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说明
川喜二郎教育训练法,简称KJ法,是由日本人类文化学者川喜二郎整理综合他到各地研究调查时的资料后提出的一种教育训练方法。KJ是它英文名字的缩写。
川喜二郎发现在调查的阶段中,人们对每一种新的事物都抱着"也研究一下"的心态,于是甚至连没有直接关系的资料也一并收集。在开始阶段讲究的是感觉重于理性,对那些党得好奇、有趣或新鲜的事物,都可以记录下来。接下来就是阅读卡片并进行归类,将同一类型的卡片归类成一个系统,并用图表画出各系统之间的关系。久而久之,当再一次翻阅这些卡片时,就会发现:"啊,这个问题,原来还可以这样解决之类的感想。新的构想于是逐渐被激发了出来,复杂的资料和问题,变成了一目了然的关系图。
这是一种思考、研究问题的方法,是对未来的、耒知的问题或者未经检验的问题的有关事实、意见、构思、设想等语言文字资料收集起来,按照"相互接近视为一类"的原则进行统一,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找出规律,开发创造性,以把握问题实质,找出解决问题途径的一种方法。
方法大意
KJ法是一种为了找出工作中诸多问题的本质,以收集大量周边情报的方式,按一定的原则,找出原因及解决方案的方法,是解决复杂问题、开发创造性能力的典型方法之一。具体说来:
1. 培训对象:各阶层员工、领导均适合。
2. 培训目标:从复杂现象中找出问题本质并解决问题。
3. 培训方式:会议讨论方式。
具体操作
准备阶段
1.确定会议室和会议时间。
2.确定议题。
3.准备下列物品:卡片纸大小两种,大的约40~50张,小的约200~300张;图解用的海报或大白纸数张;铅笔、签字笔(红、蓝、黑等)各若干支。(视与会人数定)
4. 主持人应熟悉本方法用一切细节问题。
实施阶段
5. 主持人首先向与会者介绍本法及实施概要,再宣布议题。
6. 运用智力激励法开始讨论。
7. 记录员将各种设想记录在小卡片纸上,注意一个主题或内容只能用一张卡片记录。
8. 讨论结束后分组挑选卡片。
将参加者分成几组,每组五至八人,根据卡片的内容,将内容类似的归为一类,对不属于任何一类的卡片,则单独处理之。
9. 各组分别制作公布牌。
即将每组分出的各类卡片组的内容扼要地归纳在大的卡片纸上,制成公布牌。
10.收集公布牌,根据其内容,将意义相近者重新归成一大类,形成一个大系统,给大系统重新制一个公布牌。大系统可包括几个小系统。
11. 系统的图解化。
把归类的系统的公布牌,即大卡片一张张地贴于海报纸上,然后用各类符号将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12. 构想与整理。
对照图解,试着将图解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性的解释说明,将产生的新构想一并记录下来,再将这一解释写成一篇文章,问题的本质就均在这文章中了。
实施要点
1. 使用智力激励法讨论时,仍应遵循其五大原则,应注意使用智力激励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2. 分组挑选卡片时:
1)相同内容的卡片归纳成一个系统,当张数超过二十张时,应视其内容,再作细分,再细分成二至三个小的系统,一个系统最好不超过五六张卡片。
2)如果有不属于任何一系统的单张卡片,也不可随意把它乱塞到任何一系统中,而应自立门户,独成一个系统。
3)与其说是阅读和挑选卡片,不如说是凭感觉去选择卡片。
4)进行分类时,最好避免由一人作权威,比较好的方式是每个小组成员都持有相同张数的卡片,轮流读出其内容,发现意思相近的卡片,各成员即可提出合并。
3. 系统图解化的时候,由于各系统间的关系很难马上连接正确无误,因此最好先用铅笔进行标记作业,在全体确认无误后,再用各色笔绘出其相互关系。
4. 构想和整理也可说成"将图表用文字表达出来",使其"文章化"。文章化后,应进行修饰圆润,使文章流利。进行文章化表达时,应反复研究图解,弄清各系统间相互关系,然后再确定哪部分适合作文章开头,哪部分作结尾,如何连接其它部分。
特别提醒
1. 本法的"具体操作"之第六、第七两步操作:用智力激励法讨论和记录员构想,也可合并成一步--"相关资料收集"。收集方法很多,笔者简单罗列几项,制成以下图表,供读者参考。
2. 本法也适用于个人单独使用.
对个人而言,必须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收集大量资料,然后再对卡片进行分类、归纳,再图解化、文章化。
3. 意义与其它各不相同的卡片要独成一系统。
4. 文章化时首先应对图解有一个非常清楚的了解。
KJ法的适用范围
KJ法可用于了解市场状况,形成新的构思,筹划组织工作等方面。
读者完全可以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将它应用于其它领域,一定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