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个人研究和实践行动学习的过程,有了一些初步的体会、经验和思路。在实践行动学习中,我和我的团队一直遵循科尔博的学习循环模型(图1),并不断验证了其良好的效果。而且巧合的是,该模型与全面质量管理中PDCA模型拥有一致的内在哲学(图2)。
但在实践中,行动学习项目大多从特定的“问题或挑战”,而不是从“行动”开始。并且,在整体学习过程中,问题分析以及解决对策都是最主要的研讨内容,是因为要解决问题,才“回顾反思”过去的“行动”。原有的模型虽然暗含了“问题”,但将“问题”显现在模型中更能使人理解其在行动学习中的核心地位。
此外,行动学习的另一个关键特征“小组或团队合作分享”并没有在原来的模型中体现出来。当然这并不是科尔博考虑不周,因为他提出这个模型的初衷只是针对一般的学习活动而言(这其中也包含了个人学习在内),并不是专门针对行动学习提出的。
考虑到对实践的指导性,我和我的团队逐渐发展了一个更具操作性的模型,由于是集体开发,所以叫慧嘉行动学习操作模型(北京华清为学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专利所有)(图3)
以下对我们的操作模型进行一些说明:
l 问题挑战
在此,问题更多指“不足”,即在现有条件下本应达到的绩效标准,但却没有达到,或是比之同行业其他企业的平均水平低。挑战更多指“超越”,已经达到了不错的水平,但希望达到一流,希望超越现状。
l 观察反思
“观察”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反观”,在头脑中回视自己做过的事,并尽可能客观地描述过去的做法、思路和效果;其二是观察别人的经历、做法,社会学习理论指出,观察别人的行为是重要的学习途径。反思更多集中在“什么导致了行动选择?想法来源于怎样的心智模式(思维定势)?它正确吗?面对未来挑战,什么是更好的心智模式?”
l 转换定势
这一阶段关键是形成一种新的“理论”。无论当事人是否意识到,每个人的想法和行动总是来自于已经形成的特定理论,这就是我们的心智模式或思维定势。真正的改变意味着原有定势的转换,它不是一个连续变化,而是一种“突变”,一种顿悟。这种深层的转变让当事人能够以全新的视角关注、接受、理解事物,从而形成全新的、更具效能的思路与对策。
定势的转换意味着创新。它的最佳发生时机是“混沌的边缘”,一种可控的“混乱状态”。行动学习制造了这样的状态,一旦对话开始,无人能够预测到,对话会怎样发展,有哪些思想会被激发出来。但正因如此,才更可能产生出人意料的发现和灵感。
l 调整规划
这意味着用新的思维模式指导具体任务,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行动方案。
l 行动体验
行动就是去“做”的过程,体验则是在做的过程中不断产生的情绪或感受。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上述所有过程在行动学习中是以“合作”之心、“分享”之为展开的。每个阶段是否真正达成目标,与合作分享是否成功密切相关。事实上,是否真正实现共同参与,坦诚对话,坚守承诺是决定行动学习的成败的杠杆。但一般情况下,无论是公开课程,还是企业内部讨论,学习者之间都很难达到高效的对话层级。行动学习只所以能冲破这个“瓶颈”,是因为有作为过程专家的促进师。一个胜任的促进师能够营造一个安全的、有利于说真话的对话情境,从而帮助和引导学习者进入高效对话层级,由此促进了学习过程中的分享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