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婴是齐国的三朝老臣,因出使楚国时出色的外交才能而使他名扬齐国。替他赶马车的马车夫觉得自已有幸为晏子赶马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每次马车经过他自家门前时总是趾高气昂把马鞭甩得啪啪做响,几天之后他老婆却因“羞于见邻”提出要回娘家。他老婆对他说:“晏大人功劳卓著,见人尚且低头拱手,你不过是一个马车夫却意使气指。你觉得有面子而我却感到脸上无光,没脸见乡邻”。
看来“面子”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由来已久,不仅是这个马车夫有,恐怕我们所有人都会有,而且看得很重。
据说“爱多”的老总胡志标与其秘书林莹结婚时,放响了138万响鞭炮、18辆车号一样的白色奔驰;这个曾经被荷兰“菲力溥”公司按照“私人飞机加红地毯”的总统规格接待的胡总裁在结婚后的第二年在汕头被捕。他1998年就以2.1亿夺央视标王,以450万天价请成龙代言广告;而实际上在他大鸣大放时期他的公司已捉襟见肘了,但为了“面子”他仍“不得已而为之”。
你也许发现一个怪现象:越是不发达的地方,越是死要面子。
我在江西吉安一个刚刚起步的工业区的一个民企做管理体系时。老板的观念很明确,他要的只是一张证书来证明他企业的“面子“,至于体系管理能否对他的企业发挥作用好象是很次要的事情。
这种要面子不要里子的文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就是“打肿脸充胖子”。
安徽省肥西县山南乡乡政府,这个曾经是中国改革开放时中国最早“土地承包”制的的发源地,却在2005年乡政的一个星期天宣布“倒闭”。从而引发了全国乡镇“大亏本”的黑洞。山南乡镇的“倒闭”原因其实很简单,就因为政府干部们两年没拿到工资,一气之下一把锁把镇政府的大门给锁上了。经过调查才发现这个镇政府的几百万亏空中,有80%以上是用于吃喝招待上。“官们”为了面子即使借钱欠款也要买小车、下宾馆。
政府部门某些官们的面子只是用别人的血汗来买的,而且不会心痛,而企业的“面子”却是自已的心血,不知道花起来会是什么感觉?
闽商无疑是这个年代的商人中异常突出的力量和代表。但我觉得他们中普遍存在“面子“的问题远多于浙商,浙商更注重实干而闽商更多于经营。
泉州有一家做工艺品的小公司,订单100%外销。但他却在高速路上、国道边、国道边树起了无数的广告牌。其实他的年利润不过几百万,每年花在这上面的费用却至少上百万。公司里的人对他这种“投资”不少人持反对意见,他解释说:是没有什么经济效果,但是有“社会效果”——政府、客户过来时看到广告牌——比较有“面子”。
他买了一部二手的“奔驰”,却停在公司不用,只有去他认为比较有面子时才叫司机开上它。买这部车的出发点也是因为有“面子”;
他努力去选举“人大”、“政协”为的还是“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