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加入世界500强,中国企业与世界500强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但是,在中国企业成长的同时,世界500强企业也在成长,中国大企业同世界500强企业的差距仍然很明显。甚至,英国剑桥大学的彼德·诺兰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的中国大型企业——对中国产业竞争力的实证分析》一文中指出,中国企业与世界企业的竞争力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不断扩大了。
彼德·诺兰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当前入围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只是在单纯的营业额方面达到了世界500强的标准,而体现管理、技术等综合竞争力的各项指标仍有较大的差距。
因此,张羿在新近出版的《后现代企业与管理革命》(云南人民出版社)一书中指出,中国企业与世界500强的差距主要在于管理、特别是在文化管理方面较为薄弱。中国企业在管理方面下的功夫还太少,还局限于把管理当作一种技术手段这样较低的层次上。中国企业家关注最多的还是成本控制、设备、技术、财务等因素,而不是关注企业发展的核心——人。所谓“人力资本”,在大多数中国企业那里,还只是一个概念,并没有真正融化到企业管理的实践当中。
张羿认为,中国企业未能像世界500强一样真正领会到企业文化的巨大力量。它们大多把企业文化当作一种管理的辅助手段,而不是当作管理的主要手段。而IBM咨询公司的调查表明,世界500强成功的根本是优秀的企业文化——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等都是建立在企业文化的基础之上。大多数中国企业恰恰相反,它们把技术与体制等要素作为管理的基础,而把企业文化当作管理的附庸。
美国历史学家戴维·兰德斯在《国家的穷与富》一书中指出:“如果经济发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那就是文化乃举足轻重的因素。”同样,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哺育。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诺思指出:“自由市场经济制度本身并不能保证效率,一个有效率的自由市场制度,除了需要有效的产权和法律制度相配合之外,还需要在诚实、正直、公义、正义等方面有良好道德的人去操作这个市场。”因此,市场经济就是信用文化,必须建立信用文化。这是企业的基本功课。所谓的诚实、正直、公义、正义,不仅体现在企业对社会方面,也体现在企业对员工方面。
企业文化必须建立在洞穿时代精神的基础之上。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能否建立适应知识经济的企业文化,是今后世界500强成功的关键。任何一家想成功的企业,都必须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的必要性和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在市场竞争中依靠文化来带动生产力,从而提高竞争力。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根本上是文化的竞争。
书中通过对经济的文化化以及对后现代企业的文化管理的分析,阐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即文化已成为后现代企业的一切。文化不是品牌背后的事物,而是品牌的内容与形式的全部。在作者看来,后现代企业的“新企业文化”一定是建立在后现代文化的基础之上的。
今天很多中国企业还深陷在渐进式发展的传统思维之中,还在津津乐道于导入所谓的现代企业制度。而日本趋势大师大前研一指出,全世界范围内正在引发一股企业猝死风潮,很多曾经辉煌的优秀企业由于未能及时转变商业模式,将在新的数码革命浪潮中轰然倒塌。张羿指出,大前研一所说的企业,正是那些拥有经典现代企业制度的优秀企业,譬如美国安然、世界通讯公司等。缺少对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局限性的清晰认识,更没有对后现代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的整体概念与有意识探索,这才是中国企业冲击世界500强的最大障碍,也是中国企业与世界500强之间的主要差距。
今后的趋势是,后现代管理革命将成为全球性浪潮,谁能彻底导入后现代企业制度,谁就能够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真正赢家。世界500强也不例外。而超越现代管理模式并建立后现代管理模式,是打造真正的中国世界500强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