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职业规划不可能一步到位,要根据现实情况以及现有的机遇不断调整自己的人生目标,最终向自己理想目标靠近。
每个在校的大学生都渴望毕业后能找到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要在众多的对手中脱颖而出,不是一日的工夫。我觉得在大学三的时候,就应该考虑考虑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当心中有个大概的计划和目标后,便应该到目标公司开始实习。实习很重要而且是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自我评测的方法。通过实习你可以积累相关专业的经验。并且在实践过程中你可以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兴趣点、专长在哪儿,不足与薄弱的地方在哪儿,这样有利于你在今后的学习中弥补缺陷,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在今后的求职大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另外,实习可以说是模拟就业,在工作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具体的事情会极大地激发你的潜能。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实习就像一面镜子,让你真正地了解自己。这样面对未来的就业竞争,你已仿佛吃了一颗定心丸。
职业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目标的设定外,在此之前的准备工作更为重要,它直接影响到你对预期实现的程度。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大学期间,应该有意识地积累自己的能力,以便能很快地投入工作,早日实现自己的目标。我认为有三点是最重要的:
1、 学习能力
在我们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得很快,如果没有不断学习的动力,你很快就会被淘汰。大学生要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就是不断地充实自己,更好地胜任自己的工作。
2、 适应能力
从象牙塔进入社会,几乎每位大学生都会感到不适应,面对新环境常常出现挫折感、烦闷等,不能很快地进入角色。所以用人单位是很看重员工的适应能力的。一个可以随机应变,从容应付纷繁变化的外部世界的人,是我们最为青睐的。在这里提醒各位大学生朋友,多寻找一些机会磨练自己,这对你的一生都是有益的。
3、 与人相处的能力
这一点不用多说,大家都明白。我们从事的工作大多必须与他人合作才能完成,如果缺乏这种能力简直是寸步难行。学校里的个人英雄主义在工作中是行不通的,早早树立合作精神对你今后的工作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成功的职业规划要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方案,最终接近目标。另外一点就是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制定出可行的择业规划。我认为好的职业不仅仅在于高薪,个人兴趣与能力的结合点才是好职业必备的因素。如果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能力,而是盲目地规划未来,那一定不能取得成功。
大公司or小公司
我个人认为大公司工作比较好。大公司相对于小公司来说,更加成熟,在各方面也更加完善一些,我想这一点就很吸引人。另外,在大公司工作,它能为你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你可以在工作中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向更高层次进行拓展,这是它占优势的又一个方面。再者,大公司能为个人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这也是小公司无法比拟的。我想,高的起点对每个人的成功都会有极大的帮助。
做你最擅长的事,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
一个人成为通才很难,但成为专家并不困难。发挥自己的长处。举个例子,在森林里开一个动物学习学校,兔子、老鹰、青蛙都去上学。开学后,学校设立跑步、爬树、游泳、飞翔几门课程。兔子可以是跑步的明星,但要它学游泳就很困难,学飞翔就更不用说了,爬树很容易弄伤它的脚。所以说关键是你不必成为全才,只要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
“和老鹰一起翱翔”
