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股票期权成为企业激励机制的"鸡肋"?

   日期:2007-11-20     浏览:200    评论:0    
核心提示:作为一种长期、灵活、极富创意的激励机制,股票期权曾经缔造了微软帝国和硅谷的奇迹,但它和其他的激励机制一样,也存在着弊端。

  作为一种长期、灵活、极富创意的激励机制,股票期权曾经缔造了微软帝国和硅谷的奇迹,但它和其他的激励机制一样,也存在着弊端。因此,微软放弃股票期权。但是这并不表明该制度已不适合现代企业的激励要求,而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企业对股票期权应有正确的认识,选择激励机制应该适时而动,顺势而为。

  股票期权被微软抛弃令全球大为震惊。7月8日,微软宣布将结束长期以来实行的向员工发放期权的制度,开始发放限制性股票,并称新的报酬计划将从九月开始实施,列入本财年的成本。虽然股票期权为微软帝国的辉煌立下过“汗马功劳”,但微软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难道股票期权到该“寿终正寝”的时候了吗?从业界的反映来看,在微软宣布终结股票期权机制之后,反对者有之,而跟风者或有意跟风者亦大有人在。据此,有人甚至认为,股票期权是企业激励机制的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事实果真如此吗?

  微软放弃股票期权并不表明股票期权不符合现代企业激励机制要求。企业是否选择股票期权作为其激励员工的机制,主要取决于企业的发展阶段以及当时股市环境的好坏。

  股票期权是指企业所有者向管理人员及员工提供的一种在一定期限内按照某一执行价格购买一定数量本公司股票的权利。一直以来,股票期权作为一种长期、灵活、极富创意的激励机制,对于缔造规模宏大的公司、培养卓有成效的经营者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期权制度研究专家、社科院研究员仲继银先生在接受《ec电子商务》记者采访时表示,期权制度作为高科技企业的创新动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没有期权制度就没有硅谷和整个高科技产业的神话。同时,仲继银先生还指出,股票期权是一种可用并且很好用的公司治理和董事、经理人激励机制。既然如此,微软又何必放弃坚持多年的股票期权制度呢?

  近年来,微软股价由过去的每股100多美元下跌到目前的20多美元。据有关数据显示,2000年微软员工所持有的股票期权市值高达163亿美元,但到了2002年,纳斯达克IT板块股价崩盘的日子里,其市值蒸发了70%,仅达到50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新近加入微软的员工所持期权的执行价格远远高于微软现行市价,期权将因此变得一文不值,如果继续执行股票期权制度的话,不仅对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极为不利,而且也易导致一些业务骨干跳槽和员工士气低落。微软CEO史蒂夫·巴尔默在写给员工的信中称,新的限制性股票计划还将把员工利益和其他股东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相比较期权奖励计划而言,新计划更稳定,可预测性更强。可以说,股市低迷是微软转变企业激励机制的最主要原因。

  虽然股市持续疲软与微软停止股票期权具有一定的关系,但这并非全部原因。事实上,美国不久前制定了新的会计规则是微软决意放弃股票期权的另一重要原因。据海外媒体报道,美国财务会计委员会原则上已经同意将股票期权列为公司的成本,而美国现行的会计规则却没有将股票期权列为经营成本。

  根据《环球时报》报道,如果微软采用新的会计规则,将期权费用作为成本扣减的话,那么其截至2002年6月财政年度的净收益将为53.5亿美元,较原来报告中的78.3亿美元减少了24.8亿美元,降幅高达近32%。可见,新的会计规则也为微软最终决定放弃股票期权、选择新的激励机制起到一定的推波助澜作用。

  基于以上两方面原因,微软最终与股票期权分道扬镳,选择了他认为激励作用更强的限制性股票。据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微软停止股票期权的做法意味着它已经完成了由创业公司向成熟企业的转变,同时对其他高科技企业探索激励机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从该观点不难看出,股票期权似乎只有在高速发展的企业中才能显示出巨大的激励价值,而当企业处于稳定发展或低速发展时却毫无价值可言。事实是否如此?

