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谷歌(Google)在2008年劳动节那天宣布该公司将推出一款网页浏览器时,很少有人意识到,这场发布会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了桑德尔•皮查伊的亮相会,将这个籍籍无名、说话轻声软语的中层经理从幕后推到台前。从那场发布会的过程看,恐怕没有人会料到,在6年后的今天,皮查伊会登上今天这个高度——在上周末的一场管理层地震后,皮查伊显然已经成为谷歌公司仅次于CEO拉里•佩奇的二号人物。
实际上,Chrome浏览器的发布会最终演变为一场灾难。谷歌在幕后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希望捧出一场媒体盛宴。它还准备了一些发言要点,以解释为什么要重新点燃与微软(Microsoft)的浏览器大战,以及为什么它的昔日盟友——火狐浏览器(Firefox)的制造商Mozilla不必担心。谷歌还秘密准备了一份详尽的、长达38页的插图手册,用来解释Chrome浏览器的独特功能。谷歌安排在那个周二把它发送到与会记者和博主的电子邮箱里。这样一来,参加完三天活动的与会者们刚刚踏进家门,就能收到谷歌发来的图文并茂的Chrome指南。
但是这本小册子却意外地于星期一率先登陆德国,而那天德国并不放假。当一位德国博主将这本小册子上传到网上之后,Chrome团队只得手忙脚乱地处理这个意外。包括皮查伊的上司玛丽莎•梅耶尔在内的一众谷歌高管,都被召集到谷歌总部开会。经过快速但激烈的讨论,谷歌高层决定提前一天发布声明。为了让用户能够及时地从谷歌数据中心下载Chrome,工程师们开始火急火燎地做各种准备工作,公关部门也开始一个一个地给记者们打电话——其中大多数人那天还在休假。
虽然这段小插曲有些尴尬,但它很快就被人忘掉了。尽管当时很多人怀疑Chrome能否挑战当时的主流浏览器——IE和火狐,但是Chrome的确很快火了起来。据StatCounter统计,Chrome现在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浏览器,其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IE的两倍。Chrome的成功也为一系列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产品铺平了道路,其中包括Chrome OS操作系统、Chromebook笔记本电脑和Chromecast电视棒等。同时它的成功也令皮查伊在谷歌扶摇直上,成为科技行业中晋升最快的新锐人物之一。
实际上,皮查伊此前担任产品管理总监时,就已经凭借一个不起眼但非常重要的工具在谷歌内部扬名立万了,它就是谷歌工具栏。谷歌工具栏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帮助谷歌使其搜索引擎成为IE和火狐浏览器的默认设置。皮查伊负责这款产品时成功抵抗了来自微软的攻击,从而巩固了他在公司的地位。《财富》今年年初的一篇文章《Chrome时代的开始》这样写道:
“Chrome有另一个不太广为人知的任务:保护谷歌的搜索引擎,因为它贡献了谷歌2013年598亿美元营收和129亿美元利润的大部分。从2000年以来,谷歌大范围推广它的浏览器工具栏,从而使其搜索引擎成为IE和火狐浏览器的默认设置。(该工具栏也使谷歌得以追踪用户的‘浏览习惯’。)”
这个工具栏(虽然听起来既亲切又讨厌)是谷歌与微软的交锋焦点,而皮查伊正是该部门的领导者。到2000年代中期,皮查伊担心微软可能会对IE做出修改,使用户更难甚至完全无法安装谷歌工具栏。2006年10月,IE做出了一次重大升级。就在这段时间前后,皮查伊与公司高层进行了一系列有时甚至很紧张的会谈,强调微软有可能威胁到谷歌的相当一部分业务。据两位当时参会的谷歌高管回忆:“那简直就是一个‘末日方案’。”不久后,谷歌高层就决定开发自己的浏览器Chrome。
Chrome发布后,皮查伊被提拔为副总裁,后来又升任高级副总裁,负责管理包括谷歌邮箱(Gmail)在内的一系列谷歌应用。同时他也进入了谷歌高层的核心小圈子,成为少数几个直接向拉里•佩奇报告工作的人之一。后来安卓操作系统(Android)的创建人安迪•鲁宾卸任,转而在谷歌内部领导一个秘密的机器人项目,拉里•佩奇便任命皮查伊一并负责安卓业务。
皮查伊最近一次升职后,拉里•佩奇将把主要精力放在更长期的问题上,而不必每天听太多汇报、处理太多事务。皮查伊现在也将开始负责搜索、地图、Google +、商务、广告产品和基础架构等工作。换句话说,他负责的工作已经涵盖了谷歌绝大多数业务,只有YouTube、Nest、Google X和Calico等半独立的事业部除外。仅仅6年前,他还是几十个名不见经传的谷歌中层干部中的一员,头衔也仅仅是“产品管理总监”而已。
译者:朴成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