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人才“出嫁”时请带上你的“嫁妆”

   日期:2007-11-06     浏览:166    评论:0    
核心提示:中国加入WTO后,人才的流动将会更加频繁,特别是跨地域的流动将会越来越多,但是人事档案特别是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不是应该

  中国加入WTO后,人才的流动将会更加频繁,特别是跨地域的流动将会越来越多,但是人事档案特别是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不是应该放松,而是应该加强,如何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加强管理己摆上议事日程。

  加强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机构的管理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维护人事档案的真实性、严肃性,保证人才流动工作的正常开展,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明确规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机构为县以上(含县)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其他任何单位不得擅自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严禁个人保管他人人事档案。对不符合国家规定要求,擅自管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部门、单位或个人,擅自涂改档案内容或伪造档案材料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党纪、政纪处分;触犯法律的,要依法追究责任,切实维护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和严肃性。

  加强宣传,增强流动人员和用人单位的档案意识

  重实际能力而不重档案记录,使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认为档案已毫无用处,甚至可以取消了。针对这种情况,应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认识到档案是一个人的标签,一个人的证明材料,是社会了解一个人的依托和手段。只有让其发挥正常的作用,才能维护其代表人的合法权益。人事档案有三大职能,一是个人经历的真实记载;二是表明一个人的行政隶属关系;三是为这个人提供相关的人事服务的依据。没有档案,人事部门就没法为当事人提供服务。通过宣传,使人们认识到档案并非可有可无。如果把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比作是流动人员的“娘家”那么人事档案就是流动人员“出嫁”时必量的一份“嫁妆”。世事难料,风云多变,作为流动人员,谁也无法估计将来的情况,倒不如把握主动,做一个未雨绸缪的智者。

  加大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信息采集力度

  人事档案应加大信息采集力度,要与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个人信用体系联系起来。进入公共信用体系的档案,以凭证部分和职业生涯、职业能力和信用记录为主要内容,并对其真实性进行审核。据悉,上海已开始尝试为所有流动人员建立新型的业绩档案,并对流动人员的工作变动及其工作业绩等进行及时跟踪,不断提升人事档案的使用价值。也许只有当档案的价值回归之日,才是“弃档族”回归之时。-

  加快人事管理制度的创新

  就档案管理而言,可以从社会化、信息化和个性化三个方面着手,为单位和个人提供服务。一是实行人事档案的社会化管理。人事档案管理应实现社会化管理,这样才能与人的社会化属性一致,也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二是实行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针对流动人员的特殊性,流动人员的档案管理要开发新手段,研制档案管理软件,对档案信息实行动态化管理和维护,探索建立电子档案的新途径,探索通过现代化手段建立人才业绩跟踪系统,不断提升档案的使用价值。把每个人的基础信息制成电子文档,每人一码,只要在网上输入个人代码,基础信息便会跃然屏幕,在全国甚至更大的范围内都可以“资源共享”。三是实行人事档案的个性化管理。即对不同类型的人才提供不同的档案服务。比如说,可以为专业技术人员建立技术档案,侧重职业能力、职业生涯、职业信誉、科研创造、技术创新及专业著述等的记载;对党政管理干部则建立勤政廉政档案,侧重工作实绩、考核考察等情况的记载,探索人事档案为各类人才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方法和途径,不断丰富和创新档案管理的内容,如在履历表中增加“性格特征”项目,在档案中记载干部的血型、指纹等特征,以区别个性差异。评价和考核鉴定用语要创新,应打破千人一面的评价模式,鉴定用语要因人而异,用具体事例并有说服力的材料,突出每个人的工作实绩。在个人自传方面,要鼓励实事求是地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个人特长和业务能力等情况,从而体现出现代人事管理的科学性,向更高的层面上提升人事档案的使用效能,变刻板的资料为动态的资源,为用人单位选才和各类人才择业提供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可以肯定的是,社会化和信息化管理将是人事档案制度发展的大趋势。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档案不再是厚厚的一卷,不再受到地域的限制,需要的时候,只要打开电脑荧屏,系统网络就会把相关的资料呈现在面前。那时,档案不再是“让我烦恼让我忧”人才流动的活水才能真正畅行无阻。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人才“出嫁”时请带上你的“嫁妆”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