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绩效考核为什么如此糟糕?

   日期:2007-11-14     浏览:134    评论:0    
核心提示:绩效考核考“跑”了销售员;绩效考核考“倒”了销售员的积极性;诊断:通过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几个主要问题:一是绩效考核的主体

  很多销售经理经常牢骚满腹抱怨人力资源部不懂“管理”,要不绩效考核体系为什么这样糟糕:不容易执行,甚至还导致销售人员的工作质量降低?对于销售员绩效考核,作用本应是积极的,更有利于促进销售工作顺利开展,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出现了很多预期之外的恶性结果,诸如绩效考核成为个别主管领导公报私仇“整人”的工具;绩效考核考“坏”了销售部门与平行部门(如人力资源部)之间的关系……严重者导致销售体系的紊乱,甚至崩溃。追根溯源,这是由于销售绩效考核体系不科学的原因或者操作不当造成的,现对几个绩效考核误区进行诊断。

  绩效考核考“跑”了销售员;绩效考核考“倒”了销售员的积极性;绩效考核考“肥”了个别领导……

  把绩效考核“看”走了“眼”

  案例:A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乳制品的大型食品饮料企业,该公司产品主要销往市内各大商场、超市等零售网点。销售员每天都要深入销区,除了新品谈判、贷款结算业务外,更重要的是网络维护、卖场销售情况反馈、终端促销员管理等工作。由于公司近几个月已经没有新产品推出,并且贷款结算大都为月结,规律性较强,公司陈老板便认为员工

  无所事事,甚至没有作为。于是找到了主管营销的副总经理,让其拿出一套绩效考核体系,以加强对销售人员管理,防止他们在市场上“浪费”时间,多做工作。营销副总接受任务后,绞尽脑汁最后设计出了一套表格,要求销售人员逐日填写每天访问客户、时间、接洽人、工作内容、接洽人电话等内容。刚开始,销售人员还如实填写,但后来销售人员便产生了抵触情绪,认为这是公司对员工的严重不信任,于是就开始在表格土信手“涂鸦”。虽然营销副总也曾通过打电话给客户以监督、检查表格内填写内容是否真实,可是执行起来并不容易,经常找不到人,并且客户也没有义务配合你,而营销副总又不能到实地去核查,实际上这种考核“流产”了,根本反映不了销售人员的实际工作量。

  诊断:在这个案例中,无论是A公司陈老板还是营销副总对绩效考核都存在认知误区:一是错把日常监督作为绩效考核,监督只是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之一。对于绩效考核,企业要有一个严密的绩效考核系统,包括绩效标准评分表、绩效目标管理卡、绩效考核方法、薪酬和发展系统表,而绝非营销副总设计的一张表格那么简单;二是对于绩效考核的出发点不对,对于绩效考核有三个作用:激励员工向预期目标努力、对员工进行监督控制、对员工任职能力和发展能力考评。在上述几个目的下,对销售员绩效考核频率不是越高越好,当然也不是主张一年只考核一次,可以落实到月度、季度或年度,并把绩效考核与培训、职位、薪金、福利等要素挂钩;三是绩效考核方案要具有良好的“可执行性”,对于“可执行性”应该这样理解:被考核人认可并支持、部门经理认可并主持、高层管理人员认可并批准,并且考核体系操作起来简单、实用,能够体现被考核人的工作范畴、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而营销副总所设计的表格就未得到销售人员的支持与认可,并且也不具有科学性,有伤销售人员积极性,这种考核办法失败是注定的。

