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有人说高新科技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也有人说企业制度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动力,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在新的世纪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
企业文化对形成企业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的巨大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企业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是与时俱进的文化,它总是反映着时代的精神;企业文化建设是动态的建设,它总是紧跟着时代的步伐。2004年,广州市城市建设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被中国企业文化联合会评为“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十佳单位”,是全国惟一入选“十佳”的房地产企业。把握时代的脉搏,回顾广州市城市建设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历程,引发了我们对当代企业文化的思考。
和谐社会企业文化的价值目标
关于企业文化的界定,国内外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有人对企业文化的定义做过统计,共有180多种,几乎每一个管理学家和企业文化学家都有自己的定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材《企业文化》2004年5月第4版认为:“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意识形态。”当然,这也不是最后的定义。但是,尽管对企业文化下的定义有种种的不同,而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都是把价值观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企业的竞争力取决于它在一系列价值中如何进行价值选择。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企业的惟一目的就是利润、回报,就是利润最大化、投资回报最大化。但现在已有很多人开始反思,作为企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除了利润以外,还有没有其他?利润就像氧气一样,没有不行,而且要充分足够,但只注意呼吸,那就没有生命的意义。不是说利润不重要,更不是说不追求利润,世界上没有不想盈利的企业,重要的是,在价值选择中,如何进行价值排序。正确的价值排序,是企业生存和生命的本质。如果企业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它最终将失去竞争力。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价值目标,价值目标有高有低,有其不同的层次性,有的以利润为最高目标,甚至是惟一目标。但有的企业把价值目标不局限在赚取最大利润上,而是一种确定的理念,使自己的工作具有超出赚钱的更高的价值。
纵观国内外常盛不衰的企业,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不再以追求利润为惟一目标,而有超越利润的社会目标,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只有主动融入到社会未来发展的潮流之中,顺应这个时代的脉搏,才能使企业获得新的生命力。在新世纪、新阶段,企业如何将其社会定位做一个根本的调整,是最重要的问题。
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和党与国家的奋斗目标联系在一起的,是与人民的共同理想联系在一起的。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人民安居乐业”。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公平公正的社会、融洽友善的社会、稳定有序的社会。中共广东省委提出要建设“和谐广东”,广州要建成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现代化都市。
在新世纪、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企业文化首要的价值取向、是企业文化最重要的价值目标。作为房地产龙头企业的广州市城市建设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清醒地看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始终恪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统一”的原则,牢固树立“企业来自社会,回报于社会,得益和发展于社会”的思想。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这说明居住状况是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如何适应这一发展趋势,顺应潮流,建设符合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生活条件的住宅,满足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社会各层次人们的居住要求,就成为房地产开发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同时也是我们房地产行业的一项历史使命。
广州市城市建设开发集团有限公司21年的开发历程与城市人居模式的发展息息相关。通过对人居模式的选择和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广东、建设广州“两个适宜”的现代化大都市而作出自己的贡献。这集中体现在“后小康”城市人居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之中。
作为“后小康”人居模式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我们认为,“后小康”人居模式不仅仅是一种居住行为,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其核心是一种“人本主义”的回归,营造和引导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协调、共同发展的生活方式。住宅与社会生活之间将形成一种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和协调发展的关系。既重视用现代科学技术,把整个城市建成一个大园林,协调人与自然、城市与乡村的共生、共存、共享、共乐、共雅的和谐关系。同时重视将现代生活的诸多要素进行充分的整合,使居住、工作、购物、休闲等形成和谐的链条,构成一个完善、便利、现代化的生活空间。既追求优美的生态环境,又建设完善的生活环境,更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积极倡导“可持续发展—生态社区—绿色建筑”的房地产开发理念和运作模式,致力于“后小康”人居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文化的意义在于,它一方面是为了保证企业的生态和发展,使企业组织具备不断改进的能力,提高企业组织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是为了实现个人职业生涯与企业总体目标的真正融合,使人们在工作中体会生命的意义,使员工个体得到全面发展,同时使企业整体得到可持续发展。要创造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平台,使企业的发展符合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只有致力于人的企业文化,才能锻造强大的企业。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就是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以人为本”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文化应当是“以人为本”的文化,把人看做是最宝贵的,以人作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把满足人们的需要作为企业发展的目的。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一切依靠于人、重视人、尊重人、相信人、发展人。
“以人为本”归根到底是一种价值观,必然要对人、财、物,对个人价值和共同价值,对社会价值和利润价值、用户价值和生产价值等一系列价值序列进行排序和选择。那么,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应该怎样做呢?
