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去年下半年开始写的几篇关于中国网络招聘企业和市场的报道和分析。连续性比较强。
2004-11-20
51job继续“无忧”
对于中国的招聘服务市场,美国投资者有着充分的想像空间。
甄荣辉曾经是跨国战略咨询公司贝恩中国区总裁,但他现在是专业招聘网站前程无忧网的CEO,因为拥有该公司37.6%股份,甄的“纸上财富”已经达到6338万美元。恐怕再也没有人会问他当年放弃百万年薪是否遗憾的问题了。
1998年底,在贝恩工作的甄荣辉在一次招聘中发现联系企业客户端和庞大的求职群体的交易平台大有可为。于是这个贝恩有史以来升迁最快的“外”籍员工从中国区总裁的位子上辞了职,创立了自己的事业。他说:“我们是一个交易平台,不管是平面,还是网络,都连接着两端,一端是用人单位,一端是求职者。而且我们是从企业端即用人单位启动的,专找大的企业。”
前程无忧的启动资金来自甄荣辉自己的800万元“天使资金”,公司发展太快,这笔钱一年左右就花光了。在互联网高峰的时候,每天都会有三家投资公司来找他们,两三个月谈了60多家,始终没敲定。因为几个创始人觉得,如果融资除了带来钱以外,别的什么都不能带给你的话,那叫“笨钱”;他们想要通过融资让行业里的人都知道前程无忧的存在,或者能带来新的东西。最终选定的这家美国硅谷风险投资公司,跟日本最大的招聘机构Recruit有合作和互相持股关系,合作以后还能引进Recruit的技术,对前程无忧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投资伙伴。
经过6个星期见面4次,加起来一共七八个小时的沟通之后,由于对自己的价值预计比较乐观,融资条件也比较苛刻,最后投资方给了他们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对方估算的公司价值,并说:如果你们觉得可以,我们晚上就可以决定,大家就可以签合作协议了;如果不认可,也没关系,以后有机会再谈。几个创始人一碰头,觉得公司的价值应该比这个数字高,因此他们最后决定不接受投资方的开价。晚饭时,他们回复了投资方。没想到话音一落,那位投资人马上就说OK,那就根据你们评估的价值来签协议吧。
如果说公司刚创立时并无上市野心,此次1400万美元到账之后,风投基金就成为甄荣辉盘算上市的直接驱动,“上市不是企业必要的手段。我要选择一个好时机。”
给前程无忧的营收画一条线的话,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这条线年年上升。2002年到2003年的增长率为77%,而今年头三个季度增长达80%,税前利润率高达27%。据估计,2004年的营收可达5亿元人民币,为创业以来最高点。
一份漂亮的财务报表固然可以令投资者赏心悦目,对中国人才招聘市场的发展前景的描绘才是让欧美投资者心动的主因。有调查报告称,中国的人力资源服务市场是12亿美元,而美国是1200亿美元,就是说中国是美国的1%,中国经济却远大于美国的1%,所以人力资源管理在中国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投资者有充分的想像空间。美国最大的网站招聘上市公司monster.com的母公司TMP在20世纪70年代就上市了,这对来自中国的前程无忧是很好的借鉴。
从9月14日开始的路演,令甄荣辉提前体验了上市的真实感觉。8天的行程是这样安排的:14日,他与CFO简思怀在香港,第二天在新加坡,晚上飞伦敦,第三天在伦敦开一天会,晚上飞去纽约,在纽约讲了一天,又飞到旧金山,正值周末,喘一口气,与两个从西安过来的董事碰头,接着去芝加哥,然后是波士顿一天,再回到纽约。在与近100个机构投资者会面的过程中,甄荣辉将同样的故事向不同的人讲了七八十次,每次说到最后,还需要表现出极大的激情。
