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在业内引起强烈反响的西门子合资公司抢注中国海信商标一案最近又有了新进展。西门子公司在与海信就商标转让问题进行谈判的同时,于去年就将海信告上德国科隆地方法院。目前海信正调集人马,积极准备应对这场即将于4月在德国展开的诉讼。
实际上,海信商标的这一事件只是众多中国企业商标在国际上被抢注的一个缩影。中国商标已进入了被境外抢注的高峰期,驰名商标、知名商标和原产地保护产品名称是境外抢注的热门。目前,已有15%的内地知名商标在境外遭抢注。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超过80个商标在印度尼西亚被抢注;有近100个商标在日本被抢注;有近200个商标在澳大利亚被抢注。
抢注中国商标的主体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专门为了抢注商标、进行商标炒卖而成立的公司,比如加拿大就有“老字号商标转让公司”,专门抢注国内的老字号商标;另一类是和中国企业具有竞争关系的外国公司,出于竞争的目的抢注商品,以压制中国企业在某些具有丰富潜力的国际市场的发展。近几年来,由于中国企业在产品制造上的比较优势得以发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迅速增强,因而第二类外国企业抢注中国商标的事件呈现迅速上升的势头,给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带来不小的麻烦。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需要具备远大目光,从国际市场竞争的角度看待商标和品牌的保护。具体来说,就是要提高商标和品牌的保护意识,在管理上采取切实的行动,并且善于利用国际上的保护商标的相关法律,未雨绸缪,保证自有商标的名分。名分正了,国际化经营管理的行动才能顺畅起来。
为了有效应对商标被跨国抢注的狂潮,中国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要把商标纳入企业知识产品管理的体系当中,做好商标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有法律专家认为,海信在4月即将举行的诉讼中,以保护知识产权为诉讼理由最为有利,而以在先商标、驰名商标和商号为诉讼理由,可能因为国际公约和德国法律对商标保护的不同解释,存在巨大的风险。
要做好知识产权的诉讼,就需要企业提供关于该商标是原创性商标的证据,比如海信公司与“HiSense”设计人的委托设计合同、海信向“HiSense”设计人的付费单据、海信在向中国国家商标局提交的申请注册文件中表明“HiSense”作者的文件,以及“HiSense”作者的创作过程资料等材料。这些都有赖于企业扎实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和管理体系。
其次,要依法申请国际商标注册。申请国际商标注册所依据的规范国际性公约和协议、以及国别的商标法规。就海信的案例来说,国际化的规范包括《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有关议定书》、《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欧洲共同体商标条例》等,国别规范有《德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企业可以根据这些规范的规定,提前相当一段时间在自己的战略性国际市场注册自己的商标。
当然在注册国际商标时要讲究注册的策略。专家建议在实行先使用原则的国家,即谁先使用谁就拥有商标权,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应当尽早使用商标,并注意收集和固定在这些国家使用商标的证据,包括合同、广告、宣传材料等等。如果该商标被人抢注,可以通过商标异议程序或者诉讼程序夺回商标。其次,在实行先注册原则的国家,即谁先注册谁就拥有商标权,如日本、韩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应当尽早申请注册。
此外,为了预防商标抢注,保护商标专用权,企业还可以积极采用商标占位术,采取商标的“大占位”策略,占满每一大类商品商标中的每一个位子,取得所有商品的商标独家专用权;采取“防御性占位”,把自己的商标连同其他图案文字形似音同的都作为商标注册完,防止别的企业借来做文章;采取“超前占位”,在牌子刚打出的同时,就采用占位术来保护自己的品牌。这样就为商标构筑多层次的保护网,真正做到“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