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15年内把我国建设成为技术创新型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这一目标。不要让“创新”成为浮躁的口号;领导的考核体系中应该纳入创新指标;我们的“短腿”之处到底在哪里,一些行业的突破口又在何方……出席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上海代表团今天在分组审议中就此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和反思。韩正、龚学平代表出席了审议。
建立创新政绩考核
赵效定代表说,目前国有企业领导中急功近利的比较多,总希望自己在任的三五年里能干出惊天动地的事情,这样容易产生浮躁心理,应当通过考核导向来引导观念的转变。
蔡达峰代表认为,“创新”这个概念其实很早就提出了,这次提出来作为全国发展的战略性任务,使创新的内涵比以往更丰富了。
不要老盯着大目标
不要一提创新,就只盯那些大目标,其实小地方的创新也能实现突破。李富荣代表举了一个例子,当初国际上的乒乓球胶皮颗粒一般都是1.5毫米,可是中国人小小一改动,增加了0.3毫米,结果就冒出张燮林的长胶粒球拍打法。
市农委主任袁以星代表现场播放的一段8分钟录像短片,把上海在农业方面的科技创新一一展现。据介绍,“十五”期间上海在农业投入了10多亿元向全国招投标,成就了186个项目。
我们的瓶颈在哪里
“我们的企业也碰到了瓶颈,技术部的人埋怨他们创造出了可以降血压的牛奶,为什么市场部的人不能成功地推广出去。”王佳芬代表说到了企业自身的烦恼。
张林俭代表认为,“自主创新”真正在实践中还有更多事情要做,建议政府在抓这个问题时不要太仓促,要找找原因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