就在9月14日出发去路演时,还有人在盛传会有恐怖事件发生,又正好遇上美国大选,股票市场会崩溃之类的猜测,难免真假难辨。所有的压力都倒向甄荣辉和他没有上市经验的团队时,他反复强调“以平常心,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实在遇到控制不了的因素也顺其自然”。“我想,只要把业务做好,再等机会,机会不是每天都来,但是当它来的时候,抓住它就行了。”
当然,最后故事的结局是圆满的。
2005-05-05
招聘网站三国演义
前程无忧网率先上市了,智联招聘和中华英才网都想成为第二家。
如果甄荣辉、刘浩和张建国遇到一起,他们会说什么呢?打个赌吧,他们会相互打量一眼,点一点头,但谁的脸上也不会有笑容。
这三家中国最大的网络招聘公司前程无忧(51job.com)、智联招聘(zhaopin.com)和中华英才网(chinahr.com)的CEO并非都是缺乏幽默感的人,可是说到竞争,严肃的神情就爬上脸庞,他们连三大门户网站的CEO汪延、张朝阳和丁磊坐在一起那种惺惺相惜的感觉都没有。其中一位说:“坦率讲,有些行业可能不是很在乎竞争对手会怎么去从他的话语里发现他的经营策略,但我们这个行业彼此都很在乎。”
与2000年新浪、搜狐、网易竞相上市的情景类似,招聘网站也进入了上市融资、行业整合的关键阶段,当年“市场上只容纳得下三家门户网站”的状况也轮到了网络招聘市场。随着前程无忧率先于2004年9月29日登陆纳斯达克,多年来处于僵持中的竞争格局被打破了,第一既然诞生,智联招聘和中华英才网谁将第二家上市、能否成功上市就成为下一个关注点。
“前程”之忧
3月14日,前程无忧发布的2004年财报显示,2004年营收4.799亿元人民币,净利润6110万元人民币,比2003年增长了63.6%。如果不是因为去年第4季度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波折,这本来是一个可以让投资者满意的业绩。
前程无忧原本预计第4季度每股收益在人民币0.42元至0.44元之间,由于12月下旬的销售势头不佳,公司在今年1月18日大幅调低第四季度的预期至人民币0.24元至0.27元之间。前程无忧同时还公布了一起财务结算错误,称由于内部信息沟通有误,去年第三季度的网络广告营业额多算了200万到300万元人民币。消息公布后,前程无忧的股价一泄千里,从最高每股55.55美元狂跌至目前的16美元左右,与当初14美元的发行价近在咫尺,市值缩水了约5亿美元。
1月22日,美国一家律师事务所声明,将接受前程无忧网的股东委托,在纽约向该公司提起集体诉讼,理由是该公司“没有向投资者如实披露自己的市场业绩与市场预期”。
短短数月间,前程无忧突然变成前程堪忧,竞争对手认为缘于其“对市场份额和竞争环境的变化估计或沟通不足”。对于这个批评,甄荣辉自然极力否认,但他自己也承认没有弄明白原因,“12月前的销售势头是正常的,但下旬的销售势头不佳,这个没有科学的解释。”来自一线销售队伍的反馈则是,到年底企业的人事经理招聘预算已经用完,而且大城市刚开始有圣诞节放假的习惯,从而影响了销售形势。甄荣辉最后采纳了这个解释。据他说,进入1月份,公司的销售状况又回到了正常水平,所以最终“我们相信还是一个季节性的调整”。不过,前程无忧要证明此判断,只有等到今年年底才能知道最后两周是否还会出现同样的下跌趋势了。
