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时,要制定经营战略,必须致力于寻找自身核心竞争力可以发挥作用的经营领域,而不应该去涉足核心竞争图片难以作用的经营领域。以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开展多元化经营,把核心竞争力延伸到力所能及的范围,最终会在各个领域取得成功。
企业具备核心竞争力是不是多元化经营就万无一失呢?这里存在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转移问题。即一个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在从事多元化经营时若不能完成其核心竞争力向多元化经营事业领域的转移,则会使这些多元化的事业领域不具备核心竞争力转移来的优势而在竞争中败北。故而,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企业虽具备核心竞争力,其主导产业经营得很出色,但其多元化经营搞得一团糟,如我国的一些知名的烟草、酒业公司等等。原因就出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完成对这些多元化事业领域的转移。具体而言,这些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实践中,在核心竞争力转移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表现在:
1、过分注重有形资产的扩张与动作,不重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转移。
一些企业在多元化经营中,过分注重先进的设备、高水平的生产线、及至所谓“关键技术”,或对收购兼并的企业注入巨额资金,想以高水平的硬件装备使企业的多元化经营处于高起点,岂不知这些硬件装备绝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那些用高水平设备武装起来的多元化事业领域并未因此就成为企业的利润增长点,究其原因就在于那些多元化事业的领域企业核心竞争力并未能移到其中。在这里,海尔的多元化成功这路就值得借鉴。海尔集团在兼并收购方式从事多元化经营时,不仅仅重视注入资金、改进技术,更重要的是注入它的管理方式与企业文化,采用激活“休克鱼”的方法,使企业价值迅速成长,多元化经营大获成功。这其实是海尔在多元化经营中重视了企业核心竞争力转移的结果。
2、多元化经营领域选择不当,不适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转移。
对于已经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而言,多元化经营领域的选择十分关键。有些企业选择的领域盲目跟风。什么赚钱干什么,使得企业选择多元化经营领域过多过滥,并不适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转移。如个别很有实力的酒类企业又做IT业,显然IT业并不适合其已有核心竞争力的转移。在这方面,韩国的大宇集团给人的教训应足够深,其拥有上百亿元资产,横跨123个行业,根本不考虑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转移的适合性,这样企业不垮才怪呢?巨人集团当初在汉字处理软件领域具有明显的战略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后来公司转向医药保健和房地产领域的投资,由于其在汉字处理软件领域已经具有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得到有效的转移,巨人集团的核心竞争力遭到严重削弱,最终因多元化经营分散核心竞争力而陷入泥潭,使巨人集团名存实亡。
多元化经营实践呈现几条规律: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成功率与企业剩余资源拥有量、新行业的吸引力、行业相关性正相关;相关多元化成功率高于不相关多元化,这里并非完全否定不相关多元化;同时,企业从事多元化的经营领域同过去的平均4.2个收缩到目前的1.7个。这些资料与规律显然与本文的结论是吻合的。
3、多元化经营中人力资源部署不当,不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转移。
由于核心竞争力作用的发挥取决于两个因素,其一是保有量,即“携带”某种构成核心竞争力的技能的人员数量;其二是转移速度,即指转移上述人员到新的商机领域去的难易和快慢速度。因此,在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的部署或重新部署是核心竞争力转移的重要方式。人力资源部署不当,可能是原来的业务单位领导不情愿让掌握核心竞争力和经验的关键员工转移到新的业务单位;也可能是关键人员本身在条件、薪水方面要价过高,否则不转移;或是在人力资源部署方面重关系重资历,忽视了在企业拓展新领域时就大胆启用和掌握核心竞争力的人员不能够投身于多元化经营领域,自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转移也无从谈起。其实,对企业特别是已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而言,应坚持将最出色、最优秀的人才配置到最有前途的新兴发展领域,鼓励并创造条件使这类携带核心竞争力的人员经常聚会、开办研讨会,相互交换新的想法和经营经验。这样,显然有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多元化经营中转移且得到提升,也必然促使企业多元化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