  只重定量指标而忽略定性指标

  案例:B公司是一家经营酒品的商贸公司,公司经营的白酒产品主要销往宾馆、餐炊、酒吧等场所。这类营销网络具有几个令供应商头痛的问题,诸如产品要进店费、开瓶费,并且产品加价率高、货款回收周期长等特点,导致呆死账现象时有发生。于是,公司’主管营销的李副总便会同人力资源部、财务部共同制定了一套销售人员绩效考核体系,但这套所谓的绩效考核体系就是几个关键性的财务指标:销售额、回款额、呆死账额度等几个指标。并且,采取月度考核的办法,完不成任务直接从工资中扣罚,并且呆死账要销售员个人负责。如果连续三个月没有完成目标或者超过设定目标,销售人员就得“走人”。执行后,确实使销售员十分谨慎,害怕自己“赔了”。结果,更加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销售网点开发力度大大降低了。更为糟糕的是,有一位销售员所负责的酒店在一夜之间倒闭了,尚欠公司2万元货款,这位销售员无力承担,只好“潜逃”了,还带走了公司的一些未结算的财务票据。B企业害怕损失,结果蒙受了更大的损失,都是绩效考核惹的祸?

  诊断:从这个案例中,B企业在绩效考核方面存在以下几个严重的问题:一是企业只重定量指标,不重定性指标,这就是一个严重的错误。绩效考核的内容应该包括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并且这三方面根据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企业各有侧重。但是,至少我们应该看到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业绩中除了可以量化的指标以外,还必然包含其他不可量化的考核要素,绝对不仅仅是单纯依靠指标就能解决问题的,因此B企业的做法还具有极大的局限性:只是注重维护企业利益,而忽略了对员工的激励与发展的考虑;二是绩效考核是为了促进绩效发展,以及根据考核结果作出人事决策(如留任、升职、奖金等)的依据,因此本案中通过季度考核就决定销售员去留,这是极不合理的。但这并不是反对季度考核,作为员工去留至少应该是半年或年度考核(在员工通过适用期后),但要以综合考核为依据,否则就容易“枉杀”好人,更使剩下来的销售人员如履薄冰,而难于与企业融为一体,形成共同的组织目标和愿景;三是开展绩效考核的前提是目标明确、责任明确、方法明确,但是仅仅透明还是不够的,还要合理、科学,诸如本案例中呆死账要销售人员全部负责就是不合理的,因为员工开展对外业务代表的是企业,呆死账是企业问的债权债务关系。当然,根据规章制度对销售员出现的有违职业道德、不尽职行为加以处罚、规范倒是可以接受的,但也要注意把握一个额度,不能超过月工资额度的30%。

  把人力资源部作为“主考官”

  案例:C公司是一家集碳酸、果汁饮品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中型企业,公司王老板最近很苦恼,原来公司销售部、市场部和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因为营销人员绩效考核问题较上了劲,并且还在部门经理例会上吵了起来,影响很不好。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原来销售部所属的一名送货业务员由于早晨交通拥挤的原因导致送货迟了一些,进而导致商场断货,商场于是打来了投诉电话。结果人力资源部经理知道了这件事,坚持要从重处罚这名送货员,而销售部经理则认为这是客观原因造成的,不应处罚送货员。在C公司,这类事情已经发生过很多次,按照公司的考核标准这会影响到整个销售部的业绩,销售经理自然不服气。由于销售部和市场部作为营销系统的两大部门,两位经理的关系很好,并且市场部也不满于人力资源部制定的所谓绩效考核模式。于是,导致他们“联手”抵制人力资源部。更严重的是,销售部、市场部经理还找到了王老板,扬言如果人力资源部经理不“走人”,那他们就走。面对这些曾经在商场上和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们,王老板没了辙。人力资源部倡导绩效考核,自然没错,不能打消他的积极性:可是销售部经理所言也有道理,市场更不能乱。如此“内耗”下去企业怎么办?王老板百思不得其解,陷入极度困惑之中。

  诊断:通过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几个主要问题:一是绩效考核的主体问题,即究竟是应该本部门主管考核还是人力资源部考核的问题。很多企业把人力资源部视为绩效考核的主体,这就大错而特错了。人力资源部的主要职责就是绩效考核系统的开发、培训、实施监督和考核档案的管理工作,而考核则是由部门经理、人力资源部经理、同事共同展开的,但以本部门经理为主,因为他对工作性质、目标、员工行为、组织目标等要素最为了解。

