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薪酬设计现在是国内的热门,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主要有两大需求,一方面是薪酬,另一方面是绩效考核。虽然国内薪酬制度的研究已有一段时间了,但因为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薪酬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和西方还有一些不同,去年美国薪酬协会有一篇文章,是康奈尔大学米尔柯西教授写的,题目是《变化的一百年》,就是从工资到奖励变化的一百年,大家有空可以看一下。
他总结了美国一百年来薪酬变革的理论和实际的历史,得出了十条的经验和十条的教训。他把这一百年划分为四个阶段,每二十五年为一个阶段,在这最后的二十五年,西方流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薪酬设计,把战略的概念引入到薪酬制度中来。但中国的薪酬制度与西方不太一样,美国在二十年代就开始了工作分析和工作评价制度,而中国很多的企业对此却还不太了解,北美现在流行宽幅化设计,国内还根本谈不到,因为在做薪酬调查考虑与宽幅化设计结合时,薪酬的概念、劳动力市场的界定从技术上讲还没有解决,比如薪酬的四个概念:W1、W2+奖金和津贴、W3+福利、W4+延期支付,目前国内还没有建立起来,如果这时把宽幅化设计引进来,象北美直接用思想调查的资料来确定薪酬,就脱离了中国的实际。因此我今天主要还是根据我们的国情来谈以下问题。
目前国内企业薪酬的问题,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1)要将过去人力资源体制的的品位分类,转变为按职位分类。 所谓品位分类,就是按照官本位的东西为基础,来进行级别划分。现代员工对职位的忠诚,要远远大于对企业的忠诚。
(2)主要问题是薪酬结构问题,而不是水平问题
中国的薪酬水平很低,实际不仅仅是薪酬水平低,除了薪酬福利外,目前主要是薪酬水平差距很小,按西方薪酬决策理论来看,低级职位是领先型的,中级职位是匹配型的,高级职位是落后型的。有一种说法,说中国有世界上”两最”,即有最廉价的企业家---- 最低工资,中国有世界上最昂贵的企业制度---大量亏损,这也体现了我们的薪酬制度问题,因此我个人认为,目前薪酬问题不是水平问题,主要是结构问题,中国加入WTO后,薪酬水平会迅速调整,这个调整就是要低级职位往下走,中高级职位往上走。
(3)几乎没有工资制度
说到几乎没有工资制度,很多人不承认,中国这么多年,先后有八级技能工资制度、岗位技能工资制度等,事实上现有的制度类工资的差别很小,不能体现职位的价值和工作绩效的差别,我们曾在国有企业做过一次问卷调查,问员工最高工资和最低工资的差别应该是多少,在5倍以下、5倍---10倍、10倍—20倍之间、20倍以上给他们选择,绝大部分认为在5倍以下,这也实际反映出目前薪酬差别的状况,工资制度目前的差距也远远的脱离了中国的现实,所以我认为目前的制度工资制度已失效。前段我做过北京的收入差距的研究,结论是二十年来中国人富裕的秘密是制度外的收入,而不是制度工资内的收入。如果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工资制度,怎么能规范化的运作,在西方的薪酬设计四大目标中,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目标是建立规范化的运作程序。中国现有的工资管理很多是运动式的管理,没有正常的升级或降级,工资调整随意性很大。
薪酬调查的数据有用但不科学,如北京西三角、中华英才网、招聘网等在网上做薪酬调查虽然有一万多人参与,但因为没有薪酬的概念,什么是概念,W1讲的是基本工资制度,即工资等级表、第二部分讲的是奖金和津贴、第三部分讲的是福利、第四部分讲的是延期支付,如股票期权等,但现在在中国我不知道大家讲的是什么,如劳动部门每年要做劳动力市场价位的调查,很多企业反映没什么用。劳动部门的调查资料只卖40元没人买,而CRG给摩托罗拉做一个薪酬调查,一本资料要12000元。
