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里,绩效考核执行不好,往往是因为指标的标准不合理,而并非指标本身不合理。绩效考核有非常引人入胜的“阳”面,也有不为人道、困难重重的“阴”面。定性指标考核就属于“阴”面,这在财务、人力资源等职能部门的反映最为明显。
定性指标考核与容易操作、直观的量化考核相比不容易受关注,但它却是绩效考核中无法回避的难点、重点。此文,和大家分享我们在实际操作中总结出如何考核定性指标的经验。
定性指标通常都不难理解,但是标准难以清楚界定,以致增加了操作的难度。此类指标的标准设计应该符合以下的原则:
1.指标的定义非常清晰、详尽,尽可能把该指标可能涉及的内容界定清楚;
2.指标标准的言语表达尽可能简短、通俗易懂;
3.如果标准不能全部量化,关键部分量化也是有意义的;如果很难区分,那么标准描述的至少应该是可以界定的事件及行为;
4.如果还是很难区分,那么该指标的考核标准可以只有三等,甚至二等的标准制定,而没必要采取多等级标准;
5. 对于项目类型的考核内容,设定里程碑是较优选择;
6. 不追求绝对的精确,突出重点、相对准确、高效率和易操作性更加重要。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举几个典型例子来仔细说明上述原则的实际意义。
案例1:客户资料分析
指标界定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价,由直接上级进行定性评价:分析频率、客户群分类、分析客户消费特点、分析竞争者情况、通过分析提出比较可行的营销策划方案等。
评价标准共分4等:
A——提交1份或1份以上分析报告,除了B项的内容,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可行、完整的营销策划方案。
B——提交1份或1份以上分析报告,除了C项的内容,还进行了较深入的细分客户消费特点分析和竞争者分析。
C——提交1份或1份以上分析报告,并做到了对客户群进行合理的分类。
D——保证了每月提交1份分析报告。
说明:首先,在指标定义上进行了清楚的要求;其次,在标准描述上,尽可能进行量化,并且每等级之间的标准很容易区分。当然,并不是说分析的内容就只有这些,而是因为这些是我们最想要的,相对而言比较容易评价。
案例2:工程维护质量
指标界定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衡量,检查内容另行制作规范。
操作流程:根据ISO规定,由内部质量员抽查。
维护质量:包括外部验收和内部抽检两个部分。
评价标准共分三等:
A——没有发现问题。
B——内部发现问题。
C——外部发现问题。
说明:首先,标准并没有进行非常精确的描述,特点是很简短、很通俗;其次,只有三级标准,降低了辨别难度。
案例3:完成绩效管理方案设计
指标界定主要从时间进度和对应的里程碑衡量完成度。
10%完成度:完成绩效方案的企业内外部调研,并提交设计思路报告,主管副总审核通过;2月17日之前完成。
40%完成度:完成绩效方案的初稿设计,并提交初稿报告,主管副总审核通过;3月10日之前完成。
70%完成度:与各部门负责人进行沟通确认修改,并完成修改后报告,主管副总审核通过;3月20日之前完成。
100%完成度:提交最终设计方案,领导班子审核通过;并完成绩效方案的制度、流程等管理内容;3月31日之前完成。
评价标准共分四等:
A——提前5天或以上完成100%进度,并且每一个里程碑都按时完成。
B——在规定时间内完成100%进度。
C——有两个或以上里程碑不能按时完成,在3月31日之前完成70%进度。
D——在规定时间内完成40%进度或以下。
说明:首先,通过里程碑进行了量化工作;其次,对具体的工作内容和时间要求做出了明确的界定。
案例4:培训招聘专员的月度任务考核
指标界定通过关键事件法进行考核,标准描述的是可以清楚界定的事件和行为。
评价标准共分五等:
A——任务绩效评分在5分或以上。
B——任务绩效评分在[2,4]之间。
C——任务绩效评分在[0,1]之间。
D——任务绩效评分在[-1,-3]之间。
E——任务绩效评分低于-3分。
说明关键事件法是对优异表现和不良表现的衡量,对处于中间状态的表现不关注,这样看似粗放的管理比较容易对定性的员工表现进行区分。(陈澄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