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自己的热情是难能可贵的,它终将带领自己走向梦想的彼岸。
1997年,当时著名的跨国公司达能邀请我为其设计一种能增强部门合作的活动。而两年前,我成立的第一家公司就专注于开发高度创新的培训解决方案——沙盘模拟游戏,来应对所有的管理类需求,特别是那些高洞察力、较抽象的能力,比如领导力、团队合作。
1995-1997年,每当我费尽口舌向客户解释沙盘游戏如何让他们的经理们学得更好时,他们总是充满质疑:“之前那么复杂的东西都没能帮到我们,你确信经理们会把它当回事?”
事实上,每个沙盘游戏都有非常严谨且相当有效的学习方法。正因为它非常好玩,参与者才会全情投入,真实地“活”在某些重要概念中。想要掌握的抽象概念越具象化,我们就越能借助沙盘游戏培训理解、消化并吸收它们。
理由1:协同增效
1999年,当沙盘开发结束之后,我开始将“系统”这个概念引入沙盘培训中,它将成为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学习对象。
我们可以将“系统”理解为:各个部分相互作用,最终形成一个整体。然而,Kauffman早在1980年就提出了这样的定位:一个系统是各个组成部分交互作用的产物,它远远大于各个部分简单相加的总和。这个定义清晰地阐述了理解复杂系统的一个核心基础:交互性。
在沙盘模拟中,玩家根据自己的知识、技能,怀揣各自的期待和想法,通过谈判、交流和协作来共同创造出新的事实。这种互动效益远大于个人努力成果叠加的模拟游戏,我们可以称之为“协同增效”(Synergy)。不过,如同在真实世界里,游戏环境中的资源也很有限。当面对几个互相关联的游戏式学习项目时,参与者需要能够并行管理,并且,尽量使“如何”管理比管理“什么”更重要。
从这种意义上,与其将沙盘模拟简单地理解为一种学习工具,倒不如把它当成一种理解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微观世界”体验。
理由2:体验式学习的效能
后来,我继续使用体验式学习的方法论也是受协同增效的激发。
对经理人来说,管理生涯充斥着诸多知易行难的主题,比如合作、团队领导力、授权、积极主动、预见和规划等。而那些缺乏切身体验的管理者,他们也很难去拥戴和执行大师们的真知灼见。所以,开发多代的沙盘游戏有助于影响企业内部不同层面的人群。
第一代游戏是指那些标准化游戏,它们通常有一个基本架构,在培训课程即将结束时,作为强化概念的学习补充。有时候,甚至可以用能供小组成员一起玩的桌游来替代。
第二代游戏,通常可以帮助我们来理解一些概念,至少是在活动结束后,我们可以通过体验式学习来分析这些抽象的理念,比如领导力、沟通、谈判等。
第三代游戏,主要是模拟一种与现实相似的仿真环境,以便我们身临其境地体验并理解那些晦涩难懂的概念、知识或能力。
其实,大多数情况下,任何一种沙盘游戏模拟体验也是一个体验式学习的过程。它能够帮助参与者实现从真实、具体化的体验向抽象、概念化经验的转化。
当然,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了学习。作为实现培训目标的方式之一,一方面,沙盘游戏非常“有效”,无论多么难的课题,都可以应用沙盘来模拟体验;另一方面,它又非常“高效”,是实现从理论到实践转化的最快途径。
理由3:游戏是一种严肃的
培训活动
尽管一些游戏元素和理论古已有之,比如公元前5世纪,中国著名的军事家孙武就早早地使用了适合两个人的零和博弈游戏,但有一点很明确:沙盘游戏是游戏的一种,但它决不是寻找乐子、逃避现实的简单游戏。
实际上,在游戏式学习中,不同的角色扮演决定了参与者需要遵循的不同规则。因为它是一种包含了知识、学习过程和情境变化的培训活动,具有一定的严肃性。通过情境模拟,沙盘游戏能融合知识,让复杂的现实变得具有可理解性,能够建立起灵活的、交互式对话的、 彰显个人主动性的、创造性的学习系统。
在我看来,对于“复杂之物”的理解和体验,是游戏中最具有创意和现实意义的部分。目前,在那些高度复杂的大型企业里,还没有其他更好的学习模式能帮助其获得人才绩效结果。
理由4:它既是培训方法
也是研究工具
有一天,一个客户邀请我去分析那些在培训过程中的常见行为,并且研究它们和参与者真实能力之间的关联度。于是,我首先找出那些重复出现的行为,以及它们是何时出现的、 出现的频率如何。我花费了五年的时间来收集信息和总结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沙盘模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工具,提供了一个与现实相仿的虚拟观察世界。
正如Holly Arrow等人曾指出的那样,沙盘游戏,因其自身具有一种动态交互系统,具备了提供与绩效挂钩的准现实环境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对研究团队内部的交互影响而言, 一个好的沙盘模拟应该具备以下核心特征:
一、参与者在沙盘中所体验到的情境,应该和他们在现实世界所面临的环境非常相似。
二、参与者在游戏中的每个具体行为,都和现实世界相同情境下会采取的行动类似。
三、在游戏互动中,参与者完整地影响自己的行为结果,反馈及时。
四、沙盘模拟中有一个较长的训练反应周期,因为现实生活也是如此。
理由5:中国未来环境的
不确定与复杂性
毫无疑问,在飞速发展之下,中国将变得越来越复杂。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经济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的预测,中国的GDP总值将在2017年升至全球第一。
不过,真正让我感兴趣的是,中国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将采取怎样的策略来应对随之而来的一系列挑战。A CAPITAL发布的中国海外投资(并购)“龙指数”显示,2012全年,中国在亚洲的投资下降了65.4%,但在世界其他地区仍保持增势(见图表1)。
数据还显示,尤其是服务领域,中国企业和世界其他地区的企业之间的关联度、不确定性及复杂性变得越来越强。在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会上,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原主任赵启正就对以下几个要点进行了讨论:
一、公共外交,一个中国对世界讲述自己故事的最重要也最难得的契机。
二、沟通应该基于公众参与与互动,应能够包容差异性。
三、语言和风俗习惯,是中国面对世界的两大挑战。
四、中国需要建立自己的文化“品牌”,从而增强能够影响世界的软实力。
这些就是为什么中国的企业人士非常需要理解何谓“复杂性”,需要敞开心扉去拥抱沙盘游戏式培训的原因。
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尽管游戏式学习模式对于一些基于记忆的“硬技能”不是特别管用,但对于那些诸如情绪、信仰、理念等“软技能”培训,非常有效。这种独一无二的体验式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洞察乃至证实所学的概念,就像古人在黑暗的洞穴里探索,伴随着一声充满惊喜的“啊哈!”,抽象的真理犹如一束突然闪亮的光,深刻地映入了我们的脑海。(编译/彭洁平 顾邦友)