为什么企业愿意买12000元的资料,而不愿意买40元的资料呢?很简单,调查的口径有很大的差别,中国的薪酬水平分为W四个部分,而你的调查只做了W1部分,怎么能够说明现在的问题呢?而如果按W四个部分做调查,因为企业制度外的工资部分非常大,薪酬设计概念本身很不科学,因此调查是很困难的。很多企业在招聘的时候,薪资的确定很没有依据,中国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的水平很低,基本的东西没有,所以讲一个数字是没有依据的,中国现有的劳动力市场严格的讲是没有市场的,中国现在正在创造市场,就是把一个企业,一个科学的薪酬制度设计出来,它就是创造出来的市场,中国正处于劳动力市场的发育阶段,中国的薪酬设计也正逐渐的走向科学,而不是能马上照搬西方的一些东西。现代薪酬设计分为五个目标,前四个目标米尔科维西认为是传统目标,第一个目标建立内部一致性的分配制度,即工作评价制度;第二个目标强调公司发展的重点,即不同职位给不同的定价;第三个目标建立规范的运作程序,第四个为公司管理员工提供支持。这四个目标在中国被称为“建立现代企业收入分配制度”,而在西方被称为“传统的目标”,已经不是“现代的目标”了,现代的目标是什么,在《变化的一百年》这篇论文中讲到,现代的薪酬制度目标是最后二十五年来,把战略的概念引入到薪酬制度设计中来,人力资源战略是为公司战略提供支持,薪酬战略是为人力资源战略提供支持。
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句话叫做吸纳、维系、激励优秀员工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性任务,换一名话说就是:吸纳、维系、激励优秀员工也是现代薪酬制度设计的战略性目标。
科学的薪酬制度设计首先应有一个良好的前提,即清晰而明确的公司战略,国有企业的三年、五年的规划不是战略,战略是公司的发展远景,战略是有牺牲才有成功,一个成功的企业应有核心竞争力,中国很多企业并没有深入研究自己的战略,而把五年规划当成自己的战略,当人力资源和薪酬制度反向操作时,才发现战略出了问题,一个企业没有明确的战略,人力资源要达到什么目的,薪酬制度设计要达到什么目的,并没有十分清楚,这也是米尔柯西在论文中特别强调的。
其次科学的组织结构设计,这也是国内企业值得注意的问题。
第三是规范的职位体系,中国目前是品位分类,体系划分很多是行政的划分,比如部长 、处长,在加入WTO后,这些不可能再存在下去,企业是一个盈利化、最大化的组织,要建立科学的职位体系。
关于职位定价的问题,我想强调一点的是,工作分析、职位说明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平台和基础设施,一个企业不重视工作分析、职位说明书,后面的所谓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关于职位评价的方法。工作评价的问题,二十年代源于美国,而国内现在许多企业根本不了解什么是工作评价、工作分析,可见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跟现代企业要求的距离相当的大。职位评价的方法有分类法、排序法、点分法,要素比较法,国内现在流行的是点分法,是九十年代劳动部在借用美国岗位技能工资的时候引进的,但那时候的岗位评价要素现在已不太适用。现在薪酬设计中最重要是两部分人员,一部分是管理职位,一部分是技术职位,这两部分九十年代在评价要素上称为可评要素。工作评价制度关健的是工作评价的标准和工作评价的水平,在点分法引入中国后,平价要素、评价方法对专业评价者要求的技能,对管理者水平的标准要求比较高。
从薪酬制度设计总的趋势来看,国际趋势它的传统的方式在逐渐退化。原来对过去工作绩效认可的成就工资(绩效工资)在引入中国后将会告别随便什么人涨工资的年代。现在国际上流行激励性工资,将浮动部分工资与部门工作绩效、公司绩效挂勾,工资水平体现在责任和绩效的大小。以上三种在过去都被称之为“传统型工资”。国际上新的薪酬制度主要是技能性工资、知识性工资,除此以外,现在还在强调广义的薪酬,即福利计划的选择,激励制度的选择。
国内趋势品位分类转为职位分类,身份工资要转为职位定价,强调关键岗位与核心岗位、一般岗位的差别,强调和公司部门及个人工作业绩的联系,即成就工资的导入、浮动性薪酬水平决策(激励性工资的导入),谈判工资(北人机械厂把外在要素考虑进来),以及进一步深入科学地开展薪酬调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