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二维码

 
 

盘点六大离开又回归的科技公司创始人 CEO

   日期:2017-07-17     浏览:714    评论:0    
核心提示:大约半个多月之前,Uber 闹出了企业员工联名召回前 CEO Travis Kalanick 的事件。当时整个 Uber 公司笼罩在一片绝望之中,在群龙无首的状态下,员工们纷纷表达了对前 CEO 的留恋和惋惜之情。尽管实际联名人数不到全体员工数量的一成,但当时整个公司的氛围体现了 Uber 对其创始人 CEO 的敬重。不但 Uber 如此,几乎在整个美
不只是乔布斯,盘点六大离开又回归的科技公司创始人 CEOta-src="https://www.chrm.cn/skin/skinst04/image/lazy.gif" class="lazy" original="https://www.chrm.cn/file/upload/201707/17/18/18-22-14-70-75.jpg" data-original="https://www.chrm.cn/file/upload/201707/17/18/18-22-14-70-75.jpg" class="js-lazy loaded" data-vw="60" data-action="zoom" />

大约半个多月之前,Uber 闹出了企业员工联名召回前 CEO Travis Kalanick 的事件。当时整个 Uber 公司笼罩在一片绝望之中,在群龙无首的状态下,员工们纷纷表达了对前 CEO 的留恋和惋惜之情。尽管实际联名人数不到全体员工数量的一成,但当时整个公司的氛围体现了 Uber 对其创始人 CEO 的敬重。

不但 Uber 如此,几乎在整个美国的科技领域,创始人都会被员工捧上「神坛」。硅谷中始终流传着这样一句「至理名言」:「Founders know best(一切都听创始人的)」。

诚然,几乎所有创始人都对所掌控的公司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们或高瞻远瞩、远见卓识;或知人善任、慧眼识珠;或激情澎湃、斗志昂扬;或披肝沥胆、坚韧不拔。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六位卸任(并重任)知名科技公司 CEO 职位的创始人,看看他们对公司究竟价值几何。

1. Larry Page(谷歌)

larry-page-google.jpgta-image-size="959,719" data-src="https://www.chrm.cn/skin/skinst04/image/lazy.gif" class="lazy" original="https://www.chrm.cn/file/upload/201707/17/18/18-22-14-78-75.jpg" data-original="https://www.chrm.cn/file/upload/201707/17/18/18-22-14-78-75.jpg" data-vw="60" data-action="zoom" height="685" />

谷歌的联合创始人之一 Larry Page 曾离任过该公司 CEO 职位十年,后又重返 CEO 岗位。

谷歌成立于 1998 年,当时 Page 和谷歌的另一创始人 Sergey Brin 一直在领导公司。直到 2001 年,Page 辞去了 CEO 一职,从 Novell 公司聘请 Eric Schmidt 任谷歌 CEO,自己则转而担任了产品总监。

在 Schmidt 的领导下,谷歌进行了首次公开募股,并将其利润增至 25 亿美元。虽然当时的谷歌发展得还算不错,但 Page 却觉得此时的谷歌必须「脱胎换骨」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2011 年 1 月,Page 重回旧职,并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包括为谷歌的各个商务部门任命明确的领导人员、砍掉数十个偏离核心或表现不佳的项目(如 Google Health)等等。

在 Page 重新上任后,谷歌的股票价格将近翻了一番,且 Android 和 YouTube 都成长为规模可观的业务。他还领导着 Google X 团队,专门研究无人驾驶汽车、谷歌眼镜等项目。一时间,谷歌蓬勃发展、风生水起。

其后,直到谷歌转型成为伞型公司 Alphabet(Alphabet 是谷歌转型后的企业集团,将谷歌旗下的核心搜索业务、YouTube、还有其它网络子公司与研发投资部门分离开来),Page 一直都是该公司的 CEO。在 Alphabet 成立后,Page 转而担任整个新集团的 CEO,而他的「副官」Sundar Pichai 则领导转型后的「缩小版」谷歌。

