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大潮中诞生,在经济社会的进步中成长,经过 40 余年的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走出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式”道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解决体制转轨中的障碍问题起步。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面临着体制转轨和人员安置的巨大压力,为解决乡镇企业及民营企业兴起后的人才需求问题、国有企业转制后下岗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问题,政府部门大力设立各类人才交流机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与此同时,面向外资企业开展人力资源服务的对外服务公司陆续建立,民营职业中介机构也在东南沿海地区生长起来。因此,我国的人力资源服务业是从解决体制转轨中的障碍问题起步,逐渐发展出各类组织和业务形态的。
以国有事业单位、企业性质的机构开道,逐步健全市场服务体系。早期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绝大多数为国有事业单位,另有少量国有企业,主要在对外服务系统。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后,民营机构才迈开发展步伐,但很快就显现出较为强健的市场生命力;外资机构从猎头机构开始试水,到几家大型外包机构的登陆,逐渐进入我国市场。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各类机构快速发展,市场服务体系在此过程中逐步健全。目前,民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已占服务机构总数的绝大多数。
多种所有制形态共同发展、混合发展。总体来看,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呈现出多种所有制形态共同发展的态势。国有企业如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公司、上海外服(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外企服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投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以及近年来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的人才集团;民营机构如北京科锐国际人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红海人力资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近年来,不同性质机构间的混合经营、股权重组、合作发展,已成为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向。
扶持政策与行业监管制度相对完备。1994年中组部、人事部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我国人才市场的意见》,明确提出发展人才市场的总体目标;20 世纪 90 年代起,《人才市场管理暂行规定》《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中外合资人才中介机构管理暂行规定》等陆续出台,政府对市场及各种服务行为的监管逐步规范化。
2007 年 3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发展人才服务业”(后通用“人力资源服务业”的表述),标志着人力资源服务业被正式确认为一个行业。2012 年 12 月,国务院印发《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将人力资源服务业列为生产性服务业中要重点发展的十二个门类之一。而 2014 年 12 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意见》,更是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促进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各省市的政策文件也陆续出台。2021 年 11 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新时代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加快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2022 年 12 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更为行业创新发展制定了路线图。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为人力资源服务业有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紧密围绕国家及地方发展战略拓展业务。实践表明,人力资源服务业是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就业优先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在保障劳动者充分就业、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人力资源服务业紧密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发展战略及各地区发展计划的落实拓展业务,为地方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是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
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除了借力市场需求的拉动及政府的强力推动这两个重要因素外,赶上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机遇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当前人力资源服务业正走在信息技术的快车道上,新产品层出不穷、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整个行业展现出较快的反应速度,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从而推动整个行业快速发展。
以匹配中介服务为核心,不断拓展服务功能。经过 40 余年的发展,我国人力资源服务的业态不断创新,服务功能从招聘、猎头为主要形态的匹配中介,发展到各类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的代理服务,再到各种形态的外包服务、平台合作,人力资源服务业正在成为利于劳动者和各类用人主体共享的、社会化的人力资源供给中心、匹配中心、管理中心。
形成以人力资源服务为主轴的现代服务业共生格局。服务业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两个大类。生产性服务业是为保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生产力进步、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的诸多服务行业的总称,包括金融服务、交通运输服务、现代物流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工程咨询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而人力资源服务与其他各门类高度关联,在整体生产性服务业中有其独特的地位。这种独特性体现在利于实行跨界融合,形成整合性、集群式发展,以增大功能效应。近十几年来,人力资源服务业在跨界融合中风生水起、独擅胜场,推动了以人力资源服务为主轴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共生格局的形成。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促进集聚发展与产业链延伸。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作为行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平台,自 2010 年产生以来,充分发挥产业集聚、业态拓展、孵化培育等功能。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本土骨干企业进驻园区,形成了功能较为齐备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为人员招聘、职业培训、人才测评、高级人才寻访、人力资源外包等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同时,不断延伸扩展产业链,积极培育相配套的法务、财务、保险等衍生服务业态,促进了产业间的协同发展。
将社会效益置于首位, 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人力资源服务业直接服务于广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其本身具有广泛的社会需求,能够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对解决充分就业问题、人才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问题、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的广泛需求问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人力资源服务业务的开展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40 余年来,全行业经营规模逐渐扩大,营业额持续增长,已蔚然成为我国现代服务业中的一个重要行业门类。
余兴安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研究员,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