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2002年冬季,计算机和通信专业毕业生的人才争夺战拉开帷幕。总裁们马不停蹄,奔走于全国各大高校之间,或演讲,或座谈,宣传自己的企业,吸引优秀人才加盟。
A企业也不例外,从10月份就开始行动了。人力资源部深知这一年招聘软件工程师的难度,计算机和通信专业的毕业生有很多选择机会,薪资水平只是吸引他们的一个方面,受到重视、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才是吸引他们的根本。
那么,如何识别出适合自己企业个性和技术方向的人才呢?技术把关应该不是问题,各项目经理有足够的水平来做好这项工作,但实践证明,人才发展不理想往往不是因为技术背景不行,更多的原因是个性等综合素质不适合自己企业的研发工作。
在这样的背景下,A公司决定加重“综合素质”测评工具分量对全国知名高校参加应聘的毕业生进行了素质测评。
经过仔细研究设计,整体测评工作安排如下:
第一步是确定测评的重点维度。这一步至关重要,甚至比测评过程本身还重要。这次招聘总的来说是针对一类职位:软件工程师。人力资源部进行了深入的职位分析,主要采用深度访谈法,对象是项目经理。通过访谈,最后得出了需要评价的三个主要维度: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IT业很多技术需要自己跟上世界发展潮流,很多知识是在课堂上学不到的,因此需要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能够不断开发出适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新的服务,才是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创新能力当然成为对研发人员测评的重点。另外,企业做软件研发工作,靠一个人单打独斗很难快速开发出新产品,团队精神、合作能力就成了另外一个关注的重点。现代企业里,强调的是以人为本,自我激励,那些需要别人督促的人显然会落后于竞争对手的速度和创造能力,所以这次测评特别提出了自我驱动这个维度的评价。
第二步是选择和开发能够测评以上维度的工具。A公司主要运用了三类测评工具:心理测验、半结构化面试、情景模拟测验,每一类工具针对不同的测评维度。学习能力的测评相对简单,A公司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非文字逻辑推理能力测验来测评。合作能力测评主要运用情景模拟测验来做请4-8个人组成一个小组来共同解决一个问题,从中观察应聘人的合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测评历来是个难题。目前测评创造力的工具效度和信度普遍偏低,A公司只好采取综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创新能力的高低和很多素质有直接关系,如对新事物的开放性思维、直觉思维、独立性、灵活性等。A公司就选用了能够测评这些素质的工具,并在面试和情景模拟测验中专门设计用来考察创新能力的问题。
第三步,实施测评,反绩测评结果。在招聘测评过程中,首先由技术专家(一般是项目经理)进行技术面试,过关者由A公司进行综合能力测评。在测评过程中,很多应聘学生对这种测评方法感到很新颖,很多兴趣,反馈很积极。有的说:“A公司虽然不是跨国公司,但在招聘人才方面比跨国公司做得还细致、还专业。”有的说:“经历过3个小时的测评,我感觉A公司这种做法是重视评价人的潜能和团队精神,我对来这样的企业之后的个人前途充满希望!” 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想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创造良好的评价环境很重要,很多学生从外地赶到北京,很辛苦,如果测评环境不好,就会影响到他们水平的稳定发挥。综合能力测评结束后3-4天,项目经理拿到公司提交的应聘人测评报告。报告主要内容是定性、定量描述应聘人和软件工程师这个岗位的匹配程度,包括合作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个性方面综合能力的评价描述。各项目经理根据技术面试结果和测评报告做出录用决策。
项目经理一开始并没有特别在意这份600多字的测评报告,但当读完报告之后,他们觉得这份报告很实用。当两个学生技术背景相差很小的情况下到底用谁,测评报告给出了答案,因为它关注的是非技术素质,这就为用人经理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到后来,项目经理面试后,都迫切等待着拿到综合素质测评报告,以便更准确、更快地决策。
另外,这份测评报告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用途,就是指导新员工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报告对应聘人的个性特点和工作风格分析得比较透彻、准确,可以作为设计职业生涯、指导开展工作的参考。
第四步,跟踪研究。 为了更好地改进招聘工作,A公司还对上岗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跟踪研究。同时获取这次测评的预测效度数据,为改进测评方法奠定基础。由于追踪研究的最佳时间为上岗后一年,目前,他们的这项工作还没有进行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