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商业智能与企业绩效管理是殊途同归吗?

   日期:2007-11-10     浏览:112    评论:0    
核心提示:2005年,中国商业智能(BI)软件市场销售额达到10.15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达到54.96%,与此同时,咨询机构Gartner指出,预计全

  2005年,中国商业智能(BI)软件市场销售额达到10.15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达到54.96%,与此同时,咨询机构Gartner指出,预计全球BI市场在2006年会达到25亿美元,比上年提高6.2%,有望在2009年突破30亿美元。

  而在驱动BI市场迅速增长的因素中,绩效管理最为引人注目,“解决方案就摆在那里,但应用者却还很少。企业绩效管理是BI下一步的发展和应用。”Gartner首席分析师Colleen Graham对此坚信不移。更有甚者,BI市场的领先供应商海波龙(Hyperion)明确将下一代BI产品定位于企业绩效管理(BPM,Business Performance Management)。那么,看似毫无关联的两个概念如何联系在一起呢?

  从技术到业务的视角转换

  所谓BI,就是通过智能地使用企业的数据财产来制定更好的商务决策。它的意思是说各种企业的决策人员以企业中的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为本,经由各式各样的查询分析工具(Query/Report Tools)、联机分析处理(OLAP)工具、或是数据挖掘(Data Mining)工具加上决策规划人员的行业知识,从数据仓库中获得有利的信息,进而帮助企业提高获利,增加生产力与竞争力。

  根据IDC的定义,BPM是构建一套自动化系统,帮助企业评价和优化企业运营(如控制),或者帮助企业发现和建立新的商业机会,是设定策略目标,然后衡量和管理绩效以达成目标的业务使能器。核心的BPM流程包括财务及运营计划、合并报表及报告、建立模型、分析、反映组织战略的KPIs的监控。

  从两者概念的比较中可以看出,相同点是都需要动态的收集、处理和分析企业现有的业务数据,并为未来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不同点是BI偏重的是DW、OLAP、DM等技术层面,当BI技术与业务从不同的角度结合,则会产生截然不同的BI应用模式。BPM更关注企业战略、绩效等业务层面,根据Gartner的定义,BPM包括建立目标、商务建模、企业规划、实施监控、分析和报告6个环节。从企业的整体业务目标,到某个部门的目标规划和实施,BPM都可以覆盖到。因此,BPM可以理解为基于BI技术的一种应用模式,后者是前者的技术基础,前者是后者在业务领域的具体应用,即后者是前者的基础,让用户深刻洞察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前者是后者的高级应用,让用户深入预见企业未来的经营方向,制定正确的战略。

  实际应用中的两大不同

  BI可以应用在企业的局部,实现较为单一的部门级功能。例如财务部门可以用于预算、开支、财务执行情况等分析。市场部门可以用于市场调查分析、销售预测、发展分析、顾客群分析和市场占有率等分析。而制造部门可以做产品计划、过失分析等。

  但BPM则面向企业全局,即在监控经营计划和预算执行过程中具有集成性。例如许多企业中各业务部门的活动相互割裂、缺乏横向协同,如市场部门不了解产品开发的进度,以致没有及时准备新产品的试销,而研发部门不能及时得到客户需求变化的信息,还按照几个月前定义的客户需求来开发产品;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业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脱节严重,造成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对业务的推动作用很有限。BPM通过提供一个集成的流程和系统,把平时散落在各部门的经营管理整合起来,形成合力来有效贯彻经营计划和预算。正如Colleen Graham所说:“有很多公司内部在BI上运用得很好,但执行绩效管理需要整个组织的同步协调。”

  其次,应用BI的目标是开放的,用户可以通过前端界面向对历史数据进行特殊的查询和分析,具有数据挖掘的BI还能提供一些有用的决策信息,但也同样不是事先预定目标的。而BPM则是围绕各项绩效指标“计划-统计-审计”的闭环过程,这里的审计实际上就是经营分析,发现问题并对调整原计划。其业务目标是可以分解并明确到具体部门的,例如财务绩效管理、客户关系绩效管理、生产运营绩效管理、交叉业务绩效管理等。

  因此,如果说BI是DW、OLAP、DM等IT技术的直接产物,那么BPM则是随着用户对BI认识程度加深,由BI技术衍生出来的一个特定应用。

  用户和软件厂商的双向选择

  从用户的角度看,无论是BI还是BPM的出现都是市场需求的反映。BI的出现是因为经过多年ERP系统的运行,企业拥有了大量的经营及客户数据,为了进一步获得市场的竞争优势,必须把这些尘封在各个数据库中的各种结构的数据充分利用起来,提高企业运营绩效,获得更大市场。而BPM的出现则是2001年10月份安然事件引起华尔街一系列财务丑闻后,从企业内部看,安然等大型公司数量级的复杂财务关系和信息流,实际上成为美国上市公司监管的一个巨大难题,从企业外部看,据报道美国有近三分之一的大公司盈利不实,这些都促使政府当局加强了对企业监管的压力,并出台了Sarbanes-Oxley法、HIPAA和Basel II准则等法案。在企业内外环境的影响下,号称能将“企业的任何信息和独有的商业流程整合在包括分析、计划和预测在内的”BPM应用平台应运而生。

  从厂商的角度看,BPM和BI的联姻可谓珠联璧合。首先,BPM开辟了BI市场新的空间。在竞争激烈的BI市场,许多厂商的产品已趋于“同质化”,与其在BI本土艰苦作战,不如在其衍生的BPM市场大展拳脚。例如,海波龙公司就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更高等级的策略研究上,帮助企业领导者更方便的了解公司业务信息,而不是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在主流BI产品中谋生存。其次,BPM较BI更容易让用户接受。由于涉及较多专业术语,BI常让非IT专业的用户难以理解并望而却步,而BPM更容易让熟悉业务的高层领导接受。海波龙公司首席技术官John Kopcke对此解释为:“如果我说我的工作范围是在企业绩效管理方面,也就是为了推动你企业的业绩而进行工作的,那么企业的CEO 就会很容易理解 BI 了。相反,如果我对CEO 说BI,那么我接下去就要讲一堆例子来解释如何利用BI。”

  结束语

  尽管与BI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做为一种新的应用模式,BPM即有着自身的特点,也是符合企业内外环境需要的,必将成为BI市场的新利润点。同时,随着BI与更多业务领域的融合,更多面向决策的IT产品将成为后ERP时代的亮点。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商业智能与企业绩效管理是殊途同归吗?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招聘
推荐图文
推荐管理技术
点击排行
最新管理技术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