去年四季度的业绩风波实际给以甄荣辉为首的前程无忧管理层发出了警告:公司上市之后,要面临的挑战大大增加了,任何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能引起投资者的不满和公司股价的巨幅波动。尤其是当前程无忧的股票在美国一下子变得炙手可热时,大批个人投资者进入,抬高股价,比起刚上市时主要由机构投资者组成的投资队伍,这种大起大落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大了。甄荣辉明显感觉股价在20~30美元的时候,基本上是机构投资者,但到了30美元以上时,个人投资者增加了很多。而公司的5名高层都是咨询顾问出身,并没有丰富的应对证券市场危机的经验。
3月14日,前程无忧预计今年一季度的营收为1.32亿~1.38亿元人民币之间,仍然低于一些投资者的预期。对此,甄荣辉只有寄希望于那些热衷于中国互联网的投资者会比较谨慎,不会有大批抛售等动作。与去年相比,今年春节比去年晚了18天,一个季度才90天,甄荣辉希望投资者能注意到这个客观因素。
一家公司上市后,对企业生与死的定义就发生了改变。盛大CEO陈天桥说,公司在上市前的死是公司解散、员工走开,而上市后的死是公司不能够满足资本市场投资者、不能持续高速成长,如果不能在快速竞争的市场中保持领先而被人家拉下来,就会不死不活,“不死不活比死更痛苦,所以我们每时每刻离死亡都只有一两个礼拜的时间。”对这个感受,此时的甄荣辉可说是心有戚戚焉。
谁是第二
2005年2月2日,甄荣辉和智联CEO刘浩不约而同点击了总部在美国的全球最大求职平台Monster.com网站。该网站宣布斥资5000万美元收购中华英才网40%的股份的消息又使这个市场激起波澜。
甄荣辉的第一反应是:“你想一下过去一段时间的中国网络市场,Google入股了百度, Ebay收购了易趣,还有亚马逊收购了卓越,雅虎收购了3721——看见美国其他网络巨头都进入中国了,Monster能不动吗?”
对于中华英才网新任CEO张建国的从海外“融资”的说法,有业界人士表示,中华英才网并非引进外资,而是被收购,“去Monster的网站听听当天Monster管理层与投资者的电话会议,就会发现中华英才网其实已经把自己卖了,只不过先卖了40%,而且网上有那份收购协议,它就不是一个引进外资的故事了。”根据这份协议,Monster将在中华英才网董事会中占据3个席位,可直接影响其管理层的决策;如果中华英才网上市或者过了3年时间,Monster有权购买51%甚至更多中华英才网的股份。根据Monster网站上的录音,中华英才网年营收为700万美元,其中在线业务量占70%,收支基本持平。
鲜为人知的是,智联招聘也和Monster谈过收购的事。前程无忧上市之后两周,Monster的电话打了过来,“问我们感不感兴趣”,刘浩称当时自己的反应是,“如果Monster愿意投资,确实是一件挺好的事。”但谈到最后,他发现,对方的焦点是要公司的控制权,谈判于是破裂。刘浩又称,智联招聘是一家盈利的公司,资金并不缺乏,也有自己的融资渠道。一旦需要,可以在短期内融到足够多的资金。
3月15日,前程无忧发布年报的第二天,张建国便在他比较看好的二线城市成都宣布,他正在全国二级城市选点,今年计划开设5个分公司。他称,有了Monster这样一个坚强后盾,现在中华英才网最紧要的是把规模做上去,如果两年内年收入超过3亿元,盈利超1亿元,赴美上市方有胜算。这位前华为人力资源总监还透露,北京的这三家网络招聘公司占去了全国网络招聘市场规模的一半,其余多集中在地方性的招聘网站,中华英才网正在对这些地方招聘网站实施收购。
对此,互联网分析师、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副院长吕本富认为,中华英才网对有潜力的二三线招聘网站进行收购的策略是正确的,“倒不是说能给它带来多少价值,而是消灭对手”。中华英才网现在最担心的是大的门户网站收购有价值的二线网站,从而对它构成威胁。