  在创办初期,高科技企业往往现金短缺,工资报酬不尽如人意,但前景则不可限量。因此,在发展初期,高科技企业采用股票期权的激励作用比其他任何行业的公司采用该激励机制都更大。

  在欧美许多国家的企业中,股票期权在激励员工、促进企业发展方面可谓功不可没。除微软外,IBM、英特尔、戴尔、思科、SUN等高科技企业均是施行股票期权制度的受益者。如今,这些企业都已经成为各自行业的领头羊,像微软这样的大公司也已步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股票期权的激励作用可能就不如企业发展初期那么明显,因为股票期权已经不再代表“一夜暴富”的神话,甚至可能由于受股市低迷影响而一文不值。因此股票期权对于这些企业的员工来说已经不再具有很强的诱惑力,而这显然无法达到企业激励员工的初衷。

  可见,股票期权对于那些步入相对缓慢发展的高科技企业的激励作用正日益减弱,但这是否意味着股票期权机制将走向消亡呢?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一家企业是否选择股票期权或者放弃股票期权,最终决定因素主要在于股市环境是否改善以及企业自身处于何种发展阶段。也就是说,微软放弃股票期权并不意味着股票期权对企业的激励作用已被否定,也并不意味着股票期权就此终结,因为全球仍有许多尚未形成盈利能力的新公司依然需要股票期权来支撑其成长。

  从1950年至今,股票期权的发展之路可谓一帆风顺,也确实为推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随着IT泡沫的破灭以及“会计丑闻事件”频频曝光,股票期权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探讨股票期权对现代企业究竟有多大的激励作用,我们不得不回顾一下它的发展历程。

  1950年9月23日,美国总统杜鲁门签署了《1950年收入法案》,该法案首次规定任何企业都将有权向雇员发放一种新颖的货币,即股票期权。正是在这一天,股票期权获得了“合法”身份,正式登上了世界经济的舞台。在此之前,美国企业对雇员的激励主要是采取奖金、红利等形式。

  自从股票期权诞生以来,它的激励作用也随之凸显出现。企业推行股票期权制度,将雇员(主要是管理者)的利益与投资者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从而使二者的利益达到一种“默契”,而这显然有利于激发雇员的积极性,激发其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的热情。因为我们知道,投资者注重的是企业的长期利益,雇员受雇于所有者或投资者,他们更关心的是在职期间的短期经营业绩,所以实施股票期权,将雇员的薪酬以股票期权的形式体现,就能实现二者利益的有机结合。另外,由于股票期权着眼于未来收益,所以有助于公司留住绩效高、能力强的核心员工,并预防核心员工被竞争对手挖走。股票期权具有如此大的“功效”显然会受到很多企业,尤其是处于发展初期的高科技企业的青睐。

  股票期权实施至今,最可值得炫耀的“业绩”当属美国的硅谷奇迹。伴随着上世纪80年代末新经济的曙光,股票期权作为催生硅谷奇迹的新动力源迅速被所有公司接受和仿效,其中尤以微软为“集大成者”。微软自1982年上市以来,股票期权使该公司成千上万的员工摇身变为百万富翁,其中高层管理者甚至因此拥有亿万家财。微软推行给予员工股票期权的激励机制的成功强烈刺激了其他高科技公司,随后英特尔、IBM等公司也都进行仿效,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近三年来股票期权则受到了相当部分人的攻击。众所周知,股票期权最为风光的时候正值全球“牛市”,高科技产业一日千里,但随着上世纪90年代后期IT泡沫的破灭以及世通、安然等公司“丑闻”频频,人们开始对股票期权的负面影响进行了反思,而反思的焦点主要是集中在是否将股票期权列为企业的经营成本上。

  关于股票期权是否应当在财务报表上反映出来的问题,业界目前仍持有不同的观点。美国经济教父格林斯潘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世通、安然等公司丑闻告诉我们,并不是人变得更贪婪了,而是人将贪婪付诸实施的途径更多了,没有成本的期权便是其中一条重要途径。可见,格林斯潘是将股票期权列为公司经营成本的支持者,而与其持相同观点的还有著名投资家沃伦·巴菲特。

  沃伦·巴菲特认为,股票期权具有一定的价值,应当被计算并反映在财务报告中。当然,股票期权不计入成本的赞同者也有其理由,英特尔董事长格鲁夫认为,股票期权导致已发行股本的稀释,这对股东来说本就是费用,更何况根本无法准确计算股票期权的价值,因此期权费用化将使公司的财务报表容易出错。

  虽然关于这一问题的争论仍在继续,但美国新会计准则至少反映出美国政府在这方面的态度,那就是股票期权费用化只是迟早的事情。由此不难看出,随着股票期权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

