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型:企业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目前全球企业的经营方式已由产品经营、资本经营向智力经营转移。业界专家指出,智力型经济和以往的经济有着本质的不同。在不久的将来,服务业将取代主导20世纪经济的制造业成为主流,脑力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将凌驾于体力之上。而衡量企业价值的首要因素将不再是有形资产,以人力资源等为代表的无形资产将取而代之。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明创造力将超越效率,成为投资业和公众评价企业发展前景的头号指标。
面对日益严峻的竞争压力,近年来,很多企业纷纷加大智力投入,希望能够成为真正的知识型、智力型企业。可以断言,随着企业智力密集程度越来越高,企业智力的高低将最终决定竞争结局。
那么智力型企业具有哪些特征呢?首先,企业中的人是企业能否具备高智力的首要因素,因此智力型企业应当具备能够培养、吸纳众多高智力人才的能力;其次,得其人而要用其智,也就是说企业要把智力尽量多地注入到企业的产品以及服务中去。
目前,中国企业所拥有的人才还不算多,在向用户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中由企业注入的智力因素还很少,应加快向智力型企业转变的步伐。此外,企业还应建立强大的研究中心,对技术、管理、经营等有关企业发展的各方面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提高企业智力水平的关键
智力对于现代企业无疑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提高企业的智力水平呢?在企业的组成要素中,人是核心载体,因此提高企业智力水平的关键,就在于企业如何能网罗到最优秀的人才,以便使企业的“智力”得以充分的发挥。在企业未来的发展中,只有拥有了高水平的人才,公司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机会。
目前,随着大型国际企业的纷纷“入侵”,以及大量中小型企业的不断涌现,企业之间的竞争开始突出地表现为人力资源质量与数量的竞争,通过人力资源的开发而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已成为一种共识。然而,中国目前正面临人才短缺以及人员流动的问题,高层领导人的短缺尤其严重。一些优秀管理人才的快速流动,也成为了企业所必须面对的挑战。据业界调查分析,目前有43%的中国企业感觉到人才流动是一大问题。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只有5%和4.5%的公司对这项问题感到担忧。此外,在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中,由于企业规模小、人数少,加上知识型企业特有的工作性质,员工往往是一人多用。因此,哪怕是一名人员的流失就有可能导致整个项目的中途夭折,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对于企业来说,如何正确而有效地进行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的人力资源管理成为其目前所面对的最大挑战。
人力资源如何管理?
张先生是一家软件公司的销售主管,能力强、热爱工作、成绩显著。由于工作业绩突出,他被派到他一直心仪已久的上海分公司,升任销售经理。然而,上任后不久,他不但没有表现出领导所期望的热情,甚至还向领导表达了他想辞职的想法。
为什么升职、加薪反而要辞职呢?原来,引起他不满的原因来自他的新上司。由于张先生刚到上海,他的上司很担心他的工作做不好,因此总是安排给他一些很简单的工作,最令他不满的是在他工作时上司还会经常干预。
这个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作为一名智力型员工,张先生本身就具有良好的自治性,这类员工更多地是从事思维性工作,僵硬的工作规则对他们没有多大的意义,他们更喜欢工作富有自主性和挑战性,喜欢更具张力的工作安排。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应采用“无为而治”的管理法则,即通过内在控制来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同时注意收与放的尺度。组织中的工作设计应充分体现员工的个人意愿及价值,尽可能为员工创造一个既安全又舒适的工作环境,不断扩大工作范围,丰富工作内容,使工作多样化、完整化。
情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征之一,无论是父子之情、母子之情、兄弟之情、夫妻之情、朋友之情……哪一种感情都弥足珍贵。然而,对于企业来说,“世界上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这句话说起来冷酷,但是在大多数时候却是真理。如何正确处理情感与制度之间的关系,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大难点。
周先生是一家民营企业的老板,经过10几年的辛勤创业,他的公司逐渐有了一定的规模,然而当他准备集资上市,进行财务统计时,诺大的财务漏洞却让他大吃一惊。最后,不但上市计划搁浅,公司的运营也成了问题。
那么,为什么他没能早早发现公司所存在的问题呢?原因就在于他过分地相信了他的财务经理,也就是他的小舅子。在其担任财务经理期间,经常利用周先生的信任和自己的职务之便,将公司的财产划归己有,在事情暴露之后,他侵吞的大量财产已被其挥霍一空。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企业来说,有些习惯,在管理者看来可能是小事一桩,但对员工来讲,制度的严肃性、真实性就会大打折扣。管理者随心所欲的管理习惯对企业的危害有时是致命的。可以说,制度与人情的适度把握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如果要把两者真正地处理好,制度的制定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要以身作则,在制定管理制度时避免出现前后矛盾、左右冲突的尴尬状况。在不断完善制度的同时,要严格保持制度的原则性。
“唉,在这个公司呆这么久,一次培训的机会都没有,现在的技术更新这么快,我都快黔驴技穷了。”在与朋友的聚会中,小宋忿忿不平地说。在目前很多的企业中,像小宋这样的员工不在少数,很多人在公司呆了4、5年才能得到一次培训机会,面对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越来越难以背负的就业压力,他们深感前途渺茫,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在为员工提供合理的薪酬之外,还应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为员工提供受教育和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的学习机会,使其具备一种终身就业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可以将自身的发展与员工的个人发展有机结合,最终达成“双赢”的目标。
在智力型员工个人发展方面,企业应当充分发挥员工“以位促为,以为争位”的积极性,及时了解智力型员工的个人需求和职业发展意愿,为其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发展机会,创造开拓发挥的最大空间。企业应让员工在工作中有发言权和一定的管理决策权,提供适合其发展的上升道路,随着企业的成长及其贡献度的增大,使其获得公平的职位升迁,或是创造新事业的机会,让员工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在组织中的发展前途,使之与组织形成长期合作、荣辱与共的伙伴关系,为企业尽心尽力地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