  因此,在本案例中人力资源部经理有“越位”之嫌,位置有些没摆正;二是在这家企业内部出现了一种不良倾向,那就是绩效考核正在成为公司政治的工具。任何企业都存在一定的“内耗”,或者说公司政治,只是在没有利益冲突的前提下处于一种平衡状态,这种平衡是很脆弱的,这种平衡很容易被打破。诸如在本案例中,牵扯到销售部利益时,市场部也跟着推波助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同时,把绩效考核作为公司政治工具的另一种可能就是领导考核下属时,借机给下属员工“穿小鞋”,甚至“踢出”职工队伍,这种情况也并不少见,因此绩效考核的副作用也绝对不可以忽视,绩效考核系统一定要科学、严密;三是不要因为严格的绩效考核就忽略了企业文化,绩效考核和企业文化建设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价值体系。绩效考核是为了保证价值的完成,而企业文化则是价值的体现,在某种意义上来讲企业文化是一种手段,而绩效考核则是一种目的,二者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这是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两个基本点。在本案例中,该企业只有小 团队(部门)文化,而缺乏大团队(整个企业)文化,这对于企业发展是百害无利的,因此也要建设科学、客观的绩效考核文化。

  只注重个人考核而忽略团队考核

  案例:D企业是一家刚刚成立的OTC(非处方药品)生产、销售企业,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为便于市场管理,该公司把全国市场划分为几个大区:东北区、华北区、西北区、西南区、华中区等大区,并且每个大区都设有大区经理。同时,根据不同区域市场的特点和潜力,公司制定了不同区域的营销目标,目标考核期为一年,并与各大区经理签定了《目标责任书》,而企业认为任务与责任已经落实下去了,就未与销售部经理签订《目标责任书》。由于完成目标后的激励,各大区经理工作都非常努力,为快速把营销网络建起来并提升销售量,都想尽了办法。在完成产品市场战略布局和产品铺货后,D公司决定采取广告终端拉动的办法,改变仅有推力的市场状况。但是根据公司能力可用于广告促销费用相当有限,如果拿到中央电视台可能大家都受益,但这有限的广告费用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可谓杯水车薪。可是,这几个大区经理都纷纷向总部提出广告和促销支援,有限的广告费用该怎样分配?无奈之下,D公司来了个“大锅饭”,把广告平均分摊到各大区。尽管如此,一些区域经理还是不满意,因为这些区域销售情况相对好一些,这些区域经理认为自己的区域市场企业应重点投入,于是对公司产生了不满情绪。同时,这些区域经理还扬言如果完不成绩效指标,将不承担相应责任,甚至消极对抗公司总部的管理。这把公司销售部经理、营销副总搞得无可奈何,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不知如何是好。

  诊断:在这个案例中,D企业犯了一个明显错误,那就是只重视个人绩效考核,而忽略团队考核。这从企业未与总公司销售部签订合同就可以看出,只注重考核区域经理个人而忽略销售部这个营销团队,使团队负责人——销售部经理脱于干系,这样的结果将导致营销副总、销售经理在决策时可能做“老好人”,而不能切合实际地开展工作,以及调动企业及社会资源。在本案中,在广告促销费用方面 D企业应该针对有快速增长潜力的区域市场做重点投入,既有利于快速回收资金,也利于快速启动生产,搞“平均主义”绝对错误。对于科学的绩效考核,在层层分解业绩指标情况下,应该层层签订业绩合同,既考核个人也考核团队,这也是一个紧密的链条。

  对于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没有科学的考核体系还不如不考核,这绝对不是一个过分的结论。对于销售人员的绩效考核,更应该谨慎操作,否则销售人员的积极性一旦低落就容易“出乱子”:把货款挥霍或携款潜逃、在与商家谈判时在谈判条件上不维护企业、消极进行网络开发、利用工作时间在外面兼职……这都是非常现实而又都是身边的事,无论是企业老板,还是企业营销管理人员,或者人力资源部,对此都应该予以高度重视,否则后患无穷。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绩效考核为什么如此糟糕?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招聘
推荐图文
推荐管理技术
点击排行
最新管理技术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