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政府及其成员进行考核,古已有之
评估政府工作的绩效这件事,如果抛开“绩效”和“评估”这组现代味道较浓的词儿,就其考核政府及其成员这一实质内容和目的来看,则是人类社会自有政府这一政权组织形式以来就有的现象,只不过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政府,其考核的原则、标准和方式、方法不同罢了。打开我国古代史书,特别是像唐代杜佑的《通典》、宋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这类书,就可以知道,中国历代都重视并且在努力探索“吏制”的督导、考核和稽查的方法(杜佑谓之“考绩”,马端临谓之“考课”)。这是因为“文官制度”一经确立,对政府官员的监督和考核就成为保证这一制度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制约机制。中国封建王朝的经验证明,凡是考核制度周密而且严格执行的,国家就昌盛,反之,则衰败。
封建时代的经验固然可以参照,但是,现代社会的政府,其组成依据、官员来源、职能、运作等都与古代有了很大的不同。我们的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此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不是统治、管理人民,而是服务于人民。这样,今天的政府绩效评估就与古代的“考绩”、“考课”有了质的差异。
二、与西方国家对照,我国的政府绩效评估工作有鲜明的特色
世界上通行的文官制度发源于中国,英国人学去后传遍欧洲,又传到美洲和其它地方,逐步形成现代官制。
中国的政府绩效评估工作和西方国家对照,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首先是它进入学术研究层面较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基本上是上一级党委和政府对下级政府的管理行为;而现在开展的学术研究也并不只是学者根据原理进行归纳或演绎,而是与近年来政府绩效评估的实践紧密相结合。其次,中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以体现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与归宿的政府,因此其评估标准与体系必然体现这一点。为人民利益而建设,为人民利益而改革,这是中国政府绩效评估最主要的内动力;人民的政府要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人民主动关心自己的政府,这是最主要的外动力。这就是与西方政府的财政危机、信任危机最主要的动力区别。再次,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正在从以农耕生产为主向以工业生产为主转变,社会天天在进步,经济建设天天有进展,人民的需求在不断变化,政府所管辖的事务也在不断变化,因此这一评估标准与体系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不断变化演进固然是各国政府职能及其评估的共同特征,但是以中国为甚,这与发达国家已经登上一个更高的平台,在上面较稳定地前进也有着差异。例如,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政府绩效的考核评估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过:目标责任制、效能监察、承诺制、市民评议等,几乎一个接一个地推出试行,方式方法出台频率之高,正是我国社会变化迅速的反映。另外,近年来发达国家对政府绩效评估的讨论较多,大体与它们发动了并也要应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两难境地有关。这却不是我们的主要问题所在。
三、在历史的新起点上,我们还面临着诸多新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当前,我们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于是就有不少新问题需要研究。对于评估标准体系当然因战略思想的明确而需要进行一些新的思考,而政府绩效的评估与人民群众对政府监督的配合与衔接、民间组织的参与、新的适合中国国情民情的形式的探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的监督与政府绩效评估的配合等,也都需要纳入研究者的视野之中。
另外,我还有两个小小的问题:一、我国政府的行为,归根结底是以人为本的,工作的目的是为了人,工作也是一个个人去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能不带有感情,而这几乎是无法量化的,甚至也难以定性。在进行绩效评估时,要不要把“情”考虑在内?如何评估?权重怎样确定?我认为,这也许是在中国的政府绩效评估工作中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二、如果今后再有类似的研究著作,我希望书中能多解剖一些案例,把所论述的原则策略、标准体系以及操作实施,与案例的介绍和分析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或许不但可以直接帮助人们进入这门学科,学会操作,而且也有利于理论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