2. Steve Jobs(苹果)

steve-jobs-apple.jpgta-image-size="1200,900" data-src="https://www.chrm.cn/skin/skinst04/image/lazy.gif" class="lazy" original="https://www.chrm.cn/file/upload/201707/17/18/18-22-14-47-75.jpg" data-original="https://www.chrm.cn/file/upload/201707/17/18/18-22-14-47-75.jpg" data-vw="60" data-action="zoom" height="685" />

苹果应该是属于在创始人重任 CEO 后而「绝处逢生」的经典案例,也相信各位看官早已耳熟能详了。苹果于 1985 年将 Jobs 解雇一事直到现在都还被人诟病不已。

当时,Jobs 的经营理念与绝大多数苹果管理人员相悖。且屋漏偏逢连夜雨,当时恰好逢上 IBM 推出个人电脑,抢占了大片的市场份额。公司高层纷纷将苹果的不佳表现归咎于 Jobs 身上。终于在 1985 年 4 月,苹果董事会撤销了 Jobs 的经营大权。在几番夺权尝试终告失败后,Jobs 于同年 9 月离开了苹果公司。

在出走时,Jobs 卖掉了自己在苹果的股权,并由此创立了 NeXT 公司。在这段出走苹果的日子里,Jobs 还成立了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该工作室在 1995 年推出全球首部 3D 立体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因此被大家所熟知。

Jobs 卸任后,时任苹果 CEO 的 John Sculley 与微软签订了苹果历史上最失败的一份合同,该合同称如果微软继续为苹果生产 Word 和 Excel 等软件,苹果就会允许微软使用部分苹果的图形界面技术。然而,这笔合同拉开了苹果与微软旷日持久的专利诉讼战的序幕。

直到 90 年代,苹果电脑销量继续下滑。然而苹果此时却制定了高价战略,认为公司不应生产低端低利润产品。这使得苹果产品的售价越来越高。1995 年后,公司的亏损情况愈发严重。

1996 年,Gil Amelio 接任苹果 CEO 职位,不过苹果公司却仍是大厦将倾、难以回天,其市场份额也由鼎盛时期的 16% 跌至 4%。尽管 Amelio 曾经在国家半导体公司亏损 5000 万美元的危急时刻力挽狂澜,但他似乎在苹果公司陷入了走投无路的状态。

在 Jobs 离职 12 年后,苹果公司长期的亏损状态导致其已处在破产的边缘。为了寻求一线生机,苹果在 1997 年收购了 Jobs 所创办的 NeXT 公司,Jobs 重回苹果 CEO 岗位。当时 Jobs 的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由于《玩具总动员》而名声大噪,本人身价也达到了 10 亿美元。

归来后的 Jobs 雷厉风行,停止了苹果公司的不合理研发和生产,也结束了微软和苹果多年的专利诉讼战争。他促成苹果公司与微软达成协议,协议令微软向苹果投资 1.5 亿美元用以购买苹果公司非投票股票,苹果也因此放弃继续控告微软侵权。

一年后,iMac 系列问世,这令苹果公司于 1995 年后首次扭亏为盈。从此,苹果东山再起。

3. Michael Dell(戴尔)

michael-dell-dell-computers.jpgta-image-size="1200,900" data-src="https://www.chrm.cn/skin/skinst04/image/lazy.gif" class="lazy" original="https://www.chrm.cn/file/upload/201707/17/18/18-22-14-37-75.jpg" data-original="https://www.chrm.cn/file/upload/201707/17/18/18-22-14-37-75.jpg" data-vw="60" data-action="zoom" height="685" />

当 Michael Dell 还在德克萨斯大学读书时,他在自己的寝室中创立了如今的戴尔公司。他将当时还处于雏形的公司以自己的姓氏「Dell(戴尔)」命名。在当时,Dell 还是一名医学预科生。