从优劣势上来分析,中华英才网的猎头业务是三家中最好的,而前程无忧的平面招聘每年为其贡献60%多的利润,只有26%左右来自网上招聘,智联如果希望做一家全国性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话,在已有的网络招聘业务之外,还得及时打造平面招聘的优势。于是,与中华英才网的收购不同,智联走了另外一条道路,2004年出人意料地从单一的网上招聘杀入10个地方城市的报纸招聘,类似前程无忧的主体业务构成。刘浩判断,现在一线城市(京沪穗)以60%以上速度增长的网络招聘,“总会有一天,大家发现一年大概只能增长15%,这个数字在美国人看来,依然是很高的增长了,但对于中国市场来说,已经快要饱和了”。有业界人士由此认为,智联一进入平面媒体,Monster当然不会买它了,因为Monster旗下是没有平面媒体的。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据称,2004年智联招聘的收入和2003年相比,增长了100%以上,特别是在前程无忧最难过的第四季度,智联当季的收入增长居三家之首。刘浩认为,很有可能是2004年智联成功的转型策略,使市场的竞争格局发生了变化,而且智联在二级城市的合作伙伴全是强势媒体,起点较高,完全不同于前程无忧跟当地二三流媒体合作的方式。不过,前程无忧反驳道,智联的平面媒体比自己“信息量相差5倍以上”。为了达成2006年上市的目标,智联还将在2005年再设立5~8家分公司。去年开始,智联招聘不但搬进了更宽敞的“新家”,还大大增加了销售人员的数量。
刘浩对公司上市的前景显得很有信心,“我觉得这个市场最起码容得下两家上市公司。”已经上市的甄荣辉则摆出一副坐山观虎斗的架势,“我猜未来一两年最有趣的悬念是中华英才网跟智联招聘之间的竞争会怎么样,到底谁能夺得第二的位置。”
三家太多?
现在,首先上市后的前程无忧正忙于招聘财务人员,加强内控,以响应美国“塞班斯法案”(安然、世通事件之后,美国股市规定,不仅要审计公司的财务数据结果,还要审计内控流程),并从外部找来了第三方顾问,帮助公司新设一个做内控的部门。同时,前程无忧今年内仍将以正常速度开3~5个新的分公司。
当初看好前程无忧上市前景的吕本富认为,排除股票市场的非理性,前程无忧股票下跌,并不代表这个市场的长期趋势。与国外网络招聘市场相比,中国网络招聘市场可能是最具有潜力的市场之一。但他担心,如果智联、中华英才网也都要上市的话,情况将变得不确定,“因为现在的市场还没有那么大的接受度,这与潜力是两回事。招聘网站的现金流不比旅游网站,不是很大,因为在网上不能做猎头,还得在线下做。所以,上市的招聘网站可能会有一两家,三家已经觉得有点多了。”
与门户网站的三家之争、旅游网站的两家之争、游戏网站的数家之争相比,招聘网站也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维持三家竞争的格局,在中国目前的招聘市场上,既不可能再投资新办一家大的招聘网站,也不会在一两年内就只剩下两家,区别无非是它们之间市场份额的此消彼长。“三国鼎立也鼎立了几十年,网站也是一样,谁吞掉谁都很困难。”刘浩说。
但是,争战正酣的招聘网站们还可能面临来自门户网站或其它实力网站的威胁。如果招聘行业的利润空间很大、商业模式被看好的话,新入主者将做大现有招聘频道,或者再收购二线的招聘网站。一业内人士开玩笑说:“说不定盛大来收购它们呢。”这难免给“三国”造成新的烦扰。
2005-07-25
三明治式生存
既与综合门户网站相互捆绑,又与专业服务网站彼此渗透,网络招聘公司的“三明治式生存”方式会成为中国互联网公司新的发展方向吗?
