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有争论的话题,但我们要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今天(4月12日),阿里巴巴官微分享了马云在阿里内部交流活动上对近来热门话题996的看法。
图片来源:截自新浪微博
“如果你年轻的时候不996,你什么时候可以996?你一辈子没有996,你觉得你就很骄傲了?”马云反问,“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成功,都希望美好生活,都希望被尊重。你不付出超越别人的努力和时间,怎么能够实现你想要的成功?”
马云还谈到了他自己:“我不要说996,到今天为止,我肯定是12x12以上。”他认为,这世界上996的人很多,每天工作12小事、13小时的人很多,比我们辛苦、比我们努力、比我们聪明的人很多,并不是所有做996的人都有这个机会真正做一些有价值、有意义并且还能够有成就感的事。
马云:如果你年轻的时候不996
你什么时候可以996?
以下为4月11日马云内部交流原文:
关于996,现在这是国内的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很多企业都有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能做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没有机会。如果你年轻的时候不996,你什么时候可以996?你一辈子没有996,你觉得你就很骄傲了?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成功,都希望美好生活,都希望被尊重,我请问大家,你不付出超越别人的努力和时间,你怎么能够实现你想要的成功?
我不要说996,到今天为止,我肯定是12x12以上。这世界上996的人很多,每天工作12小时、13小时的人很多,比我们辛苦、比我们努力、比我们聪明的人很多,并不是所有做996的人都有这个机会真正做一些有价值、有意义并且还能够有成就感的事。
所以今天中国BAT这些公司能够996,我认为是我们这些人修来的福报。你去想一下没有工作的人,你去想一下公司明天可能要关门的人,你去想想下一个季度公司的Revenue在哪里都还不知道的人,你去想想你做了很多努力的程序根本没有人用的人……跟他们比,直到今天,我依然这么觉得,我很幸运,我没有后悔12x12,我从没有改变过自己这一点。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阿里巴巴”
现在很多照片讲当年马云站边位,现在变C位。我在大学已经是学生会主席和杭州市学联主席。你们去看那些照片,我在那个角落位置的时候,人都是我带出去的,我是他们的大头目。我为什么是大头目?因为我付出的时间比他们多。我除了上课考试以外,做学生会工作花的时间比任何人都多,去学会怎么服务别人,学会怎么样去建立同学之间的关系,让同学们能够在学校里面做得好一点。只有你付出巨大的代价,有一天才有可能有回报,你不付代价,你是不可能有回报的。
再一个,阿里巴巴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阿里巴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是我们的使命,我们公司很辛苦,我们没有骗过大家,我们没有跟大家讲过公司很舒服。你以为“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是忽悠你们?我们是真这么干的。
今天我们拥有这么多资源,我们带着巨大的使命,希望在未来能够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你不付出可以吗?不可以。所以我们说,加入阿里,你要做好准备一天12个小时,否则你来阿里干什么?我们不缺8小时上班很舒服的人。今天我们要招一些8小时上班,每天坐在一个好的办公室,条件很好,食堂也不错,出去荣誉感也不错,这样的人满大街能找到。
但是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我们问你来这个公司到底想做什么?是改变自己、帮助别人、实现使命。
阿里早年也加班,但是我们加什么班?加学习的班,我们8小时工作以后,最主要晚上是复盘、学习。我们今天做错了什么、什么事情应该修复,我们应该互相怎么学习。我们8小时以外的两个小时、三个小时是学习、提升,而不是去加班。
我希望阿里人热爱你做的工作,如果你不热爱,哪怕8个小时你都嫌很长,如果你热爱,其实12个小时不算太长。
如果你8个小时工作都不快乐,你做的这个事情就没有意义,你也不舒服。你干吗呢,8小时不知道干嘛,没有意义,所以即使你不996,你也不知道干嘛。
这就是生活,你选择了一个中国今天排名第一的公司,第一是要付出代价的。中国最少有五千万家企业,你不选其他的,选择了这家公司,这个当然不一样了。我昨天回到家1点钟了。为什么?我自己选择的路,没有什么抱怨,不抱怨,这是我的选择。大家来了阿里,既然选择了,与其让自己痛苦,不如你的996做得更舒服一点,你工作十年,可以抵人家工作二十年,就这么回事。
加入阿里巴巴,我们到底给人家带去的是什么,回报是什么?这是我这段时间想得最多的。
我认为到阿里来不是为了高工资,不是因为有股票,不是因为我们有很好的工作环境,不是因为年终奖,不是因为这些东西。这些很重要,我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都有老婆孩子,我们必须照顾他们。如果你这个家都不能照顾好,不能给他们美好的生活、良好的教育,照顾父母的身体健康,那就是错误的生活。但是我最希望考虑的,是你在阿里待十年,我们怎么样把你变成一个不同的人。
