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成功的民营企业家,柳传志曾经说:创业多年,跟他同台领过奖的著名企业家有过很多,但今天回过头一看,绝大多数人早已销声匿迹,翻身落马了。柳传志的感叹正应了两句古诗: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不到位。因为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看似虚幻,实则是维系企业长远发展的精神纽带,绝对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目前而言,中国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尚处在一个草创的初级阶段,与强势的社会主流文化相比,显得非常薄弱和无助。原因如下:
首先,如果我们将民营企业作为一个群体来考察的话,就会发现,这个群体的出现,不过短短二十多年时间。这是死亡率极高、淘汰率极高的20年,同时,这也是大多数民企完成资本积累的20年。这一阶段,企业的发展、生存成为第一要务,不可避免地忽略、轻视企业文化建设。
其次,很多民营企业的发展,并不是靠正常的市场环境,而是利用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机会,甚至是一夜暴富起来的。有些企业家凭着胆识、机遇,甚至靠着不正当的手段完成资本积累,根本没有企业文化概念。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结构的不断完善,这些企业面对规范化的市场运作力不从心,开始处在艰难的转型之中,企业文化建设也随之处在萌芽阶段。
第三,很多民营企业,尚是由创业的一代执掌管理大权。相比较而言,很多第一代创业者,文化水平不高,不熟悉现代企业管理运作,更遑论企业文化建设。
第四,中国民营企业的家族化管理,一方面成为企业发展的双刃剑,另一方面对企业形成有包容性的、健康的企业文化形成严重的制约。
第五,即使有些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初具形状,但是,企业家个人色彩浓厚,企业家的个人素质决定了企业文化的水平和素质。
第六,相当一部分企业家对企业文化的理解有误差。有的企业家片面地认为所谓的企业文化就是在企业内部建立各种各样的文体组织;有的企业家聘请专家学者构思一些精妙的企业文化词句,仅仅用作宣传之用;还有的企业家在企业内部搞各种各样的仪式和特殊的培训方式,认为这就是企业文化,殊不知有些行为不仅不是正常的企业文化,还侵害了员工的人权,让员工感觉自己受到了束缚。
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时期的过程。现在的民企文化,虽然处在初级阶段,但是发展势头很好,大有后来居上之势。相信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中国的民营企业一定会建立起一个相对稳定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强势的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