你规划好自己未来发展方向之后,你就要“标杆学习”了。你要找出在你的领域里最棒的人,去拜访他。这就是“和老鹰一起翱翔”。如果你要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软件工程师,你就要找到在这个领域中最棒的那个,和他一起工作,了解他的工作经验是什么、每天的生活是如何安排的。你帮他工作会比你自己摸索进步更快,并且让他给你一些建议,达到你的目标的速度也就会大大提高。其次,当你做得比较好的时候,就与成功者合作。这是最快和把握性最大的成功途径。
当你播下一个思想,就会收获一个行动;当你播下一个行动,就会收获一个习惯;当你播下一个习惯,就会收获一个品格;当你收获一个品格,就会收获一个态度。一个好的职业人必然具备良好的习惯,习惯包括态度、技能、知识,而又以态度最为关键。
第一,积极主动。获得国际和平奖的一个印度修女,有一次领一帮非常贫困的小孩到面包店去。请面包店的老板给这些孩子一些面包吃。“呸”,面包店老板冲着修女吐了一脸口水。修女平静地用纸将脸上的口水擦掉,再次请求面包店老板给这些孩子一些面包吃。老板深深地被震动了。自此以后,这个面包店一直给这些孩子提供面包。当外界有不好的影响时,自己要积极主动,报以一个良好的回应。
第二,扩大影响范围。自己做得到的、自己能影响得到的是影响范围。自己不能影响到的但可以关注到的范围叫关切范围。我们要在影响范围内扩大影响,把触角伸向关切范围,这样影响范围就会不断扩大,关切范围会相对缩小,你能改变的事情也就越多。
第三, 一定要把最重要的事情当作最紧急的事情来做。有时一些事情放到一起,往往容易忽略最关键的事情,但你必须腾出时间来做最重要的事情。
第四,先了解别人。做任何事情一定要先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但只考虑对方不考虑自己也是不行的。要使双方受益,达到最佳状况。
第五,发扬团队精神。力求发挥1+1>2的功能和作用,通过互助合作达到最佳整合,赢得最大的目标,使大家“利益均沾”。
现在的年轻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想从一开始就找到一份既让自己感兴趣又可以发挥自身潜能的工作。但是我想,对于刚从大学毕业的人来说,心智还不是太成熟,如果在这个时候就让他做出一份关于自己一生的职业规划,压力实在很大而且也不现实。从校园到社会,年轻人需要一段时间使自己成熟起来,完善起来,逐渐适应这个社会,因此我认为最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在毕业后的两三年里,不要给自己太多的条条框框,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找工作。这段时间是心态的一种过渡,将初离校园时的焦灼、急躁漫漫沉淀为以一种宽松、平和的心态审视自己所处的环境,适应它、了解它。另外通过实际的工作你将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明白自己的优势所在,自己最需要什么,进一步成型你的人生观,完善你的人格。也许有人认为这样做有点浪费时间,可是我觉得这个时间花得很值得。有一个良好的开始,不仅为你今后的职业规划打下了基础,同时也为你未来的选择提供了参照。
我认为到了三十岁时应该做一个比较大的决定了,未来十年之中,自己的何去何从在这个时候应该有个清楚的盘算。之所以在三十岁这儿划条界线是因为这么几点:
1、在前期的工作中,你接触到了许多不同的人和事,各方面的能力逐渐完善起来,对社会、人际关系层面等的认识较之以前也更全面,加之具备了做较大规划的能力,而且也迫切需要制定一份长远的计划。
2、社会中的摸爬滚打可以磨练、塑造一个人,各种各样的经历也使你对自己的了解更加透彻,知道自己最想要什么。有了对未来职业明确的选择点,制定一份职业规划方案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工作中的阅历同时炼就了你的火眼金睛,让你对市场中的机遇有更好的把握。你不会再为一个微不足道的成功就欣喜若狂,当然那些貌不惊人、背后却潜藏着巨大机遇的工作也再不会逃脱你的视线。
如果有两个人让我选择,一个是在十年之中换了十个工作的人,一个是在十年当中换了三个工作的,那我一定会选择后者,原因很简单:
1、 如果在一个企业中,没有工作过足够的时间,他对这个企业的了解和认识不可能很深,他的学习和培训也不够充分,当然这种蜻蜓点水一般地匆匆掠过也决定了这个人不会为企业做出很大的贡献。一个人在十天之内游览十座城市与他十天中只去三个城市相比,这期间的感受,哪个更深刻?
2、 更换工作的动因中最重要的就是薪水的高低。虽然我们不能忽视企业之间给予员工薪金福利的不同,但如果在金钱的驱动下频频跳槽,这种人太功利了。
3、 有些人不断变动工作是因为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所以盲目地寻找下去。
4、 频频地换工作有时并不是出于自愿,换句话说他可能是被公司炒掉的。这种人自身必定存在不少缺点。所以我觉得青年人在对自己的未来作规划时,千万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努力积累经验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