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IT消费在中国增长迅速。IDC的分析指出,2001年中国IT总消费已经达到186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了18.7%,并预测到2004年中国的IT消费将占全亚洲的13%,到2006年总消费将达到550亿美元。
MIS的调查发现,尽管大部分中国公司的IT经理们相信IT的支出是必要的,而且将给公司带来客观效益的增长,并试图在这一点上说服管理层,但实际上,他们仍然缺乏一套系统的方法来衡量公司在IT上的投资所带来的回报,这使得公司在IT策略的制定上显得有些随意和茫然。当预算充足时,公司愿意大笔地投入;但是当资金不足时,又往往过于谨慎。
葛洲坝股份公司的计算中心主任周建国说:"公司领导层认为IT是一个花钱的部门,现在建筑市场竞争激烈,他们主要的精力目前放在市场开拓上,对IT并不十分重视。"相对的,浙江金通证券则在去年花费近千万人民币更新公司的电脑系统,认为这将能更好地吸引客户。
数据短缺
大部分受访的IT经理认为在IT企划书中简单地罗列利弊显然缺乏说服力,管理层需要更坚实的数据来说明IT投资到底可以转化成多少商业回报。但是,为什么大多数中国公司没有进行系统的和恰当的IT评估呢?
德勤的IT经理郭秦认为这主要是因为进行系统的IT评估过程相当复杂,他说:"IT部门没有办法得到具体的数据进行评估,只能将项目的作用、具体的技术步骤和一些初步的成本预测反馈到管理层,而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最后的决策还是在管理层。"而光大集团的IT经理黄时光则指出,即使IT部门通过客户调查、网络搜索、跨部门调查等种种方法取得数据,公司仍然缺乏一套标准来将这些数据组合起来。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的IT总监俞坚则对收集数据的准确度表示怀疑,他认为目前许多中国公司的制度无法提供精准的财务和成本数据,即使有再好的方法,用错误的数据只能得到错误的结论。
人才瓶颈
此外,相关人才的缺乏也是制约因素之一。事实上,大部分受访的IT经理没有听说过"计分表(BSC)",或者"作业成本(ABC)",更不用说IT部门的其他成员了。这样,即使有些公司意识到绩效评估的重要性,也没有办法由公司内部团队独立完成,而需要商业咨询公司的参与,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成本。
中国为数众多的国有企业也面临这样一个问题,上级指示完成的项目往往占据优先权。光大集团是中国国务院的直属单位。"上级单位安排的项目是最优先的。"黄时光告诉MIS。然而,这样的安排是否完全符合企业的利益,是否违背市场经济的原则呢?
大部分的IT经理也提到了管理经营意识问题,他们认为中国尽管已经开放二十多年,但是先进的管理经验直到最近随着外资的涌入和中国加入世贸才开始逐渐灌输进来。因此高级管理人员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够更新意识,从而更加冷静、科学和系统地来看待IT的投资,做到既不盲目跟风、一味追求最新的技术,也不过度排斥,而是根据公司具体的需要来做出决策。
尽管IT的评估对中国的IT经理们目前还是一个新生的事物,他们都无一例外地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且认为这会是IT管理的一个趋势。
"总的来说,IT绩效评估是一个方向,我们都希望朝这个方向走。如果能够建立这样的方法,无论是使用BSC还是ABC,无疑将能大大缩短决策的周期并且提高项目的成功率。"俞坚这样说道。
IT绩效评估模式一览
1.投资回报式
通过财务计算方法来分析初期投资的回报。较常用的有净现值(NPV)、内部收益率(IRR)、回收期(Payback)等。
不足之处:
太简单化,无法真正体现IT对业务增值的作用;
只能反映有形资产的数字。
解决之道:
结合其他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在财务上不能只计算有形资产,应把无形资产也考虑在内。
2.绩效成本式
计算出公司每个产品、每项服务的具体成本。将成本与绩效联系起来,通过项目的运作表现决定资源分配。
不足之处:
需要建立一个数据分析框架,必须依赖于数据呈报和采集系统;
无法衡量资本成本。
解决之道:
确保每一运作步骤都在数据分析框架中得到体现;
单独测算资本成本。
3.标竿式
可以对产品和业务程序持续进行内部评估,也方便与竞争对手作比较。
不足之处:
"苹果"与"苹果"很难相比;
不容易随时掌握对手公司的情况。
解决之道:
注意此方法结果的可靠性只有七八成;
随时了解对手的动向。
4.计分卡式
体现公司的策略性管理理念,从客户、财务、认知、增长等四个方面衡量公司的业务表现。
不足之处:
可能会过于重视内部评估;
需要一个开放、透明的企业文化来配合。
解决之道:
应考虑外部因素,确保投入成本和业务价值之间的平衡关系;
让公司高层参与进来,提倡开放心态,自上而下推行此方法。
5.仪表板式
与计分卡式相仿。建立一系列无形和有形的指标,在此基础上进行具体评估。
不足之处:
很难判断该使用何种指标;
很难确定最关键的影响因素。
解决之道:
业务部门和IT部门的主管应该定期碰头;
开会研究每个部门的主要需求。
6.DIY式
如果没有现成的方法来可供参考,那么建立一套自己的评估方法。
不足之处:
使用个性化的方法可能使得评估结果不够客观;
容易误以为自行设计的方法是唯一可行的。
解决之道:
花点时间研究各种评估方法,开拓视野;
随时注意市场新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