  微软放弃股票期权给业界带来了很大震动,但反对者比拥护者多。从1993年试行股票期权制度以来,股票期权在我国得到了较大范围的应用,受微软影响甚微。

  虽然在“出生地”遭遇到了信任危机,但股票期权因此全面退出历史舞台却不大现实。据有关统计显示,目前超过90%的美国上市公司都在实行股票期权制度。更何况,股票期权目前在很多国家都有应用。据了解,股票期权在法国的发展尽次于美国。即使早在2000年,按照2000年6月30日的股票指数,法国40种主要工商企业股票中,股票期权持有者手中的股票价格高达837亿法郎,一年之中上涨了84.5%。目前,不仅绝大多数的发达国家青睐股票期权,而且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尤其是IT企业也都倾向于选择这种激励机制。因此,在微软宣布放弃股票期权之后,全球顿时一片哗然。

  跟风者有之,反对者更甚。据了解,除了全球最大的管理软件厂商SAP外,目前已经明确表示愿意仿效微软做法的还有Applied Materials等公司。与此相反,思科、戴尔、英特尔等公司则表示坚决维护股票期权制度,思科甚至向员工特别强调,股票期权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激励手段,公司决不步微软后尘。

  虽然微软放弃了股票期权,但从各方面了解来看,我国并未受到很大影响,很多企业仍表示继续支持股票期权。1993年,我国深圳、上海、杭州、武汉、北京、济南、厦门等地的企业开始试行股票期权的激励方式,其中武汉、上海、北京还先后制定出各自的有关政策。

  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尝试和发展,虽然我国目前推行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条件还不完全具备,但基本的必要条件已经初步具备,例如我国已经颁布实行的规范公司制度所必须的《公司法》、《证券法》、《企业会计制度》、《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法规。

  在政策引导和全球经济的熏陶下,股票期权在我国也获得了较大范围的应用,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中,长源电力、清华同方、东方电子、中兴通讯等均推行了股票期权方案,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门户网站。在过去的几年中,新浪、搜狐、网易前后多次发行股票期权,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例如,2001年网易上市一年以后,网易期权是负资产,而到2003年,网易期权终于变成一笔富裕的资产。

  股票期权只是众多激励机制中的一种,而且股票期权自身存在诸多弊端,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合适的激励机制。

  无论业界反映如何,但股票期权激励机制自身存在一些弊端则不应被忽视。

  沃伦·巴菲特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股票期权的滥用问题非常严重,在我看来,把管理层利益和股东的利益挂钩形成的机制,经常演变成把股东利益拴在管理层利益的下面。”作为全球知名的投资家,沃伦·巴菲特的这句话的确值得深省。2001年被揭发的“安然事件”等一系列会计丑闻使股票期权制度的各种缺陷暴露无遗。归结起来,股票期权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实施股票期权制度,经营者为了满足个人贪欲,很可能铤而走险做假帐。

  其二,由于期权是单向的权利,因此经营者极有可能为了急剧提升股价从而实现一夜暴富的美梦倾向于投机性经营。

  其三,经营者本身拥有期权,为了 “不吃眼前亏”,经营者在投机性或者说是赌博性经营失败导致企业业绩恶化、股价下降后往往不行使期权。

  由于股票期权制度存在以上诸多弊端,因此企业在选择激励机制时应该慎重。目前,除了股票期权外,各国企业广泛使用的激励机制还有以下几种:一是业绩股票(也可称为业绩股权),是指公司根据被激励者业绩水平,以普通股作为长期激励形式支付给经营者;二是管理层收购(MBO),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目的、并获取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三是员工持股计划(ESPO),是指由公司内部员工个人出资认购本公司部分股份,并委托公司进行集中管理的产权组织形式。

  以上各种激励机制各有优劣,企业应根据产业特点、企业自身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也可组合使用。

  在综合考虑、反复比较之后,如果企业最终还是选择了股票期权,那么必须充分考虑分配标准、购买方式、期权计划的时限和实施细则等因素,对期权制度进行必须精心设计。否则,股票期权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激励效果,反而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总之,没有人否定股票期权对企业具有一定的激励价值,因此至于股票期权是否是“鸡肋”,这个问题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正确认识和使用好股票期权。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股票期权成为企业激励机制的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招聘
推荐图文
推荐管理技术
点击排行
最新管理技术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