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银监局昨日发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由于绩效考核“唯财务指标论”,在沪中资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机制与现代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这份专门考察在沪中资商业银行绩效考核机制的报告显示,由于近年来改革力度的加大,银行绩效考核机制有较大改进。从单一、分散的规模考核,逐步转向综合经营考核;开始突出量化考核,建立质量型绩效考核机制,绩效考核技术不断优化。如农行上海分行所有数据采集已经实现了信息化处理;在沪农行、交行、深发展等银行效益类指标权重已超过50%,形成了以效益为中心的绩效考核机制。
但是,在沪中资商业银行整体绩效考核机制与现代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上海银监局表示,从绩效考核的根本目的,即有效解决经营管理中的“短板”问题、提高银行业整体绩效等方面来衡量,中资银行绩效考核机制的有效性还不高。
一个比较突出的缺陷是,改革仅局限于完善财务指标体系。绩效考核指标只能从财务角度而不是从客户角度,反映对商业银行服务质量、服务创新的满意度;只能反映商业银行过去经营结果,不能反映其内部运营过程和未来发展状况,更不能从员工发展角度,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
上海银监局分析,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中资商业银行仍存在较为明显的理念缺陷与体制缺陷。理念缺陷主要表现在忽视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导致规模扩张盲目、财务核算失实、约束力弱化、激励机制扭曲等问题。而这些理念缺陷与中资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决策机制、管理文化等体制性缺陷密切相关。
上海银监局要求在沪中资商业银行借鉴国际银行业先进管理经验,尽快弥补体制缺陷,纠正理念上的偏差。银监局将继续注重发挥监管的导向作用,督促银行建立以资本约束和成本费用控制为“双轮驱动”的理性发展机制,抑制中资银行盲目规模扩张和非理性竞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