出于对电脑的热爱,1984 年,Dell 退了学,并正式成立了戴尔公司。在其后的二十年,Dell 一直担任着戴尔的 CEO 职位,成功使戴尔在 2001 年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个人电脑制造商。值得一提的是,Dell 在 1987 年股市暴跌时大量吃进高盛的股票,使他在次年便获利 1800 万美元,当时的他年仅 22 岁。

1992 年,他成为了世界五百强企业中最年轻的 CEO。

2004 年,Dell 将公司的权杖交至时任公司董事的 Kevin Rollins 手中,尽管 Dell 十分信任 Rollins,戴尔公司还是在 CEO 交接后迎来了多事之秋。

2006 年,戴尔公司涉嫌财务造假,公司也面临着被取缔的风险。与此同时,戴尔的销售业绩也极不乐观,其 PC 领域的统治地位一举被惠普公司拿下。

看到一手培养的公司陷入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Dell 终于在 2007 年被迫复出。2013 年,Dell 正式将戴尔公司私有化,总价值 244 亿美元。在当时,戴尔公司是世界上年收入最多的从上市公司转为私有化公司的企业。

4. 杨致远(雅虎)

jerry-yang-yahoo.jpgta-image-size="1200,900" data-src="https://www.chrm.cn/skin/skinst04/image/lazy.gif" class="lazy" original="https://www.chrm.cn/file/upload/201707/17/18/18-22-14-30-75.jpg" data-original="https://www.chrm.cn/file/upload/201707/17/18/18-22-14-30-75.jpg" data-vw="60" data-action="zoom" height="696" />

杨致远的 CEO 复职之路可能是这些 CEO 中最艰难困苦的,他最终并没有正式复职雅虎的 CEO ,而是成为了「雅虎酋长」。「雅虎酋长」虽然并不是真正的雅虎 CEO,但却承担着企业战略、公共关系、公司文化等多个方面的责任。因此我们将杨致远加入到了这份名单当中。

杨致远在 1995 年 和 David Filo 一起创立了雅虎。当时两人都是在斯坦福大学进行留校研究工作。在公司创立伊始,杨致远并没有担任雅虎的 CEO 一职,直到 2007 年,他才转而成为了公司的 CEO。

在他任职期间,微软曾经于 2008 年欲以 446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雅虎,但遭到了杨致远的反对,而这件事在后来也遭到了社会各界的嘲讽与诟病。微软当时威胁雅虎若不能在 4 月 26 日之前同意并购,微软将以低价发动恶意收购,然而雅虎不但不为所动,反而与 Google Adsense 合作,意图抵抗收购。

据时任微软 CEO 的 Steve Ballmer 写给杨致远的信件显示,微软曾试图以 475 亿美元收购雅虎,但杨致远认为价格太低,坚持要价 530 亿美元。

随后,雅虎董事会起用 Carol Bartz 为公司 CEO,取代杨致远的职位。随后,雅虎又进行了两次 CEO 岗位调整,期间,雅虎业绩始终不甚理想。直到 2012 年 1 月,Marissa Mayer 成为了新 CEO,但她也没能最终挽救雅虎。

但是必须提到的是, 2005 年,时任「雅虎酋长」的杨致远一手策划了阿里巴巴投资协议的签订。这份协议使雅虎以 10 亿美元换取阿里巴巴 40% 的股份,令雅虎的每股股价攀升至 33 美元以上,成功超过了微软当时开出的价格。在阿里巴巴 IPO 后,雅虎当时持有其 16% 的股份,价值 360 亿美元。杨致远的这次投资也在当时被誉为硅谷史上最挣钱的投资。

2016 年,雅虎被 Verizon 收购核心资产,最终敲定价格为 48 亿美元。

5. Reid Hoffman(领英)

reid-hoffman-l<em></em>inkedin.jpgta-image-size="1000,750" data-src="https://www.chrm.cn/skin/skinst04/image/lazy.gif" class="lazy" original="https://www.chrm.cn/file/upload/201707/17/18/18-22-14-56-75.jpg" data-original="https://www.chrm.cn/file/upload/201707/17/18/18-22-14-56-75.jpg" data-vw="60" data-action="zoom" height="696" />

