确认。只要可行,确认应在产品交付或实施之前完成。确认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

  7.3.7 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

  应识别设计和开发的更改,并保持记录。在适当时,应对设计和开发的更改进行评审、验证和确认,并在实施前得到批准。设计和开发更改的评审应包括评价更改对已交付产品及其组成部分的影响。

  更改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

  7.4 采购

  7.4.1 采购过程

  组织应确保采购的产品符合规定的采购要求。对供方及采购的产品控制的类型和程度应取决于采购的产品对随后的产品实现或最终产品的影响。

  组织应根据供方按组织的要求提供产品的能力评价和选择供方。应制定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的准则。评价结果及评价所引发的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

  7.4.2 采购信息

  采购信息应表述拟采购的产品,适当时包括:

  a) 产品、程序、过程和设备批准的要求:

  b) 人员资格的要求;

  c) 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在与供方沟通前,组织应确保规定的采购要求是充分的。

  7.3.3 采购产品的验证

  组织应建立并实施检验或其他必要的活动,以确保采购的产品满足规定的采购要求。

  当组织或其顾客拟在供方的现场实施验证时,组织应在采购信息中对拟验证的安排和产品放行的方法作出规定。

  7.5 生产和服务提供

  7.3.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组织应策划并在受控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服务提供。适用时,受控条件应包括:

  a)获得表述产品特性的信息;

  b)获得作业指导书;

  c)使用适宜的设备;

  d)获得和使用监视和测量装置;

  e)实施监视和测量;

  f)放行、交付和交付后活动的实施。

  7.5.2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当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时,组织应对任何这样的过程实施确认。这包括仅在产品使用或服务已交付之后缺陷才变得明显的过程。

  确认应证实这些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

  组织应规定确认这些过程的安排,适用时包括:

  a)为过程的评审和批准所规定的准则;

  b)设备的认可和人员资格的鉴定;

  c)使用特定的方法和程序;

  d)记录的要求(见4.2.4);

  e)再确认。

  7.5.3 标识和可追溯性

  适当时,组织应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使用适宜的方法识别产品。

  组织应针对监视和测量要求识别产品的状态。

  在有可追溯性要求的场合,组织应控制并记录产品的唯一性标识(见4.2.4)。

  注:在某些行业,技术状态管理是保持标识和可追溯性的一种方法。

  7.5.4 顾客财产

  组织应爱护在组织控制下或组织使用的顾客财产。组织应识别、验证、保护和维护供其使用或构成产品一部分的顾客财产。当顾客财产发生丢失、损坏或发现不适用的情况时,应报告顾客,并保持记录(见4.2.4)。

  注:顾客财产可包括知识产权。

  7.5.5产品防护

  在内部处理和交付到预定的地点期间,组织应针对产品的符合性提供防护,这种防护应包括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防护也应适用于产品的组成部分。

  7. 6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组织应确定需实施的监视和测量,以及为产品符合确定的要求(见7.2.1)提供证据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装置。

  组织应建立过程,以确保监视和测量活动可行并以与监视和测量的要求相一致的方式实施。

  当有必要确保有效结果时,测量设备应:

  a)对照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基准的测量基准,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或验证。当不存在上述基准时,应记录校准或验证的依据;

  b)必要时进行调整或再调整;

  c)得到识别,以确定其校准状态;

  d)防止可能使测量结果失效的调整;

  e)在搬运、维护和贮存期间防止损坏或失效;

  此外,当发现设备不符合要求时,组织应对以往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记录。组织应对该设备和任何受影响的产品采取适当的措施。校准和验证结果的记录应予保持(见4.2.4)。

  当用于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时,计算机软件满足预期用途的能力应予以确认。确认应在初次使用前进行,并在必要时予以重新确认。

  注:作为指南,参见GB/T 19022 .1和GB/T 19022 .2。

  8 测量、分析和改进

  8.1 总则

  组织应策划并实施所需的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以便:

  a)证实产品的符合性;

  b)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

  c)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这应包括对适用方法及应用程度的确定,包括统计技术。

  8.2 监视和测量

  8.2.1 顾客满意

  作为对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一种测量,组织应监视顾客对组织是否满足其要求的感知的有关信息。获取和利用这种信息的方法应予以确定。

  8.2.2 内部审核

  组织应按计划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审核,以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是否:

  a)符合策划的安排(见7.1)、本标准的要求以及组织所确定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b)得到有效实施与保持。

  考虑拟审核的过程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组织应对审核方案进行策划。应规定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审核员的选择和审核的实施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审核员不应审核自己的工作。

  策划和实施审核以及报告结果和保持记录(见4.2.4)的职责和要求应在形成文件的程序中作出规定。

  负责受审区域的管理者应确保及时采取措施,以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及其产生的原因。跟踪活动应包括对所采取措施的验证和验证结果的报告(见8.5.2)。

  注:作为指南,参见GB/T19021.1、GB/T19021.2及GB/T19021.3。

  8.2.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组织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进行监视,并在适用时进行测量。这些方法应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当未能达到所策划的结果时,应在适当时采取纠正和纠正措施,以确保产品的符合性。

  8.2.4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组织应对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要求得到满足。这种监视和测量应依据策划的安排(见7.1),在产品实现过程的适当阶段进行。

  应保持符合接收准则的证据。记录应指明有权放行产品的人员(见4.2.4)。

  除非得到有关授权人员的批准,适用时得到顾客的批准,否则在所有策划的安排(见7。1)均已圆满完成之前,不得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

  8.3 不合格品控制

  组织应确保不符合产品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不合格品控制以及不合格品处置的有关职责和权限应在形成文件的程序中作出规定。

  组织应采取下列一种或几种方法,处置不合格品:

  a)采取措施,消除发现的不合格;

  b)经有关授权人员批准,适用时经顾客批准,让步使用、放行或接收不合格品;

  c)采取措施,防止其原预期的使用或应用。

  应保持不合格的性质以及随后所采取的任何措施的记录,包括所批准的让步的记录(4.2.4)。

  应对纠正后的产品再次进行验证,以证实符合要求。

  当在交付或开始使用后发现产品不合格时,组织应采取与不合格的影响或潜在影响的程度相适应的措施。

  8.4 数据分析

  组织应确定、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以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评价在何处可以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这应包括来自监视和测量的结果以及其他有关来源的数据。

  数据分析应提供有关以下方面的信息:

  a)顾客满意(见8.2.1);

  b)与产品要求的符合性(见7.2.1);

  c)过程和产品的特性及趋势,包括采取预防措施的机会;

  d)供方。

  8.5 改进

  8.5.1 持续改进

  组织应通过使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8.5.2 纠正措施

  组织应采取措施,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防止再发生。纠正措施应与所遇到不合格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的要求:

  a)评审不合格(包括顾客投诉);

  b)确定不合格的原因;

  c)评价确保不合格不再发生的措施的需求;

  d)确定和实施所需的措施;

  e)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见4.2.4);

  f)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

  8.5.3 预防措施

  组织应确定措施,以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其发生。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

  应编制形成文件的程序,以规定以下方面的要求:

  a)确定潜在不合格及其原因;

  b)评价防止不合格发生的措施的需求;

  c)确定并实施所需的措施;

  d)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见4.2.4);

  e) 评审所采取的预防措施。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新员工培训教材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招聘
推荐图文
推荐管理技术
点击排行
最新管理技术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