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互联网巨头来到中国,照搬美国的做法显然行不通。
对linkedIn新上任的中国区总裁沈博洋来说,眼下的工作重点是怎样让刚刚进入中国的linkedIn取得成功。不过他看起来不那么自信:“本地团队和运作加上国际平台的支持,成功的可能性至少大于50%。”
这家美国第二大社交网站的中文网站已经上线,但放弃了大家已经叫得朗朗上口的“邻客音”,选择了一个许多人觉得别扭的中文名:领英。
也许这个名字正好符合linkedIn在中国的巨大野心——他们希望这个简体中文网站能够帮助吸引1.5亿用户。
跨国互联网公司的中国业务大多命运多舛:过去10年之间,我们见证了雅虎、eBay甚至谷歌的节节败退。至于linkedIn能否达成目标,就要看沈博洋能否真正实现“本地化运作”。
linkedIn已经做了一些准备。领英网使用新浪微博与腾讯微博,替换了原本在linkedIn上添加Facebook与Twitter好友作为联系人的选项。此外,领英网还提供了添加网易邮箱、QQ邮箱等本土邮箱通讯录为联系人的方式。
linkedIn并未像谷歌、雅虎或是eBay一样简单地在中国设立一个分支。领英网实际上是linkedIn与红杉中国以及宽带资本共同成立的合资公司。而红杉在中国投资了京东、大众点评等拥有庞大用户群的互联网公司,沈博洋本人是前糯米网CEO、人人公司副总裁。
但这还远远不够。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的讲师魏武挥认为,linkedIn接下来可能需要寻找新的盈利方式——现阶段linkedIn的收入主要来自三大方面:广告收入、从招聘企业获得的收入、从用户端获得的收入。
在美国本土,linkedIn的业务模式是收集各类人才在其网站上建立账户并上传简历,然后与自己的熟人或是工作联系人建立一级关系。之后用户的资料被 逐渐散发,出现在自己联系并不紧密、自己原本不认识的朋友的朋友的主页上。如果用户想知道谁看过自己简历的话,至少需要支付19.95美元/月(约123 元人民币(6.2057, -0.0012, -0.02%)),考虑到前程无忧这项服务的价格是68元/季(约17元/月),“领英”实际上瞄准的是那些大型企业或是跨国公司的精英用户。
如果linkedIn在中国只是针对这些用户的话,那么也许1.5亿的用户目标不会那么容易。
而linkedIn的企业收入部分,落地中国后可能会水土不服。中国企业习惯在智联招聘或前程无忧花上一定的年费就可以将自己的招聘启事一股脑 的放上。而招聘网站也会根据年费金额来赠送首页露出,就算暂时没有招聘名额,你也可能会在招聘网站上看到企业的形象广告。而linkedIn的收费是按职 位发布计算,形象广告或软文需要单独交钱,这部分收入甚至是大头。这种收费方法,能够吸引到本土公司尤其是初创公司的可能性较小。
幸运的是这家公司在中国没有像样的竞争对手,前程无忧等招聘网站主要面向草根用户,职场社交网站没有真正的成功的案例。就连拥有庞大用户基础的新浪微博,所推出的“微招聘”也反响寥寥。
linkedln首席执行官杰夫·韦纳表示,为了能保证在中国的正常运营,中文版网站可能会采取某种形式的内容自我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