第一,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
与技术、自然资源、资本等物的因素相比,人这个因素最活跃、最重要、最根本。卓越的企业总是把人放在首位,物是第二位的。“以人为本”不是不要物,而是通过物的发展来实现人的发展。
广州市城市建设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把“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四个尊重”,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把能否给员工提供一个适合人的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能否给人的发展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作为衡量企业优劣的根本标准。集团实施“发挥老年人的智慧、中年人的经验、青年人的闯劲”的人才战略,营造“人才有用武之地,人人为企业发展不遗余力”的内部环境,积极培养、选拔和任用优秀的年轻人才,实施“791”工程,即每个经营班子都配备一个70年代出生、90年代大学毕业和参加工作的年轻干部,加快企业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进程。同时,善待那些为企业作出贡献的老同志,用优厚的待遇鼓励他们退出领导岗位,为年轻干部提供锻炼机会,同时以担任顾问为形式继续发挥老同志的智慧,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人才队伍。
第二,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人是社会的人。广州市城市建设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的人是城建人。他已不是孤立的自然的个体。诚然,企业的基础是个人,没有个人能力的发挥,企业就不能成为一个有机的生命体,也就不可能形成企业活力。但是,个人要融入集体,把个人的职业生涯计划与企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集团21年所取得的成就,是全体员工、是几代人团结合作、同心同德、共同努力的结果。集团始终大力倡导集体主义价值观,倡导团队精神、团队文化。
第三,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用户价值高于生产价值。
企业首先要向社会负责,为用户着想,负起社会责任,实行用户至上。这是“以人为本”理念在企业外部关系的具体体现。
为此,广州市城市建设开发集团有限公司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以市场为中心,以顾客为导向”的全程营销体系。其内涵就是“服务营销”,体现的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精神境界。首先,增强全体员工服务营销的群体意识,形成一条以顾客为导向的企业服务动作链条,在房地产售前、售中、售后的每一个环节都对顾客提供细心、贴心、舒心的服务。其次,强化居住人文理念,融合开发项目所在地的地域文化,以特色鲜明的文化打造社会灵魂。注重现代居住区的亲情化要求,努力营造一个具有本土特色的、富含人情味的社区文化氛围。如集团建设的“岭南花园”突出了“粤韵风华”的岭南文化特色;“江南新苑”突出了“学府别苑”的文化底蕴;“逸泉山庄”突出了“山水人居”的生态理念;“南沙滨海花园”突出了“滨海度假”的生活模式。再者,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以积极的态度处理投诉问题,建立客户投诉处理机制,组建“城建会”,架起企业与业主沟通的桥梁。还有,开展以“三项承诺、四项服务”为内容的“天长地久”工程,不仅为客户服务,而且维护客户的权益,把服务向维权进一步延伸。
诚信企业文化的根基
企业要做到最优秀、最有竞争力,就必须在核心价值观上下功夫。而企业伦理、企业信用、企业荣誉是企业价值观的基本要素。如果一个企业一开始就是以圈钱为其核心价值观,把消费者的利益抛到一边,那么,这个企业是不可能维持长久的。惟有诚信至上,企业才能常盛不衰。诚信,是企业文化的根基。
“治业之道在于诚”。对于企业来说,诚信实则就是一种商誉,它是企业在经营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文化力。企业是否诚实地为顾客服务,是否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这都关系到企业的精神和文化。把诚信作为一项“天长地久”的工程来悉心打造,把诚信提升到成就“百年老店”的战略高度来追求,为购房者营造一个放心的购房环境,让老百姓买得放心、住得安心、过得舒心,这是广州市城市建设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一直在努力自觉实践的企业理念。