2003 年,Hoffman 创立了领英,并领导了其四年。到 2007 年,领英已成长为拥有超过 9 百万会员的大型职业社交网站。也是在同年,Hoffman 任命 Dan Nye 作为新 CEO。

然而 Nye 只在 CEO 的位子上坐了两年。2008 年,由于领英高调招募时任谷歌产品管理部高级主管的 Dipchand Nishar 而导致其管理层重新洗牌改组,Hoffman 重新掌舵领英,再次成为该公司 CEO。Nishar 称他将会带领领英研发新产品与服务,而大家都认为创始人 Hoffman 是此时 CEO 的最佳人选。

在离任 CEO 时,Nye 说:「Reid 是带领公司向前迈进的不二人选。」

然而 Hoffman 并没有长期继任 CEO 一职,他在位仅持续了半年时间。在管理层改组期间加入到领英并担任主席的 Jeff Weiner 于 2009 年被迅速任命为接任 CEO。

6. Jack Dorsey(推特)

jack-dorsey-twitter.jpgta-image-size="1200,900" data-src="https://www.chrm.cn/skin/skinst04/image/lazy.gif" class="lazy" original="https://www.chrm.cn/file/upload/201707/17/18/18-22-14-36-75.jpg" data-original="https://www.chrm.cn/file/upload/201707/17/18/18-22-14-36-75.jpg" data-vw="60" data-action="zoom" height="696" />

Jack Dorsey 是推特的联合创始人,也是他提出了「推文」不超过 140 个字符的想法。

在 2006 年推特成立后,Dorsey 是该公司的第一个 CEO。但他却在 2008 年被解除职位,据外媒透露,Dorsey 当时曾因交流问题和对公司发展方向有异议被要求辞去 CEO 一职,公司想让他转而成为「消极被动的主席和董事会中少言寡语的一员」。他随后离开了推特,并在 2010 年创办了金融支付公司 Square。

在他离职后,推特增速放缓。尽管其用户量仍是呈现不断增长的良好趋势,但却一直因缺乏明显的商业模式而遭受外界非议。

在 Dorsey 离职期间,有报道说他曾经在 2010 年试图通过谣传诽谤来中伤当时推特的 CEO Evan Williams,以便使 Dick Costolo 来接任 CEO 职位。

随后,Costolo 接任推特 CEO 一职,在他任职期间,推特成功上市,但他却在 2015 年 7 月 1 日下台。Dorsey 在此期间担任推特临时 CEO,并于同年 10 月正式重新就任 CEO。如此,他不但重登宝座,还成为两家公司(推特和 Square)的 CEO。

 

哪怕人才代出,江山不应易主

为什么硅谷对创始人 CEO 偏爱有加?为什么很多 IT 企业想要把已经卸任的创始人 CEO 继续留在公司(比如 Bill Gates 在离任 CEO 后仍在微软就职)?美国著名软件公司 Opsware 联合创始人兼 CEO,著名投资人,作家 Ben Horowitz 言简意赅地说:「因为大多数成功的科技公司就是创始人自己的心血啊。」纵观硅谷,我们不难发现绝大多数的科技公司在创立之初几乎都是由创始人 CEO 统领的。

不但如此,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曾发布过一篇专门分析退出投资领域的高科技公司的研究报告,这篇报告细致地研究了近 50 家高科技公司,结果发现其中的创始人 CEO 在多个维度上(如资本效益、退出时机、脱手价格、投资回报率等)的表现都要显著且始终优于职业 CEO。

离开学术领域,我们来看看媒体方面对 CEO 们的评价。美国《财富》杂志曾在 2009 年列出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 12 位 CEO (不仅在科技领域,名单包括 Warren Buffett、Carlos Slim 等),所有人无一例外地均是创始人 CEO,不由让人咋舌。

但凡事没有绝对,目前风生水起的科技企业也有部分是由雇佣 CEO 领导的,比如思科。但是绝大多数的研究与事例都无疑印证了创始人 CEO 在科技领域的重要地位。

那么,究竟可能是何原因导致了创始人 CEO 如此地不可或缺呢?