一年内发生变化,三年内发生变化,你回去,你爸妈发现这个孩子变了,你老婆发现我老公怎么变得有理想了、变得有想法了、变得开始专注工作了,你的孩子觉得爸爸妈妈跟人家就是不一样。这是我们所希望的阿里人个人的成长,这个成长不是职位做得多大,而是你对问题的看法,你遇上困难的态度,你对人生的态度。
所有加入阿里的人,三年以后就不一样,五年以后就不一样。十年以后的阿里人,去任何地方,我们都放心。我们肯定要练出这个本事,但是这十年你要练出来,那就是要付出超越常人的代价。否则你来干什么?我把这些也说得很透,有点难听,但是就这么一个道理。我们不忽悠大家,哎呀来吧,条件很好,我们现在不需要忽悠,以前也没有忽悠,今天根本不需要忽悠了。
我今天这么觉得,阿里巴巴做了不起的事情。我们做的事情,能够对社会有真正的价值,让老百姓(57.510, -0.18, -0.31%)买到更好的东西,享受美好的生活。
商业是最大的公益,创造就业、创造税收,没有商业的税收,没有经济的发展,哪来的高铁、哪来的高速公路?我们为社会的进步做了贡献,我们让阿里的每个人成长,我们创造了无数的就业。
阿里有福报,我们这些人解决了自己的温饱,有自己很好的收入,自己的公司不用太担心盈利,我们还可以为别人去干点事,这是很大的福气。
其实公益是帮自己,慈善可能是帮别人为主。我自己确实深以为傲,我们今天很多阿里巴巴的人,只是很多人没有公开,他们都有做很多的公益,我也特别希望所有的阿里人,你要么参加整个阿里巴巴集团内部无数的公益组织,要么参加阿里巴巴的公益基金会。
很多人只是想给爸爸妈妈买一个车、买个房,这很重要,但是我想你们应该有这个理想,在阿里的工作10年、15年,有一天可以建立一个自己的公益基金,可以做一些愿意做的事情,能够帮助你的孩子更有福报,帮助你自己有福报,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吗?这就需要996。
阿里巴巴官微下的部分网友评论↓
其他媒体号的评论区画风↓
如果必须“996”
国外职场人如何自我调节?
打破“八小时工作制”的背后,是与行业陷入高速发展、淘汰率加剧但又不得不面临员工劳动权益、身心健康矛盾相关。
要想真正摆脱变相加班,短时间是难以完全调和的。所以,对于深陷“996”的职场人来讲,自身调节显得尤为重要。
在科技圈,“精神教父”乔布斯就曾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减压”。时至今日,这种方式也越来越受到科技、金融等高强度工作从业者认可,受欢迎程度甚至已经超过按摩,与瑜伽持平,这个神奇减压技法就是:冥想。
冥想:流行硅谷50年
冥想,作为一类禅定修行方法,最早起源于古印度的婆罗门教和耆那教,使其广泛传播,则得益于美国。19世纪末期,受新印度运动改革家辨喜在美国的演讲影响,西方开始对冥想有了基础认知。而直到20世纪60年代,通过嬉皮士的美国反文化潮流浸染,冥想得以在美国二次爆发。
20世纪70年代,攻读大学的苹果创始人乔布斯开始接触冥想,并将冥想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此后,冥想凭借宁静与创意的技法,在美国硅谷风靡了近50年。不仅如此,冥想还受到了包括科技、金融在内工作强度较高的企业欢迎。
甚至,在苹果IOS 10 的“健康”功能中,也可以发现“正念训练”的选项。冥想正在成为科技公司眼中健康生活的关键词。
冥想在美国:普及率仅次于瑜伽,930万人的必备生活方式
2018年,美国精神病学会调查发现,美国有39%的成年人比前一年更加焦虑。受焦虑人群逐渐增多催化,“冥想产业”在美国正迎来爆发式增长。
2017年,冥想的普及程度已经超过按摩,与瑜伽持平,成为美国第二大补充医疗方法。
冥想在中国
与美国相比,冥想产业在中国的发展刚刚起步,但结合市场的潜在需求来看,中国冥想产业正处于医疗健康行业中的蓝海。据《2017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中国的焦虑人数已经占到全球焦虑抑郁人口的20%,占中国人口比例的4.2%。
冥想作用及商业化存质疑
随着一系列冥想产品的火爆,人们对心理健康状态的重视,以及利用数字化产品保护心理健康的习惯正在逐渐养成。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冥想,这个起源于宗教的神秘主义修行方式,虽然在全球的关注度逐渐增加,但哪怕冥想被纳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方向,对其作用及意义,目前也很难有更深层次的解释。
据《好奇心日报》报道,尽管随着人们生活精神压力的攀升,依靠冥想、正念等方式为自己减压的人群也越来越多,但其实这种心理能力很容易因人而异,在临床研究中也很难量化。两个不同的正念研究很可能是在研究两个不同的概念。
除此之外,多位心理学及神经学家也表示,除非正念冥想研究变得更加标准化,否则他们无法真的从科学角度确认正念的好处。有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超过60%的人表示长期高强度的冥想带给他们负面影响——包括焦虑的增加、犹豫和精神错乱。
目前也有研究表明,冥想时的伽马波的振幅会更高,并且会出现长程伽马波的同步现象。也就是说,冥想会让大脑处于一种“宁静又紧张的专注”。
尽管不少人对冥想助力身心健康的恢复还存在诸多质疑,但不论是美国冥想产业的爆发式增长,还是我国数字心理健康产品的刚刚起步,随着经济发展加速,社会压力倍增的现实情况下,“关怀心灵”的这门新兴行业正逐步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