房子作为一件昂贵的耐用消费品,很多人是用倾其一生的积蓄来购买的。安居才能乐业,集团深明房子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意义。于是,“诚信为本,顾客至上”,重信誉、守承诺,时刻把对消费者的诚信和关爱放在首位,实现“成就美好生活空间”的理想,便成了集团对消费者的一个承诺和对事业的一种追求。21年来,集团恪守“诚信”理念,坚持以质取胜,反对坑蒙欺诈和假冒伪劣,从未发生过“烂尾楼”、“迟交楼”等不良现象,也无虚假广告、侵权事件发生。集团还在广州房地产界开创了“交楼即交房产证”的先河,在全国率先启用“诚信售楼认证标志”,并推行“购房者与律师行签署委托合同制”,用持之以恒的“诚信服务”打造了“城建总”的金字招牌,构筑了“实力、诚信、卓越”的企业形象。如今,“诚信”已成为集团的一个象征和代名词,成为集团参与市场竞争的一个最大的隐性资源,提起“城建总”,市场没有不信服其诚信度的,提起“放心房产”,市场也没有不联想到“城建总”产品的。
针对近年来中国房地产业出现的“诚信危机”,集团把重建行业信誉作为国有企业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推出了“内省”、“外联”的一系列举措:
在广州市首家向社会郑重推出以“三项承诺、四项服务”为内容的“天长地久”优质服务工程,内容包括实行“包退、包换、终身包修”三项承诺和开通24小时物业管理热线服务等四项服务。此项“诚信工程”不仅使集团赢得了市场、业界和政府的肯定和赞誉,而且为集团的营销工作提供了一个长久的主题和奋斗目标,从而赢得了一批忠诚度极高的“金牌客户”。市场广泛流传着“买了城建总的房子等于买了放心、买了增值”,“城建总交楼准时、收费合理、手续规范、产权保证、信守承诺”,这些都是对集团独特品格的最好评价。而集团也在诚信所产生的文化力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力。
有感于“诚信缺失”的危机非一家之力量可以扭转,需要业界提高自律、达到共识、形成合力,共同营造和维护诚信氛围,基于此,2003年初,在集团的倡议下,广州地区8家刚刚荣获广东省消费委员会颁发“广东省房地产诚信企业”称号的企业共同发起了“广东省房地产诚信联盟”,旗帜鲜明地站出来讲诚信,奏响了“诚信房产”的进行曲,向社会庄严宣读了诚信自律宣言,并联合向全省房地产企业公布了《诚信自律八大宣言》和《致全省房地产企业诚信自律倡议书》,被媒体称之为“广州整体楼市中的一大亮点”。集团也积极发挥示范推动作用,旗下各在售楼盘积极开展诚信售楼活动,用实际行动维护购房者的权益,营造放心购房、明白购房的环境。一年多来,“诚信联盟”发展了多家新会员企业。最近,广州市城市建设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被推选为该联盟的会长单位,说明同行对集团诚信自律的充分认可。
创新企业文化的灵魂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并以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构成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科技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原动力。文化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我们体会,这也是我们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之道。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文化的灵魂。企业文化的本质和特点是原创性、本土性、个性化、人性化,技术、高科技可以学,制度可以制定,但企业精神和文化是本企业创业发展历程中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很难移植、很难模仿的。这也就是创新的精神。集团21年来的发展历史,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历史。“团结拼搏、积极奉献、开拓创新、追求卓越”,是集团的精神。21年来,集团之所以常盛不衰,始终处于行业“领头羊”的地位,不断开拓创新是最深刻的体会。城建开发集团是广州市成立最早的房地产综合开发企业。企业成立之初居无定所,借用道路扩建办的房屋来办公,在榕树下开会,创业时期集团在困难中求生存、在曲折中求发展。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公司及时抓住了天河建设区、江南新村、二沙岛的开发建设机遇,使企业的发展规模和整体效益都得到了迅速的扩大与提高。90年代初,城建集团得风气之先,率先进行三项制度改革,之后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积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组建企业集团。广州市城市建设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在创新方面取得了不少突破。进行了多项企业重大改革,持续推进“天长地久”优质服务工程,提倡和实践“后小康”人居模式等理念,都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集团实施的“中国后小康人居模式”就是创新精神的最好诠释。广州作为改革前沿和发展前列的城市,正在从小康社会走向“后小康”社会,广州人对居住的要求也在发生根本的变化。