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老的成语“杞人忧天”,它主要是唤醒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一般情况下,人们把它与“庸人自扰”而相提并论。难道“杞人忧天”真的就是“庸人自扰”吗?笔者却不是这样理解,当前中国企业的确需要清醒地认识自我,以及面对的危机与挑战。
“杞人忧天”的危机文化就是企业家思想中的危机意识,以及如何规避和防范危机的文化战略。 “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故事是这样的:杞国是周朝的一个小国,在现在河南杞县。有一个胆子很小,而且有点神经质的人,他常会想到一些奇怪的问题,而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有一天,他吃过晚饭以后,拿了一把大蒲扇,坐在门前乘凉,并且自言自语的说:“假如有一天,天塌了下来,那该怎么办呢?我们岂不是无路可逃,而将活活地被压死,这不就太冤枉了吗?”从此以后,他几乎每天为这个问题发愁、烦恼,朋友见他终日精神恍惚,脸色憔悴,都很替他担心,但是,当大家知道原因后,都跑来劝他说:“老兄啊!你何必为这件事自寻烦恼呢?天空怎么会塌下来呢?在说即使真的塌下来,那也不是你一个人忧虑发愁就可以解决的啊,想开点吧!”可是,无论人家怎么说,他都不相信,仍然时常为这个不必要的问题担忧。
在了解这则成语故事的出处之后,结合中国当前的实际国情,回顾中国企业走过风雨的二十年历程。一大批“流星”的企业沉浮史时刻地警醒国人:中国企业还没有真正地长大。
那么,处于幼年期和成长期的中国企业就必须像孩子一样学会生存。而生存之道就在于知人知己,认识规律,改变和规避企业发展过程的不可预料的风险。也许有人说笔者是在危言耸听、哗众取宠,他们认为当前大多数企业不是发展态势的不错,企业家也没有必要活得那么累,大可躺在舒适的环境中,享受自己胜利的果实。然而,这些人有没有意识到这样的问题?如果企业的员工不敬业,没有进取心和激情,企业的领导可以炒他的鱿鱼。那么,如果企业家懈怠起来,没有危机感,失去了当初创业时的激情。那么,市场规律就会炒掉“企业”的鱿鱼,企业最终会被淘汰出局。
中国的企业到底能够走多远?据统计,世界五百强的企业平均寿命是40—50岁,中国大企业平均寿命是7—8岁,中国中小民营企业平均寿命是2.9岁。难道中国企业就注定过早的夭折吗?要想改变中国企业短暂的发展史,做到基业长青,中国企业的命运还要靠我们自己去把握。
面对21世纪信息与知识时代的国际竞争,中国企业应该走出一条自己的路。即面对死亡的危机,最终战胜死亡危机的实战之路。而如何面对死亡的危机,从而战胜死亡,这就需要中国的企业家具有“杞人忧天”思想意识,中国的企业具有“杞人忧天”的文化。21世纪是信息时代,也是文化与智力竞争的时代,归根到底就是人才、文化地竞争。
那么,中国的企业又如何在塑造自己的文化基础上,深深地根植进去“危机”文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