我们需要意识到,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创新。对于科技领域而言,创新意味着企业能以更理想的方式来完成任务、解决问题。但问题的解决并不意味着创新的结束,因为此后会有他人想出更好的方式来解决该问题。因此,企业,尤其是科技企业,必须不断创新才能取得发展、不至淘汰。

而这些更迭的创新就是科技领域中的产品周期。这样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职业 CEO 更擅长最大化产品周期,但对于寻找新的产品周期几乎束手无策;而创始人 CEO 更擅长找到新的产品周期,但对于最大化产品周期而言可能就不甚灵光了。

而且,学者的研究结果和我们平时的观察结果均发现:比起培养职业 CEO 寻找新产品周期的能力而言,训练创始人 CEO 最大化产品周期的能力要容易许多。而这也很好理解,因为最大化产品周期的能力可以通过后天的经营管理培训而得到增强,但在绝大多数人眼中,「创新」却是一个近似愚蠢、甚至无法想象的概念。因为很多时候,人们认识不到其潜在的需求,并且会对过于新颖的观点嗤之以鼻。

AAEAAQAAAAAAAAguAAAAJGQxNWJjMzRmLTVjNjAtNDhlOC1iMmIzLWI2ZGRjMjc2NmIwNg.jpgta-image-size="1850,1038" data-src="https://www.chrm.cn/skin/skinst04/image/lazy.gif" class="lazy" original="https://www.chrm.cn/file/upload/201707/17/18/18-22-14-74-75.jpg" data-original="https://www.chrm.cn/file/upload/201707/17/18/18-22-14-74-75.jpg" data-vw="60" data-action="zoom" height="520.6832432432433" />

除了创新之外,一个成功的科技企业 CEO 也需要全面的知识储备,其中对公司概念与产品的理解、相关领域的熟稔精通、同市场内竞争对手的分析都是尤为重要的。在这一环上,创始人 CEO 显然更具优势。

此外,无论谁担上 CEO 一职,都不免会对公司的基础设想有所触及。创始人 CEO 是该设想的谋划者,自然对更改公司设想更具发言权。而职业 CEO 稍有不慎便有可能遭到公司众人的激烈反对,甚至动摇整个企业的核心信仰。在这点上,创始人 CEO 再下一城。

而且,大多数的创始人 CEO 在公司建立之初就会有对公司未来发展的构想。他们的愿景是宏大的、长期的,他们是做好了万里长征的准备的。公司对他们而言更像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是会有强烈而深刻的感情的。反观职业 CEO,相对而言,他们更追求短期利益,只要在我在任期间没出什么差错,那便万事大吉,要是有所发展,说不听还会得到更大公司的聘请函。因此,创始人 CEO 又将了一军。

稍微涉猎过经营管理领域的朋友应该知道,企业的理念、市场环境、与企业领导者三者应为一个有机整体,三者的协调作用会主宰企业的领域选择与发展模式。这有机体就好像人体一样,各器官共同协作,才能健康生存。

而创始人出现的问题与过错就好比是脏器出现了病变,当我们生了病,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寻求医治,而不是立即将脏器切除。这跟董事会罢免 CEO 有很多相通之处。很多时候,创始人 CEO 都成为了公司危急时刻的替罪羊。董事会总是想着怎样才能避免风头,而往往忽略了其舍弃的正是公司战至今日的制胜法宝。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盘点六大离开又回归的科技公司创始人 CEO二维码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chrmers",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相关评论

 
最新招聘
推荐图文
推荐管理技术
点击排行
最新管理技术

首页| 关于我们  |  商业采访  |  投稿指南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积分商城| 留言反馈|违规举报

人力资源经理网(CHRM) Copyright © 2005-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04986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3849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6105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