如果美国网络招聘巨头Monster(怪兽)被eBay、雅虎或IAC公司等网络巨头收购的话,今年4月份才被Monster以5000万美元收购40%股份的中华英才网将何去何从?中华英才网的CEO张建国不愿意做这样的假设,实际上,他正“没事偷着乐”地消化着Monster注资来的“大餐”呢——Monster在美国与微软MSN等门户网站以及社交网站等的全方位合作,应该给中国互联网公司以深刻的启发。
据分析,Monster.com的股价并不便宜,当前市值为32.4亿美元,之所以很有可能成为eBay、雅虎的抢夺对象,主要原因在于,Monster的招聘业务收入从2003年的4亿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接近6亿美元,据称明年还将增至10亿美元。而且,美国人才招聘市场的年产值大约在60亿美元左右,而网络招聘仅占其中的20%,因此Monster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对于任何期待扩大用户群、增加更多附加值的互联网公司来说,Monster所拥有的1.3亿个人用户资源,简直就是现成淘炼出的“黄金”。
很难说被Monster注资之后,中华英才网没有受到这家美国最大的网络招聘公司的影响。今年4月,Monster的创始人兼CEO杰夫·泰勒在中国表示,Monster将向中华英才网注入先进的网上招聘服务理念、产品技术和管理方法,后者将以其“中国代言人”的身份,调用Monster覆盖全球的人才资源库及服务网络。一个月后,中华英才网就宣布与新浪共建招聘频道。 据称,新浪之所以选择中华英才网作为合作伙伴,就是看中了其背后的国际资源。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Monster本身在美国与门户网站的合作却输给了竞争对手。2003年12月,在争夺与时代华纳旗下AOL和微软旗下MSN业务的第二次合作中,Monster惨败给了CareerBuilder(为AOL和MSN求职频道分别提供5年内容,据说分别价值1.15亿美元和1.5亿美元),之前这两个合作曾带给Monster约1/4的人流量。今年4月,CareerBuilder又与24小时的在线新闻网站ABCNews.com合作。与此同时,一些小型的初创公司在吸引求职者和招聘方的竞争中,也在侵吞Monster的地盘。因此,某种意义上,也许可以把中华英才网与新浪的合作看作是帮助Monster实现了没达成的“夙愿”。
更值得注意的是,MSN进入中国,捆绑了九家合作伙伴,名单上暂时没有网络招聘公司,国内甚至还没意识到这种合作模式。以后MSN拷贝其欧美做法,谁愿意错过良机?
按照中华英才网今年的战略规划,它认为最有效的业务扩张模式是极力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与不同类型的网站建立广泛的联盟。继与门户网站合作之后,与区域性、行业性的垂直网站合作,应该是其下一步的重点。而在这一点上,Monster本身就是一个代表性的案例。为了扩展其数据库,Monster尝试性地从10多年来纯粹的职介服务扩大至网络关系的服务。2004年3月,它推出一项新举措,允许其140万会员邀请家人、朋友或同事加入它的个人/公司地址簿服务,公开资料,扩大社交圈子,创造更多潜在的工作机会。而这正是许多在线社交网站(Social Networking)采用的模式。2004年5月,Monster索性以9400万美元收购了交友网站Tickle,有媒体评论这是“天作之合”,人气极佳的Tickle提供了Monster最渴求的可扩展数据库(雅虎旗下的求职网站HotJobs.com也是从同为雅虎所有的一个社区网站获得大量资源)。
Monster会鼓励它的中国伙伴瞄准社交网站吗?毕竟,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及手机用户群;不久前,Tickle的CEO James Currier还来过北京,与社区网络公司亿友的CEO马云(易得方舟创始人之一)谈过。如果参照Monster收购Tickle的模式,那位喜欢跟人讲公司创立的灵感来自于一场梦的“怪兽之父”杰夫·泰勒,该是如何欣喜在中国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金矿!
关于互联网公司的未来,我们还可以想像得更长远一些。今年4月,管理互联网网址的非盈利性团体“互联网域名及规约编号指配组织(ICANN)”批准了“.jobs”作为后缀使用,每家公司都可以用这个后缀来创建专门的刊登招聘信息的网站。例如,戴尔的招聘网址可以是www.dell.jobs;联想的招聘网站可以是www.lenovo.jobs;Monster的当然是Monster.jobs了。业内人士称,新的后缀对于招聘方和求职者而言都是一件大事。当然,对于网络招聘公司来说,更是一次新的挑战抑或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