集团敏锐地洞察了这种变化,率先推出了“后小康”的人居理念,探索实践“后小康”人居模式,为先富起来的广州人提供了新生活方式和居住模式的新选择,也为企业产品的推陈出新提供了理论基础,更为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中争取了主动。“没有等出来的市场,只有造出来的市场”,在这种信念鼓舞下,集团成功开发了“山水版”(逸泉山庄)、“滨海版”(南沙滨海花园)、“都市版”(江南新苑)和“江畔版”(芭堤水岸)四种不同的“后小康”住宅小区,逐步形成了以“绿色—舒适—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房地产开发格局。学习型企业企业文化的载体党的十六大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指出:“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推动建立学习型社会。”还特别强调:“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这些精神,对我们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具有极其重大的指导意义。企业如同一个生命体。生命体的最重要特征就是有思想、有文化,能够学习、超越自我、适应变化,只有努力把企业办成学习型企业,不断吸纳新知识,更新理念,并付诸以不懈的努力、执著的追求,才能使我们的企业立于不败之地。集团党委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的决定》,把理论学习、研究和应用作为重要大事来抓。通过理论学习、研究和应用,更好地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聪明才智,努力把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集团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要通过创建学习型企业,使企业的发展从以物质资源为主转移到以知识、智力资源为主;从优质、降低成本求效益为主转到以开发人力资源能力、创新求效益为主。如果把企业比作一列高速行进的火车,每个人都应有自身的“马达”产生自我驱动力,共同推动火车保持速度。创建“学习型的企业”,就是要形成共同愿望和一致的本位价值观,使这种文化激励超越狭隘的个人需求,把个人融入团队,在实现整体价值最大化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近年来,集团积极倡导员工开展群众性的学术活动,促进学术水平的提高,把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企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把创办企业内部的学术性刊物《求索》作为学术研究的阵地,员工撰写的多篇学术论文在全国各种不同的学术性杂志上刊登,其中一些论文还获得国家部委、省、市的奖励。集团还积极鼓励员工一专多能,争取双技能、双学历、双学位,并要求40岁以下员工必须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和掌握一门外语。如今,学习已成为企业员工的一种自觉的需求和内在的动力,许多员工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充电”,加快知识更新的步伐。“和谐社会”、“以人为本”、“诚信为基”、“创新为魂”、“学习型企业”,这些具有科学精神、时代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理念,成为当代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使企业文化得到新的升华,给企业文化建设开辟了新的道路,为企业文化局面创造了新的境界。在这当中,企业家起着主导的作用。企业家群体,既是现代企业的生命和灵魂,又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栋梁。企业家不仅创造了经济奇迹,而且创造了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卓越的企业家在企业中既是优秀的领导者,又是员工的思想领袖,他以自己新的思维、新的价值取向来倡导和培植优秀的企业文化。因此企业家理应十分注重提高自己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理论素质、道德素质、作风素质、能力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要十分注意自己的内在修养和公众形象。要努力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包括远见卓识的预见能力、多谋善断的决策能力、统筹全局的运筹能力、灵活机动的指挥能力、知人善任的组织能力、自强不息的学习能力、开拓进取的创新能力、通融豁达的协调能力、机智敏捷的应变能力、打动人心的表达能力。卓越的企业家必然造就卓越的企业,创造卓越的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